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5 09:32:42 第一財經日報

跨境電商的熱潮從去年蔓延至今。根據《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數據,2014年,中國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718億美元,同比增長44%。
在此情況下,除了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和新興跨境電商強勢殺入,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也開始爭搶這個電商領域“最后一塊蛋糕”。
上市公司涌入
9月13日晚間,寧波上市房企銀億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寧波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在寧波保稅區內成立公司,投資開展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等業務。此次,銀億股份共計劃投資10億元左右。
不僅如此,8月31日,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商漢鼎股份公告稱將使用自有資金600萬元對從事跨境和國內電商業務的公司“南洋碼頭”增資;7月29日,空調風機生產商億利達宣布擬以自有資金6120萬元收購長天國際和愛紳科技兩家公司,億利達表示上述兩家公司正積極開拓鋼材、鋁材等大宗商品國際業務,為即將開始的跨境電商業務做準備;7月1日,海寧皮城跨境O2O購物平臺“漂洋過海”正式上線;6月11日,溫州鞋商奧康國際投資4.8億元入股跨境電商“蘭亭集勢”,并擬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快樂購、湯臣倍健、報喜鳥、生意寶、朗姿股份、森馬服飾等各行業上市公司宣布布局跨境電商。
在傳統百貨領域,超過半數行業上市公司宣布或正在布局跨境電商業務,其中廣百股份、步步高、天虹商場、和重慶百貨等公司的跨境電商項目已上線多日。
而位于山西的上市服企百圓褲業更于今年6月更名為跨境通,全面轉型跨境電商。轉型后的跨境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增長500%以上,而原本的服裝主業營收僅占比不足1/10。
對此,廣州商業總會秘書長羅志杰認為,之所以都開始布局跨境電商,是因為目前政策紅利使得跨境電商有很大優勢,并且行業屬于發展前期,前景大。但他同時表示,由于跨境電商的火熱,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借此“炒概念”的可能。
競爭激烈
“跨境電商概念股”數量增加背后是不斷擴大的市場。《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718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進口網絡零售額約206億美元,同比增長60%;出口網絡零售額約為512億美元,同比增長40%。跨境電商企業已經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
這其中,除了擁抱“互聯網+”尋求轉型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還有加速國際化布局的電商巨頭,更有一批新型的跨境電商企業和創業團隊。各路資本競相追逐,搶食“跨境電商”蛋糕。
“市場雖然大,但過半的市場份額在阿里、亞馬遜這些巨頭手上,留給新入局公司的空間并不太多。”羅志杰如是說。也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下,從紙尿褲到進口化妝品再到奢侈品,價格戰頻頻在跨境電商中打響。艾媒咨詢集團總裁張毅進一步表示:“價格戰就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抓住消費者,實際上這些買賣公司并不賺錢甚至可能還會貼錢進去。”
對于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羅志杰認為,關鍵是后續資源能否支撐,包括資金、貨源、物流、營銷的團隊等,同時還需要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尋找自身優勢,找準切入方向。
這個處于前期的市場,發展必將伴隨著“優勝劣汰”和“行業整合”。“像電商市場格局一樣,跨境電商未來還是以大平臺為主導。但垂直領域,比如母嬰這一快,一些新的平臺已經開始崛起。”張毅這樣認為。
不可否認的是,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跨境電商的風口還會持續很久。7月4日,“大力發展跨境電商”被列入國務院出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當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并透露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相關試點范圍和推廣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的方案將在年底出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