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業物流 > 正文

快遞如何走好最后100米?

發布時間:2015-09-02 10:09:09 惠州日報

▲小區新增的“智能包裹箱”收取快遞到底智不智能?
  隨著電子商務日益成熟,網購逐漸成為消費者喜愛的重要購物方式,甚至是不少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方式。與網購緊密相連的物流快遞行業也隨之發展迅速。日前,2015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據統計,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40億件,同比增長52%,躍居世界第一。不斷遞增的快件量,快遞最后100米的投遞成了快遞行業一大難題。那么,本市快遞業的末端派送現狀如何?記者日前展開了調查。
  現狀1
  小區單位保安代接收
  在萬林湖小區一保安室,大大小小的包裹堆放在一個不大的房間。一旁放著一份領取快件登記表,上面寫滿收件人住址、姓名、郵件種類、代收時間、取件人簽名等詳細資料,僅8月20日這天,物業就代收了約20件包裹。
  “快件來了,人不在家,沒法簽收,怎么辦?”記者就此問題對100位市民網友進行調查,其中7成受訪者表示,快件會暫放到保安室,有空自行去取。而這7成人中過半人表示,知道物管方不負責保管,但因為沒有其他更好辦法,所以還是抱著“應該不會有問題”的僥幸心理。
  問題:只接收不保管,出了問題住戶郁悶快遞哥頭疼物管糾結
  包裹暫存在保安室,難免他人會錯拿,或者包裹丟失。“那天快遞員送快件來時,剛好我們一家人外出了,便習慣性讓他把快件放在保安室,沒想到隔天回去拿時,找不到快件了。”陳小姐說,她立刻打給快遞員,快遞員表示確實把包裹放在那了,而保安室進進出出放快件、取快件的人很多,保安也表示因為輪班,大家都不太清楚。陳小姐說,一開始物管就說好了,只幫忙接收,并不負責保管;而快遞那邊是自己讓他放保安室的,所以自己也有責任,最后快遞員賠了300元私了。
  “我們上班時間正常派送,打電話給客戶,客戶也在上班,讓我晚上7點后送,我沒法一直等,還有好多包裹要送到其他地方,只能放到物管那里了。”某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林先生大吐苦水。
  “不可能每個客戶都能做到當面簽收快件,一是客戶沒時間,二是我們的貨堆積如山,沒法跟著每一個客戶的時間走,除非是貨到付款的情況。”快遞員張先生說,他也遇到把客戶的包裹放到保安室最后不見的情況,最后只能自認倒霉,自行賠償。
  不止住戶郁悶、快遞哥頭疼,其實,物管也很糾結。“物管是提供住戶生活方面的服務,但是快遞包裹每天都送到我們這,辦公室里堆得到處都是。我們沒有義務要幫業主保管包裹,也承擔不起包裹丟了的責任。業主來拿快遞全憑自覺,中間有誰錯拿了或者故意拿了別人的,也不是我們可控的。業主丟失包裹找我們算賬,我們太冤了。”陳女士居住的小區物管負責人蔡女士無奈地說。
  現狀2
  小區附近便利店幫代收
  在此次調查中,有3成受訪者表示,選擇“菜鳥驛站”也是現在的代收方式之一。我市有不少小區附近的便利店都與“菜鳥驛站”合作,幫附近居民代收快件。
  家住江北摩卡小鎮的楊小姐說,在淘寶網上購物,確認訂單信息的時候,選擇“菜鳥驛站免費代收服務”,然后選擇離您家最近的“菜鳥驛站”即可,商品就會直接送到您所勾選的地點,到時與菜鳥驛站合作的便利店會幫忙代收,還是挺方便的。
  “一般包裹上有個人的詳細住址,為了安全,每次都要花時間去撕碎或者弄花。使用菜鳥驛站,快遞單上只有自己的電話和姓名,家庭住址不會被透露。”她說。
  問題:很多網站不提供“菜鳥驛站”服務
  記者來到一家有代收包裹服務的便利店,店員陳姐說,快遞員直接將包裹送過來,他們一刷商品上的條形碼,客戶立馬就可以收到短信提醒,到時憑手機短信驗證碼過來拿包裹就行了。
