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28 10:32:27 中國食品報網

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增長迅速,在國民經濟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物流業的發展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資金短缺是物流園區開發者、經營者最常抱怨的一句話,融資難導致物流園區建設停滯、運營困難的現象時有發生。那么,物流園區融資難在哪里?如何有效解決融資問題,吸引資金投入,加速園區發展?
融資問題突出
據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我國各類物流園區共計754家。在這些園區中,涌現了一批像浙江傳化、深國際、上海外高橋、北京空港、蘇州物流中心、普洛斯等業內知名的物流園區。他們在提高物流組織化水平和集約化程度、轉變物流運作模式,調整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難發現,這類企業有一個共性,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作為支撐。
但是,22%的園區目前停滯在規劃階段,32%的園區處于在建階段,意味著真正運營的物流園區不足總量的50%。建設滯后的原因除了土地審批進度以外,資金問題最為突出。從投資來源來看,園區建設投資主要為自籌資金,其次部分企業通過國內貸款,自籌資金的企業比例遠遠高于貸款籌資的企業。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物流園區特別是民營物流園區資金來源受阻,融資困難。
盈利模式成為融資關鍵
第一,投資者對物流園區缺乏認識。與從事金融投資行業的人接觸,最多被問到的是以下兩個問題,“什么是物流園區?”“物流園區怎么盈利?”這說明銀行、券商、信托、PE等眾多主力投資者對物流園區的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很多投資者誤認為物流園區就是“大貨車市場”“倉庫聚集區”。顯而易見,這樣的錯誤認識直接拉低了物流園區在投資者心中的檔次。他們認為,物流園區傳統落后,缺乏投資價值。物流企業自身對物流產業、物流園區宣傳力度不夠,沒有把物流的先進性、必要性直觀的傳達給投資者,自然不可能點燃投資者內心的火花。
第二,物流產業形象不佳,負面信息偏多。雖然國家正大力推動和促進現代化物流產業發展,但短期內仍無法改變我國物流水平偏低的現狀。形象低端的貨運市場依不占少數;部分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和物流裝備落后,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的需求;快遞業頻繁出現暴力分揀、運送有毒物品導致人員傷亡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物流產業在投資者面前的形象。
第三,部分園區投資規模和強度偏大。有的園區出于招商引資的需要,會有意無意的著重強調“規劃面積”,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個億等等。如此大的規模,怎能不讓投資者望而卻步。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一旦缺乏嚴格、切實可行的風控措施,龐大的資金將面臨很大的投資風險。
第四,投資回報與期望存在偏差。傳統物流園區基準收益率一般在7%-8%左右,投資回收期通常在8-10年。而國內大多投資者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和短期投資收益,通常2-3年需要收回投資并進行收益分配。事實上,2-3年對于物流園區來說,正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很難實現整體盈利,這一點與市場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存在偏差。
第五,缺乏創新的盈利模式。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物流園區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庫房、場地租金,其次是辦公樓租金、所屬物流企業業務收入、配套設施租金、管理費、物業管理費等等,缺乏有增值空間的收入來源。“房東式”盈利時代即將結束,探究創新的盈利模式成為投資者看中的關鍵,即融資是否成功的關鍵。
融資靠創新運營模式
首先,重視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業標準。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如果不強調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可能連吸引投資者眼球的機會都沒有。提高并細化物流行業標準,提升物流園區的門檻和檔次,減少負面信息對物流行業的影響,必然會提升各類投資機構、投資者對物流園區的興趣。投資者有興趣,園區融資也就有了希望。
其次,加強創新,尋求新突破。傳統物流園區的經營,雖然保證了自身對園區運營和土地的控制力,但同時也背負著較為沉重的資產負擔。如果能適當調整資產結構,出售部分固定資產用于發展物流信息技術(軟件、硬件),逐步變成以物流技術為核心,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移,勢必會增加吸引資金的實力。
再次,拓展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隨著資本市場的放開,除了傳統銀行貸款外,物流產業基金、融資租賃等都豐富了園區融資方式。目前國內銀行、信托等融資成本普遍較高,資金使用周期偏短。因此,可以嘗試引入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海外基金,既符合物流園區發展規律又能降低資金成本。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