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業物流 > 正文

小區裝上智能快遞箱,省心也煩心

發布時間:2015-07-15 11:22:09 互聯網

智能快遞箱大舉進駐杭城小區,破解快遞“最后100米”難題

居民犯愁不能當面開箱驗貨,商家貼錢入場“賠本賺吆喝”

小區裝上智能快遞箱,省心也煩心

通訊員 劉琴 本報記者 霍翟羿 文/攝

不知從何時開始,杭城居民們,在接到快遞小哥的電話時,已經會習慣性地說:“幫我放在智能快件箱里吧。”

這兩年來,智能快件箱在杭城小區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有政府主導的“E郵柜”,也有各公司研發的“速遞易”、“貨到啦”等好幾種。

這些快件箱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快遞員把快遞掃描后存入智能快件箱,收件人會收到短信密碼,等有時間了,前往智能快件箱輸入密碼和手機號,就能取件。

解決快遞“最后一百米”難題,智能快件箱似乎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推廣的背后并非一帆風順,依然有問題存在。

省心

安全方便又省事

杭城1500多處“E郵柜”受青睞

其實,早在兩年前,杭州市政府就開始推廣“智能快件箱”的項目,那就是由杭州市郵政公司推出、目前不少小區都已普及的“E郵柜”。

“E郵柜”的推廣,也是杭州市政府2014年、2015年兩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昨天,記者來到杭城最早布點“E郵柜”的社區——凱旋街道南肖埠社區。這里是郵政公司第一個“E郵柜“試點,兩年用下來,居民的反響還不錯。

“你來得稍微晚了點,如果再早10分鐘,就能看到快遞小哥在那里排隊等別人取完快遞后,然后占柜了。”南肖埠社區書記梁旭珍笑著對記者說。

2013年8月,“E郵柜“率先進駐南肖埠社區時,許多居民和快遞小哥都有點傻眼:這是啥?收個快遞還要收發短信,哪有直接送到家里方便?

但是很快,南肖埠社區的居民和來這里派件的快遞小哥們就發現,“E郵柜”既解放了快遞小哥爬樓梯的時間,也減少了因為快件破損導致的糾紛。

“沒有‘E郵柜’的時候,如果快遞收件人不在家,只能把包裹保存在傳達室,有時候快件多了,傳達室里都無處下腳;下雨天,有些放不進傳達室的大包裹,一淋雨包裝就容易損壞。最大的問題是,快件損壞的話,居民不知道是分揀投遞過程造成的,還是傳達室保安管理不當造成的,而保安也是有口難辯。”梁旭珍告訴記者,“E郵柜”的左右角設有監控攝像頭,每個柜子里也有檢測裝置,快件損壞是在什么過程中發生的,一目了然。“E郵柜”試點兩年來,還沒有一起相關的糾紛投訴。

現在,南肖埠社區的居民,使用“E郵柜”已經很嫻熟了,特別是幾位爺爺奶奶,走到柜臺前,點擊、收短信、輸入驗證碼,一氣呵成,十幾秒的時間,就取走了自己的快遞。

居民樂意使用,自己又方便省事,“E郵柜”自然成了許多快遞小哥眼里的香餑餑:每天晚上10點多,都有許多快遞小哥把本應第二天早上派送的快件提前送過來“占柜”,讓社區工作人員不得不提醒他們夜間使用E郵柜時別發出太多噪音。

近兩年來,南肖埠社區又增加了兩個“E郵柜”的布點,由原來的一組郵柜90個箱,增加到3個點共200多個箱,甚至騰出了一個小區車位來安裝“E郵柜”,但依然有些供不應求。

記者從杭州市郵政公司了解到,目前,杭州“E郵柜”布點已經達到了1500多處,其中70%在杭城各小區,剩下的則安裝在各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和寫字樓等地。一般來說,安裝在小區的“E郵柜”,比較受歡迎。

其實,杭城智能快件箱開始井噴式的增長,已經是去年的事了。

“大概是從去年10月、11月開始的,好幾個智能快件箱的廠家都在‘搶灘’杭州市場,當時熱到什么程度呢?我們如果想在一個小區設置我們品牌的智能快件箱的話,甚至還要給物業一定的補貼費,更別說平時的維護和設施費了。”杭州某智能快件箱公司的一位業務經理告訴記者,“當時我們也比較樂觀,覺得只要把地方先占了,以后不管是在箱體植入廣告、還是向快遞公司征收費用,盈利的方式總是有的。”