  陳姐說,現在每天會幫忙代收一二十個包裹,每個快遞返利5毛錢,一個人也能看管好,沒有因此造成困擾。相反,客人來拿快遞還時不時買點東西,對店里的生意來說挺好的。
  “菜鳥驛站”雖然為不少居民分擔了領取快遞的煩惱,但問題是否全部迎刃而解了呢?家住江北城市綠興的葉女士說,只有在淘寶等個別網站下單購買商品時才能選擇“菜鳥驛站”,其他的依然是采取親自接收或由快遞員放到物管處。而且,代收的便利店也沒有對包裹的安全問題作出承諾。記者詢問了葉女士家附近便利店的店員,對方表示因為沒有遇過丟失包裹的情況,所以不清楚賠償事宜,另外公司也沒對此有明確的規定。
  現狀3
  小區設智能包裹箱寄存快件
  近期,不少智能包裹箱的身影相繼出現在一些小區里。調查中,近2成受訪者表示開始使用智能包裹箱接收快遞件。
  在市區東平一小區某單元樓下的空地上,擺放著與超市存放物件箱頗為相似的智能包裹箱,三四十個大大小小的包裹箱能夠寄存不同尺寸的快件。在智能包裹箱右上角顯眼處,標著這個小區的收件地址。
  記者嘗試在網上買一個電子產品,按照這個小區的收件地址填寫。幾天后,網上購買的電子產品到達,并不像從前接到快遞員的電話,而是收到一條取件密碼短信,并說明免費存放24小時。記者拿著手機到達該智能包裹箱電子觸屏前,在系統中輸入短信中4~5個字母和數字的密碼,一個包裹箱門隨即打開,里面正是記者從網上購買的電子產品。
  記者發現,該物流公司為韻達快遞。韻達快遞相關負責人稱,智能包裹箱方便了客戶,打破了收件的時空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快遞員。同時,收件人不必再明確注明自己的門牌號碼。
  問題:存放超時要交錢,超大件包裹放不進去
  在該智能包裹箱的官方網站上,記者注意到,“服務全國72個城市”的字樣十分搶眼。智能包裹箱真的能解決最后100米的投遞難題嗎?
  對此,不少市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體驗。網友“小粉腸”認為該方式挺方便,下班回家順手拿上樓就好,省去了跟快遞員約時間送快件的煩惱。“在外出差、旅游時,這種方式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網友“賀蘭山下”說。
  對市民來說,最為關注的問題普遍集中在智能包裹箱所產生的費用上。在某智能包裹箱的官方網站上有這樣的內容:“智能包裹箱作為小區公共資源,為小區業主提供全天候的便捷服務,為提高箱子周轉率,我們提供24小時免費存放時間,超過存放時間每24小時(不到24小時以24小時計算)收取公共資源占用費1元。”網友“冷小姐”對此表示不滿:明明就已經交付了快遞費用了,憑什么超過了24小時就要收取費用呢?
  “目前來看,智能包裹箱并不能完全解決最后100米的問題,因為每一個包裹箱的體積是有限的,有些超大件的放不進去,只能放在物管處。”市民王小姐認為,目前,智能包裹箱還沒完全被大家所熟知,使用的人還不多,如果以后用的人多了,一個包裹一天不取,別的快件就放不進去。
  他山之石
  設立城市共同配送點
  據悉在北京,2011年年底成立了一家“城市100共同配送”公司,這家公司的定位就是“配送最后100米”,希望通過對物流快遞行業人員、網點等末端資源的高效整合,為快遞企業解決高校、社區送件難的問題。這家公司的運作模式就是在社區、高校建立門店,分門別類上柜,由專人負責管理。而據報道,這樣配送點的快遞員“一個可以頂三個用”。
  浙江杭州也提出幾個快遞配送的新途徑。比如,借助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社區便利店、連鎖店、報刊亭,通過設置電子商務自提點等方式,按照客戶的時間和意愿進行商品“自取配送”;其次,在人口集中地區,考慮推行“二次投遞”。在城區主要的高校園區、寫字樓群、住宅小區等快件到達集中區域,統一規劃建設配送場地,由配送中心進行“二次投遞”,滿足小批量、多頻次、快周期的物流服務需求。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