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14 09:25:01 中國經濟導報

地處“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的寧波,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1月,在寧波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劉奇明確指出,要在新常態下主動對接融入國家戰略,以建設“港口經濟圈”為引領,把港口這一最大優勢發揮到極致,重塑再創寧波競爭新優勢。在剛剛舉行的寧波市第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市長盧子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建設“港口經濟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
建設港口經濟圈,已成為今年寧波的“頭等大事”。
寧波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了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決定,目的就是要打造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新的增長極。在新常態下如何主動對接融入國家戰略,成為擺在寧波市委市政府面前的最大課題。
總書記當年在浙江工作時明確指出,寧波要充分利用好開放和港口優勢,打造輻射長三角、影響華東片的“港口經濟圈”。總理去年11月來浙江考察時,希望寧波、舟山共同打造江海陸聯運服務中心,成為長江經濟帶龍頭的兩只龍眼之一。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明確提出,要加快寧波“港口經濟圈”建設。
寧波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政策優勢和計劃單列市的體制優勢,寧波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現在的政策越來越趨同,要素競爭也越來越難分伯仲,過去曾經引以為豪的先發優勢正在逐步弱化。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區域競爭新態勢,寧波就是要搶抓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借勢借力放大寧波的自身優勢。
“寧波最大的資源優勢是什么?就是世界級的大港。”寧波市委書記劉奇多次談到,港口是其他許多城市所沒有的,也是無法比擬的優勢。只要把這一最大優勢發揮到極致,實現港口輻射半徑的最大化、港口功能的最大化、港口經濟的最大化,就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實力和競爭優勢。
寧波地處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T”字型交匯處,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建立了緊密廣泛的通航通商合作關系,完全能夠在國家戰略中找到“重要的一席”,也完全能夠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說,建設‘港口經濟圈’,天時、地利、人和都已俱備,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機遇把這件大事干成干好。”劉奇說。
寧波聲音
在寧波,“港口經濟圈”已經成為上至黨政機關、院校學者,下至普通百姓口中的熱詞。“這是寧波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升級版。”寧波市發改委主任柴利能更是一語點睛。從去年底至今年初,一波波的專家被請來寧波把脈,各種思想的火花迸發成真知灼見。
從世界港口發展的歷史看,港口的發展是跟經濟和社會一起互動發展的,“圈”的范疇也在不斷擴大。“德國杜伊斯堡1916年建港,產業鏈以煤炭、鋼鐵為主,逐漸擴展到了萊茵河下游,如今腹地已擴展到南歐。”交通運輸部交通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徐萍建議寧波要打造港口經濟圈,首先要確立其圈層結構,同時梳理圈層范疇中的產業需求。
“仿效臨空經濟區等模式,寧波可以設立港口經濟圈綜合試驗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經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介紹了鄭州臨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的經驗,指出其依托富士康等大型企業基礎,發展空港物流,從經營政策、服務外包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發展規劃。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教授李振福提出了“大寧波陸港經濟圈”的概念:“‘大寧波’指明了經濟圈的構建主體,并擴展到寧波及其周邊城市,增強了經濟圈建設的靈活性與可行性。”
寧波工程學院經管學院副院長、教授王任祥則提出,寧波港口在長三角需要重新定位;建立國家海鐵聯運實驗區,打造陸向“一帶”的圈層;建立國際港口聯盟,形成海向“一路”的國際圈層。
在剛剛結束寧波市“兩會”,全市上下帶著更多的期待、更新的認識、更深的思索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將港口經濟圈作為寧波今后一個時期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抓手,可以說是應時順勢。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黃榮程認為,充分聚合資源和優勢,發掘有別于其他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特質,才能確立寧波建設港口經濟圈的主導權。“應重點整合放大港口、開放、產業三大核心優勢,即構建深水港、江河港、‘無水港’大港口聯盟,深化城市國際化、經濟外向型、貿易便利化大開放格局,打造臨港制造鏈、價值鏈、服務鏈大產業體系。同時,全力補齊港口經濟貿易功能不強、綜合型重大對外通道不暢、政策體制創新支撐不力,這三塊相對'短板'。""過去寧波提出'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發展戰略,實現城市與港口的互動發展,現在'港口經濟圈'指明了寧波今后的發展方向。"寧波市商會副會長吳友水建議,在建設港口經濟圈的過程中,寧波要高度重視新一輪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以"港口經濟圈"為引領,搶占先機,爭當樣板。
提升港口經濟圈帶動作用的關鍵在于發揮港口優勢,寧波港口發展多年,成績斐然,但遇到的瓶頸也不少。寧波市發改委主任詹榮勝認為,寧波搶抓優勢,必須突出"呼應戰略、突出重點、合作共贏、改革創新"。
寧波基礎
去年7月,寧波市委召開專題學習會,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對寧波提出的重要指示。會議強調的內容之一就是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論述,全力推動國際大港向國際強港轉變,全面提升港口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市場開發能力,打造輻射長三角、影響華東片的“港口經濟圈”。
隨后,由寧波市政府牽頭,專門邀請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一起開展寧波港口經濟圈發展戰略研究,在這本厚達100多頁的報告中,第一次全面梳理寧波市發展港口經濟圈的優勢、動力以及培育點。
