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13 10:58:02 互聯網

從2015年第一季度起,快遞業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變革。
1月26日,順豐發布“2015年新版價格通知”,新版價格自2月1日起已開始實施。盡管此次調價整體運費有升有降,其中五成以上維持原價,但整體漲幅仍達2%。提價主要涉及25個省份的標準快件長距離(800公里以上)配送,首重提價1-2元,電商特惠也略有上漲。
在提價之外,順豐還在開展國際快遞業務基礎之上,于1月8日上線跨境電商網站“順豐海淘”。不僅如此,1月19日,圓通旗下電商網站“一城一品”上線第一批海外直購商品,正式布局跨境電商。幾乎同期,申通也上線跨境電商網站“洋貨通商城”。不甘寂寞的韻達也于2月2日啟動跨境電商網站——“優遞愛”(UDA)。
提價也好,布局跨境電商開展海淘業務也罷,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均緣于近年來快遞業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率持續下滑的窘狀,平均利潤率已從此前的近20%下降至不足5%。
誰先找到降成本增收入的法門,誰就可能在快遞業新一輪市場搏殺中贏得先機。
調價:應對利潤下滑
近年來,隨著價格戰的不斷升溫,快遞業似乎形成了“誰先漲價誰先死”的定律。
原本就比其他快遞價格要高的順豐此次“任性”調價,在業界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次調價,更加清晰地標注出以距離為基礎、以地域為考量的精細化運費計算體系。”順豐方面對《支點》記者表示,這是順應市場趨勢。
“順豐根據時間和距離來定價,是在和國際慣例接軌。”中國快遞物流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說,這對快遞業擺脫價格戰有著標桿意義。
在此之前,順豐的標準快件,基本上只有本地13元和外地22元兩種價格。經過調價后,價格階梯顯然增加了不少,告別了“一刀切”的價格體系。
毋庸置疑,精細化管理固然是順豐此次調價的考量因素之一,但多位順豐內部快遞員告訴記者,調價其實就是變相漲價,這背后的重要因素則是近年來快遞業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率不斷下滑的倒逼。
“相對而言,今天的快遞價格還沒有十年前的價格高。”韻達快遞UDA總裁關廷安對《支點》記者表示,所有相關成本都在上漲,利潤卻在下降。
“2014年快遞每票的利潤在1元以下,2015年可能不到0.5元,甚至會虧錢。”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公開表示。
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2年快遞業件均收入18.6元,2013年降為15.69元,2014年則為14.65元,短短兩年間平均每單收入下降了3元多。
也正因為此,在順豐調價之前,快遞行業就曾醞釀過提價。
2014年,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快遞企業因為聯合漲價而被有關部門以涉嫌壟斷叫停的事件。在當年4-8月期間,福建省廈門市、湖南省湘潭市、重慶市都出現過快遞企業當地加盟商集體漲價事件,而且還出現過多家快遞企業聯手針對電商和散戶將價格上調的事件。但最終,都被有關部門以涉嫌濫用壟斷優勢、聯合排擠競爭對手等原因叫停。
除此之外,當年“雙十一”期間,申通就鼓動其各分公司、基層網點在旺季期間根據自身的運營情況合理提高價格,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快遞業務量,以改變“增量不增收”狀況。
降本:短期內很難做到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針對此次順豐調價,其他快遞企業均未明確表態是否跟進。
在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陳立瑛看來,短期內其他快遞企業調價的可能性極低。
“順豐敢于提價,是因為其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戶,且客戶黏性非常高,小幅度提價不會造成大量客戶流失。”陳立瑛對記者分析說,相反其他快遞企業的客戶則對提價非常敏感。
持同樣觀點的徐勇也認為,其他快遞企業如果要提價,首先需要統一自己的價格體系,并使消費者能夠接受,這在短期內難以做到。
“不過,從長期來看,如果順豐此次調價市場反應不大,其他快遞企業肯定也會考慮提價。”陳立瑛補充說。
面對快遞業各項成本的不斷增長,在短期內提價無望的情況下,快遞業已經在嘗試各種措施來降低運營成本。
“快遞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力成本占比最重,大概要占到總成本的60%。”陳立瑛告訴記者,近年來快遞企業在購買設備、使用倉儲以及配送物流上的開支明顯增大。
于是,快遞業開始使用科技手段降低人力等成本。近兩年來,不管是順豐、中國郵政,還是“三通一達”(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等,都在開始使用智能快遞柜以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從而降低人力成本。
而且,此前有媒體曝出順豐去年已在深圳、東莞等城市內部測試無人機配送服務。
“運用高科技產品,對降低快遞的運營成本有很大作用。”關廷安表示,日后可能還會用到其他的高科技產品。不過,他也表示,想通過高科技降低快遞運營成本,在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比如,智能快遞柜在國內目前僅是推廣階段而非成熟階段。多家快遞企業的快遞員曾向記者表示,目前智能快遞柜的密度遠未達到快遞業的需求。
與此同時,目前順豐內測的無人機,并不能直接替代快遞員送貨上門,而是替代了其用于中間運貨的貨車。
