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12 09:43:18 江南時報

上周,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宣布其創立的生鮮電商Dmall在沒有Logo的情況下已獲得IDG等1億美元天使投資,而京東則宣布投資千萬美元,戰略入股水果電商天天果園。按照劉江峰的預期,Dmall的目標是5年實現盈利,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Dmall的前輩們目前還沒有一家實現盈利。
倉儲和物流特燒錢
盡管水果市場的萬億前景吸引著人們前赴后繼地賣水果,但真正投身后才發現,賣水果尤其是網上賣水果并不是件容易事兒。
這些年,燒錢成為水果生鮮電商的標簽。天天果園市場總監陳嘉杰對記者表示,水果電商燒錢主要在基礎建設上,主要是倉儲和物流,“而且不燒不行”。陳嘉杰感慨道,從市場份額來說,水果電商現在是藍海,而從進入門檻來說,水果電商已經變為廝殺激烈的紅海,因為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都是重資產模式,大家都在負重前行。
“做生鮮電商的老板們有一個相似的困惑,就是一不小心就把模式做重,比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原本外包給第三方配送企業,但卻發現成本不但沒降低,配送效率反而降低了,于是還得自己來,所以重資產運營并非個人意愿所決定。”新農商學院創始人辛巴指出,因生鮮行業的特殊性,現有的生鮮電商們一般都是“上游+下游”一起做,基本都成了全產業鏈模式。
貼著成本線開打價格戰
更為殘酷的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生鮮水果電商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生鮮電商價格戰是貼著成本在打”,陳嘉杰對記者表示,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一個生鮮電商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荔枝為例,進貨價5元/斤,網上售價6元/斤,看似利潤率達20%,但20%以上的貨物在進貨過程中就被損耗掉了,加上人工、物流成本,利潤率微乎其微。運送不到40元的一單貨,快遞費就要20元。加上愈演愈烈的價格戰,生鮮水果電商基本都在賠錢賺吆喝。
最大的水果電商都沒能盈利
高投入、價格戰,再加上生鮮電商天然的“硬傷”,使得盈利成為生鮮水果電商的普遍性難題。辛巴總結稱,生鮮電商有“兩高、兩難、兩低”的特點,體現在生鮮損耗高、配送成本高,商品組織難、倉儲配送難,溢價能力低、客戶粘性低。
天天果園的2014年業績顯示,其全年銷售額突破5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幅達150%,天天果園預計2015年的銷售額還將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其中,2015年1月單月的銷售額已破億。即使創始人是做水果起家,即使成為目前國內市場份額最大、銷售額最大的生鮮水果電商,天天果園仍要直面盈利難的問題。陳嘉杰對記者表示,天天果園目前還沒有盈利,“短期盈利并不是主要目標”。
事實上,目前還沒有一家國內水果電商聲稱全面盈利,經營虧損者仍占據行業的主導。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行業的毛利率停留在20%的水平,除去人工、包裝、物流費用,實際利潤率在10%以下,而前期的投入又是巨大的。
專家說
一定要先讓消費者嘗到甜頭
“改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一定要先讓消費者嘗到甜頭。”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對記者表示,生鮮水果電商的燒錢大戰很正常,就像打車軟件的燒錢大戰一樣,都是必由之路。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