發布時間:2015-03-19 10:20:14 中國有色網

絲綢之路—這一古老而美好的歷史名詞,承載著沿途各國人民多少友好往來、互利互惠的動人故事。
如今,一個新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戰略,正在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上,由中國巨人之手悄然鋪展。
“一帶一路”: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3年9月、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中亞四國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簡稱“一帶一路”戰略。此后,他又在2014年的亞信峰會、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多次闡述了“一帶一路”戰略。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大戰略進行了部署。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如同巨石擊水,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的反響。不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歡欣鼓舞躍躍欲試,而且一些“一帶一路”區域外的國家也千方百計想參與進來,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分享發展成果。國際社會上,更是有人將“一帶一路”戰略拿來跟戰后使歐洲得到快速復興、美國從此走向強盛的“馬歇爾計劃”相提并論。
在國內,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9個西部省區市;海上絲綢之路涉及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等東部5個省。除這14個省區市外,其他一些省區市有的正在積極爭取劃入“一帶一路區域”,有的則在做與“一帶一路區域”的銜接工作,謀劃如何搭乘“一帶一路”順風車加快發展。在各地召開的兩會上,已有31個省區市將布局“一帶一路”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歐洲南部、非洲東部的65個國家聯系在一起,該區域總人口44億,經濟總量超過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跨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新興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是中蒙俄經濟帶,主要通過環渤海、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交通與能源通道,并向東連接日本和韓國,向西通過俄羅斯連接歐洲;二是新亞歐陸橋經濟帶,通過原來的亞歐大陸橋向西,經新疆連接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西亞、中東歐等國家;三是中國-南亞-西亞經濟帶,通過云南、廣西連接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通過亞歐陸橋的南線分支連接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國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過環渤海、長三角、海峽西岸、珠三角、北部灣等地區的港口、濱海地帶和島嶼,共同連接太平洋(601099,股吧)、印度洋等沿岸國家或地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又分為西線、南線和北線,西線從我國東部沿海港口出發,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東非、北非延伸至歐洲;南線經新加坡、印尼到澳大利亞;北線經日、韓到白令海峽,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再到北冰洋。
“一帶一路”戰略具有深刻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內涵。簡言之,經濟內涵就是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讓中國享受世界發展機遇;政治內涵就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營造和平相處的國際環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文化內涵就是加強不同國家、民族、宗教間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隔閡,增強互信,共創人類文明繁榮新局面。
“一帶一路”蘊藏著的戰略機遇
風物長宜放眼量。從資源富集情況看,“一帶一路”覆蓋區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供應基地,區域內資源互補性強;從比較優勢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稟賦優勢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在農、工、商、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空間十分廣闊,充滿機遇。
—通路通航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交通運輸是優先發展領域,我國將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民航、海運等建設,以提升我國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并形成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沿線國家也將首先解決通路通航問題,因此,交通運輸業(港口、公路、鐵路、物流)將率先直接受益。
—工程建設機遇。
從需求端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均極其旺盛。根據總體基建投入約占GDP的5%估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基建的需求或達到每年1萬億美元,而中國對外承包完成額2013年僅為0.14萬億美元,只占其中的13%,缺口很大。從供給端看,伴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我國建筑業及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日趨嚴重,過剩產能輸出、基建的輸出能夠大幅緩解我國建筑業、制造業的產品需求壓力,利用施工企業輸出方式,能帶動國內設計、咨詢、制造、材料、勞務、金融、保險、服務等多行業的輸出。
—能源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除了中東和俄羅斯油氣資源十分富足外,與新疆接壤的中亞國家油氣資源也極為豐富,是僅次于中東的第二富集區。未來,為滿足新增進口油氣量的輸送需求,新疆將建設多條能源輸送管道,電網以及道路運輸等領域拓展空間很大。加大油氣的輸入,將有效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狀況,同時也有利于減少煤炭的消耗、促進霧霾的治理。
—商貿與文化旅游機遇
。“絲綢之路”自古是文化交匯的體現,其交流合作的內容涵蓋了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活動。道路連通、貿易連通中同樣伴隨著文化溝通。培育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可以積極推進特色服務貿易。
人員的流動還會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旅游產品、文化產品、民俗風情、旅游線路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旅游企業可以開展旅游管理協作、旅游業務合作、旅游包機航線、旅游投資貿易、旅游服務采購。商貿文化旅游產業也將伴隨著“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的推進而迎來新的增長空間。
—信息化建設機遇
。“互聯互通”是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由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組成,還包括互聯網、通訊網、物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深度互通將對信息基建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中國通信行業“走出去”構成重大利好。
—自貿區建設機遇。
除產業迎來發展機遇外,自貿區戰略也將和“一帶一路”戰略產生良性互動。目前中國正在推進一系列自貿區談判,逐步構建輻射“一帶一路”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一帶一路”與自貿區建設是“一體兩面,相互配套”的關系,將共同構成我國新對外開放格局,前者側重以基礎設施為先導促進沿線經濟體互聯互通,后者則以降低貿易門檻、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內經濟一體化為主要內容。
—金融發展與融資機遇。
為了給“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資金支持,中國繼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即亞投行)之后,2014年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了絲路基金。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主要負責“一帶一路”新項目“發展”中的資金不足問題;而絲路基金則是為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是亞投行資金來源的重要補充。凡屬于“一帶一路”項目,都可以得到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融資支持。
對于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來說,無論是通路通航、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其他領域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金屬材料。國內市場飽和,沿線國家卻仍短缺;國內產能過剩,沿線國家卻很需要;國內資源能源短缺,沿線國家卻很富足……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將是中國企業又一個“黃金發展”戰略機遇期。
著眼大戰略,把握大機遇,實現大發展。有色企業,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