“如果無人機不能實現徹底地自主運送,還需要人員地面遙控,這產生的人力成本只會讓快遞企業望而卻步。”陳立瑛說。
增收:跨境海淘成新寵
事實上,除了降成本,快遞業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
開展跨境快遞業務,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布局跨境電商開展海淘業務,成了快遞業集體突圍的一個新方向。
早在2014年4月,順豐就已開始試水跨境快遞業務,推出了針對個人海淘消費者的轉運產品“海購豐運”(SFBuy)。相隔4個月之后,又針對海外直購、代購商家推出“全球順”物流產品。在當年年底,順豐還上線了針對出口市場的“歐洲小包”業務。順豐方面透露,目前,已在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多個國家開展國際快遞業務。
同年,申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紛紛開始涉足國際快遞業務,業務范圍從美國一路擴展至歐洲。而在今年,國際快遞業務還將繼續擴展。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各類網站購買海外商品,這也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開展國際快遞業務。”關廷安表示。
不過,對于快遞企業來說,除了國際快遞業務這塊蛋糕,他們還看中了這塊蛋糕的上游市場——不斷增長的海淘業務。
繼在2014年底上線食品海淘類網站優選國際之后,今年1月8日,順豐自營的跨境B2C電商網站“順豐海淘”正式上線,主營生鮮、母嬰、食品、護膚品等品類,產品涉及美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等海淘熱門國家。
隨后的1月19日,圓通旗下電商網站“一城一品”上線第一批以德國廚房為主題的海外商品,比如鍋和刀具,正式開啟圓通海外直購,布局跨境海淘電商。
幾乎同期,申通低調上線“洋貨通商城”進行內測,主營美國至中國的母嬰用品、保健品、美容護膚、鞋帽服飾等海淘商品。
不甘寂寞的韻達,也于2月2日將2014年上線的主營美國至中國海淘商品跨境電商網站“易購達”,升級為全球跨境海淘電商網站——“優遞愛”(UDA),通過邀請海外商家入駐,以平臺服務的模式,主營母嬰用品、美容護膚、進口酒水和個人護理等品類。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快遞企業,也欲涉足跨境海淘電商這一領域。
“不管是之前涉足跨境快遞業務,還是做跨境海淘電商,一切都基于客戶需求。”關廷安強調說,大家做這些業務可能想法略有不同,但這卻是快遞業發展的一個新機遇。
據美國知名在線支付提供商PayPal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海淘消費者達1800萬人,海外購物額高達2136億元。預計到2018年,海淘消費者將達到3560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另據業界專家測算,海淘利潤率高達15%-25%。從目前行業格局來看,盡管中國跨境海淘電商平臺已有不少,但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跨境海淘電商領域還處于初始整合期。
“在快遞業利潤極低的情況下,通過開展海淘業務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不失為一個新的方向和業務增長點。”徐勇肯定,不管結果如何,至少是一種嘗試。
短板:如何引流成難題
然而,看中跨境海淘市場的,遠不止這些快遞企業。
國內多家電商大佬,也都在開展跨境海淘電商業務。2014年2月,天貓國際正式上線,京東也幾乎同時推出海外購頻道。而在2015年,馬云和劉強東均表示將進一步加大跨境電商的投入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類似洋碼頭、跨境通等專業從事跨境海淘電商的網站。
一場圍繞跨境海淘電商競爭的狂風暴雨,正在向快遞業和電商業襲來。
不過,關廷安對自己的海淘業務很有信心。在他看來,快遞業做跨境海淘電商有自己的優勢,與其他跨境海淘電商平臺相比,韻達可以掌控物流環節,在時效上更有保證和優勢。此外,公司還擁有十幾年來累積的客戶大數據,可以匯集物流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的客戶資源。
“最重要的是我們提供跨境海淘電商的一站式解決服務,從賣到發貨、送貨都是一條龍服務。”關廷安分析,這種優勢能讓消費者體驗到流暢而又便捷的購物服務。
在產品品類的選擇上,與傳統跨境海淘電商平臺不同的是,快遞企業的跨境海淘電商平臺放棄了那些幾萬、十幾萬元的奢侈品,更多地面向家庭生活消費,選擇那些能最大化發揮其物流優勢的進口食品、保健品和日化等產品。
比如,“順豐海淘”未來將進一步上線重量大、重復購買率高、保質期短、對時效要求較高的生鮮品類。
“下一步韻達的UDA將上線一些非主流產品。”關廷安告訴記者,所謂非主流,即國內消費者并不熟知,但在海外賣得比較好的三四流品牌,進而從差異化中勝出。
“另外,保障正品貨源非常關鍵。所有商家的產品都能直接追溯到原產地,對海淘消費者來說最怕的就是買到假貨。”他補充說,這是做好海淘業務的關鍵。
不過,快遞企業要想在跨境海淘電商業務上有所建樹,還需從多方面努力。其中,如何引流則成了重中之重。
在徐勇看來,快遞企業首先要讓產品在價格優勢上有競爭力,才能導入消費者并最終促成購買。
目前,快遞企業在這方面顯然做得還不夠。以荷蘭Nutrilon牛欄嬰兒奶粉2段850g/罐的售價為例,天貓國際售價168元,順豐海淘則售價178元。
“因此,快遞企業要加強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形成規模優勢,最終形成性價比優勢。”徐勇坦承,快遞企業在跨境電商經營的專業性、銷售能力方面也還存在一定劣勢。他建議,快遞企業需在引進相關人才上下功夫,進一步探索營銷策略做好引流工作。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