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6 16:57:35

一場盛宴正在緩緩啟幕。
兩個月后的義烏,將再次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這一次,與之相連的標簽并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小商品”或“商貿城”,而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潮詞新語,以及“機器人”、“3D打印機”等讓人心潮澎拜的酷銳產品。
而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正是將于今年11月30~12月3日舉行的2015中國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
大咖云集,500強企業紛紛報名
2013年至今,中國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已成功舉辦兩屆。盡管只有兩年的成長時間,義烏裝博會的行業影響力已與承辦多年的沈陽制博會、西部(西安)裝博會不相上下,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具體來說:首先,參展商、采購商數目穩步上升。2014年,義烏裝博會吸引了來自全國17個?。▍^、市)以及香港、臺灣地區,和德國、意大利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843家企業參展,現場銷售額達4.16億元,前來觀展的觀眾數也超過了4萬人。其次,配套活動反饋良好,企業參加踴躍。前兩屆舉辦的(義烏)“機器換人”高峰論壇、“央企采洽會”、“境外專場采洽會”、“慧聰網專場采洽會”和“行業龍頭企業采購對接會”等8場專業活動,共有96個團組2108人參會,參加各項論壇及展洽對接活動的專業觀眾達7796人次。
比如,去年義烏裝博會上,法國史陶比爾公司展示的TP80快速機器人可實現200次/分鐘拾放,能輕松應對諸如電子、食品、光伏等行業的包裝需求;意大利羅納地公司最新研發的集3D打印技術智能針織機可降20%能耗、增加30%產能等效果。
可以想象,有了前兩屆打下的良好基礎,2015義烏裝博會必將更上一層樓。據義烏裝博會的承辦方——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郭奎龍透露,本屆義烏裝博會以“智能、綠色、環保”為主題,將結合《中國制造2025》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作出重點展區調整。他認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因此,義烏裝博會作為制造業企業展示的重要平臺,將充分結合“中國制造2025”規劃,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3D打印、新能源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屆裝博會的主推展區。
目前,招展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據了解,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有色、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紛紛報名,其他國內龍頭企業也紛紛積極表示愿意參展。此外,境外組團單位臺灣電電公會、臺灣機械公會等合作單位已成功對接多家行業龍頭企業,臺灣友嘉、富強鑫、宏泰等行業龍頭企業明確參展。
青睞連連,義烏裝博會憑什么?
短短兩三年時間,中國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帶來的影響力正在悄然改變這座城市的形象,刷新了人們對義烏的固有認識:原來在義烏,除了蓬勃發展的小商品產業外,大型裝備制造業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每屆展會期間,國內外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云集義烏,身處一地便可感受世界潮流、前沿變革,與先進的裝備產品零距離接觸——義烏裝博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與傳統印象不一樣的義烏。
那么,義烏裝博會為什么能得到眾人的青睞呢?它擁有哪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追本溯源,義烏的基因決定了這里有豐富的客商優勢。單是常駐在這座“小商品之都”的外商就有1.5萬名,每年往來采購的各國外商超過1000萬。迎來送往,世界各地客商奔赴這里采購飾品、玩具、商務禮品……隨著世界經濟調整,境外客商逐漸開始購買制造這些商品的加工機械。因此,這里的外商優勢是其他展會不可比擬的。其次,浙江有數千億的市場需求。義烏位于經濟發達的浙江省,其周邊裝備需求旺盛。據《浙江日報》報道,未來5年,浙江省3.6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將完成一輪技術改造提升工程,每年將有約5000億元現代化技術改造投資、3000億元“機器換人”裝備采購和700億元電子產品及軟件采購等,而這些本地需求,無疑將是參展企業的商機。再次,坐擁能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國際港,物流優勢凸顯。早在2005年,義烏市出口小商品標準集裝箱就超過25萬個,遠遠超出原有義烏國際物流中心年處理10萬標準箱的設計要求。為此,義烏市決定建造功能完善的義烏港。義烏港共分兩期建成,項目一期已于2011年10月投用,目前入駐企業包括船公司、國際貨代、外貿、物流、報關、報檢等。義烏港二期主要功能為海關、國檢兩個獨立的監管區,于2013年11月全面投用,提供了集報關、報檢、出口貨物監管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對裝博會來說,坐擁如此完備的國際港,國內外展商展品運輸及后期購買運輸就便捷多了。
此外,其承辦方所擁有的商會優勢也不容忽視。機電商會作為中國最大的機電產品商會,擁有1萬多家會員企業,龐大的數據庫支持是其他展會公司達不到的。機電商會能為每家參展企業提供優厚的增值服務,例如法律援助、貿易配對、境外展會推薦等一系列增值服務,讓企業參加一次展會可以得到長期的服務。
正如機電商會副秘書長郭奎龍所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刻不容緩,而中國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舉辦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推銷國內外先進裝備,引進國內外現代裝備企業、項目、研發機構和團隊,打造成國內一流的裝備制造展示貿易平臺,為實施“中國制造2025”、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服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