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16 11:23:06 中國水運報

日前,“浙嘉興貨01301”的船老大邱師傅銀行卡上多了19.4萬元。他自己的這條船剛剛按規定拆解完畢,申請的拆解補貼資金很快就到賬了。邱師傅高興地表示,多虧了港航部門主動告知國家的政策,讓自己早點把小船拆掉,又拿到了補貼款。
大力推動內河船型標準化、引導內河集裝箱健康發展、主動服務水運行業發展需要……在嘉興水運發展進程中,嘉興港航人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助推內河水運轉型發展。
“建”、“拆”互補大力推動內河船型標準化
在實施船型標準化工作過程中,嘉興城郊港航部門主動聯系符合政策條件的船舶,為他們講清政策,推動小噸位、老舊運輸船舶提前退出航運市場,對現有船舶進行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并鼓勵新建LNG動力船、高能效示范船等。
為了讓符合條件的船舶盡快實施拆解改造,港航人員引導船東有效選擇定點船廠,合理安排進廠時間,同時全面理順內部操作流程,及時安排人員現場審驗,督促船廠加快進度,強化現場監督管理,嚴把現場審驗關,杜絕不符合要求或弄虛作假情況的發生。此外,制定船舶拆解、改造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做好補貼資金申請的受理和及時發放。
在“拆”的同時,城郊港航部門還積極做好“建”的工作。從船東有意向造船開始,港航部門就開始為船東介紹有關政策規定,幫助船東及時了解當前的水運經濟形勢。同時,主動在船戶與銀行之間牽線搭橋,為船戶辦理船舶銀行貸款做好引導服務。船舶進入建造階段,船檢部門根據檢驗規范,嚴格把好圖紙審查、按照內河運輸船舶標準船型指標體系進行建造檢驗等關鍵環節。
目前,嘉興城郊港航在冊營運船舶已突破30萬載重噸,船舶平均噸位已達到330噸。相較前幾年,無論是船舶運力總體規模,還是船舶的平均噸位,都出現了較大提升。
政策引導推動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
2015年開年,嘉興市本級新增一家內河集裝箱運輸企業。據該企業負責人稱,以前他們是做海運生意的,近年來,隨著“海河聯運”優勢的逐步增強,便將目光投向了內河運輸。今年,該企業已經打造2艘36TEU左右的內河集裝箱船舶,主要從事杭州到乍浦港的內河運輸。
受資源集約和產業升級的影響,內河集裝箱運輸從誕生之初就處于發展的快車道。以嘉興內河集裝箱碼頭為例,2014年完成15.15萬標箱,占浙江省內河集裝箱吞吐量的54%。2015年有望突破18萬標箱,平均每天5-6班發往上海港的集裝箱班輪及時運出。
隨著內河集裝箱運輸業的逐步發展,嘉興城郊轄區內河集裝箱運輸船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從幾年前的“零TEU”到如今的777TEU,港航部門積極引導船東關注行業轉型發展大趨勢,主動做好政策指導,吸引越來越多的水運從業者關注內河集裝箱運輸。
當前,杭平申線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隨著嘉興“海河聯運”優勢的加大、散改集運輸的擴展,集裝箱內支線備案制管理改革等,內河集裝箱船逐漸變成大家眼中的“香餑餑”。
主動上門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2015年春節剛過,在張家港轄區碼頭停靠的4艘嘉興籍散裝水泥船上,便接受了港航人員的集中年檢服務。年前,這幾條臨近年檢期限的船舶提前向港航部門申請,經協調選定集中檢驗地點,再確定好集中檢驗日期。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對于許多嘉興籍船舶來說,每年的船舶年檢是他們的煩心事。因為船舶年檢按規定必須要“見船檢驗”,而常年在省外營運的船舶,開回嘉興航區來回就要上千元的成本,而且還要耽誤眼前的運輸生意。
為了幫助船戶解決這件煩心事,城郊港航部門主動上門提供船檢服務,并推出了集中時間、集中地點的“兩集中”工作機制。
港航部門在充分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專門在周邊省區設置集中檢驗地點,并提出集中服務時間段,告知船戶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指定地點進行檢驗。一方面,船舶可以減少往返船籍港帶來的運行成本,另一方面,船檢人員可以集中辦理檢驗,大大提高了年檢效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