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29 10:59:39 國際商報

易觀國際近日發布了《2015年中國跨境進口電商市場專題研究報告》,對當前跨境行業現狀、發展趨勢作出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報告指出,跨境進口電商發展表現出產品品類更豐富、物流模式多樣化,從商品的競爭向供應鏈和整體服務的競爭轉移,向陽光化和全產業鏈化發展等三大顯著趨勢。
報告提到,洋碼頭作為最早的玩家,呈現出相應的優勢和前瞻性。洋碼頭自2009年成立之初就已確立平臺模式,從品類上游發力改善用戶的商品選購體驗,自建貝海物流為構建完整的跨境購物產業鏈奠定了基礎。
品類擴展是大勢所趨
報告顯示,2014年海淘商品品類除了母嬰產品與化妝品需求穩定外,服飾鞋包、奢侈品等非標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大,服飾鞋包已躍居品類排名第一位。一批特殊品類(僅在國外出售的商品)的追隨者進入海淘大軍,跨境電商品類擴展成為大勢所趨。
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多以自營為主,品類限制成了最大制約,用戶的選擇大多都局限在母嬰、美妝幾個單一品類。洋碼頭走的“平臺之路”吸引了大量海外商家及買手,為品類的不斷豐富提供了充足的貨源渠道,同時商家及買手的認證體系又在源頭上保證了產品品質。
記者從洋碼頭了解到,其海外商城與掃貨神器以多元化的選擇滿足用戶標品需求的同時,也給品類增加提供了更多增量空間。全球2萬多名海外買手聚集掃貨神器,每天為國內消費者貢獻世界各地的上千場掃貨直播,商品由買手自主選擇,商品品類達數百萬個,涵蓋進口美食、母嬰商品、美妝類產品、家居用品等日常消費品,還有更多個性化商品以更獨特的視角向國內的消費者展示著一個真實的國外生活場景。
用戶體驗是成敗關鍵
當跨境購物成為常態化選擇,面臨多樣化的選擇,服務體驗逐漸成為用戶的主要選擇依據。
不同于國內電商,跨境電商的供應鏈條較長,給用戶體驗提升增加了更多難度,物流、售后、支付以及通關都需要跨地域信息統一,即對整個供應鏈的高度整合,才能更好地保證體驗的流暢。洋碼頭CEO曾碧波在親身經歷了海淘的“痛苦”后,決心從物流出發,打通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解決跨境購物一大難題。
目前,洋碼頭自建貝海物流的10個海外物流中心分布在四大洲10個不同的海外主要城市,提供包括系統制單、海關申報、物流狀態追蹤等物流通關服務,一站式解決用戶在跨境購物過程中遇到的商品物流信息查詢、清關報關等問題,還可以提供相應的物流保障。
政策與監管措施是企業與消費者根本權益的保證,企業與消費者的配合則是對整個購物流程的最佳優化方式。洋碼頭通過自身系統管理與政府的協調工作簡化消費者在商品申報清關中的整個流程,提高了跨境電商的物流速度。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