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6 10:05:55 北京商報

物流業與商業形態的發展如影隨形,也伴隨著商業形態的改朝換代不斷進階。在上周四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互聯網+物流業新格局”論壇上,有觀點認為,電商的高速發展拯救了整個落寞的物流業。
但在筆者看來,與其說電商是物流的福音,不如說物流業成就了商業的今天,也給了商業未來無限遐想。
在“互聯網+”模式的帶動下,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84.6億件,增長43.3%。迅猛的增長數字之下,是物流企業不斷擴張的業務范圍。先行者順豐速運已經進入了電商、金融以及社區商業等領域;“通達系”則在完成快遞規定動作的同時,進行了海外市場的初步布局,集體擁抱跨境電商業務;后起之秀全峰等品牌,已開始沖刺快遞第一股。
物流業突飛猛進帶來的不僅是行業自身的蛻變,更促進了商業模式的衍變。之所以說物流業成就了電商,是因為沒有物流業的全面布局就沒有O2O等新興業態出現。火爆的O2O成了“懶人必備”,引發巨頭的圈地大戰。有著實體門店優勢的蘇寧,在解答O2O發展路徑上凸顯自身特色。與很多互聯網企業大筆燒錢買會員、與實體企業結盟不同,蘇寧利用現有門店網絡可以絕對低成本實現到門服務。
有物流業的今天,也更應期盼行業美好的未來。即便是增速全球領先,我國的物流業也遠未破繭成蝶,還有眾多行業痛點等待破解。
高投入低產出是物流業面臨的最大苦楚。破解目前的行業困局,除了國家相關政策跟進外,更多需要物流業自身的變革。面對價格戰泥沼,是否有企業敢于轉型,在細分市場找到生存策略?面對高成本循環,是否有企業敢于變革,創新一種新的經營模式?面對行業屬性,是否有資本敢于押寶新的物流形態?面對現實,是否有企業敢于幻想,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