對此,杭州市郵政公司“E郵柜”項目的工作人員也深有同感:“推廣的時候,確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部分智能快件箱的企業即使自己貼錢也要進場,尤其在一些新建小區,競爭更是激烈。”

然而,現實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今年6月1日開始,某個在杭城布點較多的智能快件箱品牌開始向快遞公司征收費用,收費為每個包裹0.4元-0.6元(視包裹大小而定)。

這么一來,本來就是走薄利多銷路子的快遞公司不干了,甚至發生了不少快遞員直接不用智能快件箱,而是把快遞往物業一甩的情況。

“開始收費之后,快遞員都不想用智能快件箱了,直接在物業把包裹一甩,還有小區居民撥打12345反映情況的。這么一弄,有些當初選擇這一品牌智能快件箱的小區物業,又回過頭來跟我們商量,能不能改讓‘E郵柜’入駐他們小區。”杭州市郵政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另外一些智能快件箱企業,也只能咬著牙“賠本賺吆喝”:先維持著現狀,然后從箱體、LED屏幕等位置的廣告引入開始,爭取開發一些O2O項目,比如公交卡充值之類,尋找新的盈利點。

不過,也并非所有居民都能全盤接受智能快件箱。

杭州慶春隧道西口附近的和諧嘉園東苑、和諧嘉園北苑等幾個小區,從去年開始也引入了某品牌的智能快件箱。雖然快件箱使用率還可以,但是有不少居民仍然堅持讓快遞員把貨送到家門口,徐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0多歲的徐阿姨,在同齡人里算是比較“潮”的,經常網購一些日常用品和比較別致的小禮物。徐阿姨自嘲,也許是年紀大了,不管買什么東西,她都習慣讓快遞小哥送貨上門,當面拆包。

“以前我還沒搬過來的時候,有一次我在網上買了一盒車厘子,快遞員送過來的時候,我正好在菜場買菜,我就跟他說先放在傳達室,結果回去一看,不知道是賣家發貨的時候就出了問題,還是暴力分揀的問題,半盒車厘子都已經有開裂了。”徐阿姨告訴記者。

當時徐阿姨一肚子的悶氣,跟淘寶賣家和快遞公司理論都沒個結果,讓她很不舒服。

有了這樣的經歷后,徐阿姨就養成了收快遞時一定要自己拆包檢查過的習慣,有些快遞員送件時會問她是否能放在智能快件箱里,都被她一口拒絕。

“我現在基本已經記牢快遞員來的時間了,一般早上八九點有一批,中午前有一批,然后就是下午。我習慣每天看一看我在網站上買的東西的物流信息,快遞員到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在家里。”徐阿姨說。

和諧嘉園的保安告訴記者,一般有幾類人是不用智能快件箱的,除了徐阿姨這樣堅持當面“驗貨”的,還有一部分居民比較習慣貨到付款,這種情況下肯定要當面交貨;另外,一些太大的包裹也很難放進智能快件箱。

在和諧嘉園北苑的智能快件箱邊上,記者看到,地上散亂地放著幾個比較大的紙箱,記者拿起一個比了比,尺寸確實無法收納進智能快遞箱中。

杭州是全國首個“中國快遞示范城市”,也是全國首批5個“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城市之一。

2014年,杭州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46億件,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80%左右的速率增長。

在快遞迅速發展的同時,終端投遞服務“最后100米”一直是杭城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提高快遞末端配送效率?

杭州市政府給出的答卷是:大力推進“E郵站”等投遞終端智能服務設施的建設。

2014年,杭州市“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中,首次出現了“E郵站”建設;2015年,杭州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中,仍然包括了加快電商服務網絡建設,提出“繼續推廣建設社區E郵站快遞包裹智能存取服務平臺”。

如何解決好快遞業“最后100米”,已經和食品安全問題、霧霾治理問題等一起,成為杭城市民關注的熱點。

煩心

無法當面開箱驗貨

不少居民仍堅持送貨上門

縱深

“貼錢也要入場”的風潮下

商家開始尋找新盈利點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