首先,港口立體區位組合優勢明顯。寧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海運大通道的“T”形交匯處,緊鄰亞太國際主航道要沖。向外直接面向東亞、東盟及整個環太平洋地區;對內溝通長江、京杭大運河,腹地覆蓋長江流域、中西部地區,具備輻射“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戰略區位。寧波港口是我國遠洋干線港和深水樞紐港,現有生產性泊位309座,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60座,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擁有集裝箱航線230多條。2014年寧波港口貨物吞吐量首破5億噸,達5.26億噸,比上年增長6.2%;集裝箱吞吐量首破1800萬標準箱,達1870萬標準箱,增長11.5%,增幅居中國大陸主要港口首位。丹麥馬士基、新加坡太平船務等全球前20名的集裝箱班輪公司均已登陸寧波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第二,港口產業帶動力強。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快速發展,寧波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地位基本確立,產業帶動能力和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臨港工業不斷提升,形成了綿延20多公里的沿海臨港產業帶,臨港工業占全市工業比重65%左右,并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型,已經形成了石化、電力、鋼鐵、造紙、修造船、機械設備等行業為主的臨港工業體系和北侖、鎮海、大榭、市區沿海四大區塊,形成了以重化工為主的北侖臨港工業區、以石化為主的鎮海大榭工業區,臨港產業已經成為我省石化產業的核心區塊和全國石化產業重要生產基地。
第三,開放合作縱深推進。寧波是我國首批14個東南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對外開放時間早、領域寬、層次高,是全國第8個進出口總額超千億美元的城市,擁有門類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在投資貿易便利化、大通關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的先行先試經驗。2014年全市實現口岸進出口總額2186.08億美元,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突破1047億美元。
第四,海洋經濟發展先行先試,取得初步成果。作為浙江省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正在積極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先行先試,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起了包括寧波航運交易所、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寧波大宗生產資料交易中心、華東物資城鋼材交易中心等航運服務產業。與港口配套的電子商務、航運信息、金融租賃等港航服務業快速發展。目前,寧波市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城市、國家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以及國家電子商務試點城市。
第五,人文交流源遠流長。目前,寧波已與4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締結友好城市,先后召開了中東歐部長級論壇、亞太經合組織第一次高官會等重大國際會議,舉辦了寧波國際港口文化節、浙洽會、海洽會,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寧波擁有30多萬“寧波幫”人士,分布在世界各地,促進圈內城市合作交流,人文條件十分有利。
寧波實踐
“建設‘港口經濟圈’,重要著力點是要擴大港口的輻射力。‘港口經濟圈’好比是一個‘同心圓’,其‘圈層’大不大、輻射力強不強,關鍵看‘射線’的長度和密度。”寧波人深知,建設“港口經濟圈”,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內擴外延,把圈層做大。
臨近過年,在梅山進口商品展銷中心仍然熱火朝天,總經理何鈞正在為“金螞蟻”網上商城的網絡交易平臺做最后的上線準備,預計3月份可以開始運行。“在交易平臺中,其中大約10%訂單是跨境購,商品包括了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母嬰用品、化妝品和運動器具等。”何鈞說。作為全國首批5個試點城市之一的寧波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異常迅速,自2013年11月27日首單業務試運行至今,寧波跨境電商平臺整體銷售額已突破4億元,寧波口岸試點跨境電商企業達到150多家,海關審核通過備案商品種類達到8000多種,各項指標均領跑全國。
鐵路直通碼頭,是國內少有的幾大港口之一,做大做強海鐵聯運一直是寧波港集團的努力目標。
面對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構想帶來的機遇,寧波港集團整合船隊、車隊、無水港、集拼中心等資源,打造海鐵聯運“千里浙贛線、萬里甬新歐”,增強了對海外市場和區域經濟的帶動力。目前,寧波港集團已擁有“無水港”12個,與金華、衢州、鷹潭、襄陽、西安、蘭州等省內外近20個城市構建了海鐵聯運網絡,并在2014年9月2日首次成功全程代理中亞地區國際海鐵聯運業務,將港口腹地從浙東沿海延伸至中西部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
積極打造江海聯運中心,2014年9月,寧波港集團與舟山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港將以“資本為紐帶、項目為載體”,積極開展寧波—舟山港開發建設。自2006年寧波、舟山兩港啟動一體化進程以來,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持續攀高。省內寧波港還與溫州港、乍浦港成功“牽手”,通過內支線航線經營,港口之間實現了多贏,形成了以寧波—舟山港為龍頭,以嘉興、臺州、溫州為兩翼的省內港口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寧波港集團深化與上海、南京、太倉、連云港等長三角港口的合作,在太倉、南京投建專業化散貨碼頭,布局長江沿線,塑造港口經濟“緊密圈”,加強與營口、青島、福州、廈門、北部灣等南北沿海港口以及中西部地區“無水港”的合作,增強輻射力度,拓展港口經濟“輻射圈”。
建設“港口經濟圈”,核心是要做優做強臨港產業。一方面,寧波加快物流供應鏈系統建設,完善“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發展大宗商品交易、現代航運、國際會展、市場交易、金融結算、商務服務等臨港現代服務業,全面增強港口物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衍生效益。另一方面,擇優發展臨港大工業,圍繞石化行業的補鏈型項目、裝備制造行業的先進項目以及國家布局的重大生產力項目,打造強輻射力、強帶動力、高附加值的優勢產業集群。
今年7月,“中國航海日”將在寧波舉行,讓更多人了解寧波,認識寧波港口。建設“港口經濟圈”,推動國際經貿大合作、人文大交流,提升寧波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對此,寧波正在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資源開發、生產加工和產品營銷基地,鼓勵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貿易和資本技術合作,增強跨國經營的能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