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0-08 10:40:09 互聯網

“冷鏈”是指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各個環節始終處于低溫環境下,能夠有效降低農產品存儲、運輸過程中的腐變損耗。山東加快構筑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切實降低產后損失和流通成本,保障農產品品質和居民消費安全,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廣播《山東新聞》報道,眼下,正是秋菠菜上市的日子。在高密市咸家工業園種田大戶張富國正在收割菠菜。他告訴記者,“收割的時候再損失一部分,賣出去收入的損失一兩成,要是俺這里有冷藏庫的話,如果岔開季節賣的話,收入還能增加不少。”
數據顯示,由于缺乏預冷,我國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初級農產品在產地造成的腐損率在20%到30%,加上運輸途中的腐爛變質,每年食品在流通環節的損失 就達到700億元。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不斷發展深入,生鮮電商正成為互聯網企業競相追逐的藍海。山東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會長預測,到2018年我國農產品生鮮的交易規模 將達到1000億元,屆時生鮮產品的冷鏈運輸需求量將超過50%,但是目前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冷鏈體系成為與支付、寬帶同等重要的基礎要素。他說:“農產品電子商務這邊,其實如果沒有冷鏈體系的支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空喊,要想真正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是水果、蔬菜、海產品,真正不需要冷鏈的這種農產品其實不是很多,如果冷鏈體系不健全,包括倉儲、運輸,包括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這個完整的鏈條建立不起來。”
在10月1號正式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中,第一次明確把食品的儲存和運輸寫進條文,冷鏈物流也成為冷凍冷藏食品的必須配備。以《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為機遇,目前,山東互聯網企業、冷鏈裝備企業、農業龍頭企業正在協同發力,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在青島知名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師正在調試公司開發的ICM智慧全冷鏈管理系統,今后,用戶只需通過手機app就能對冷藏設備進行實時操控,企業也從裝備制造商向制冷解決方案提供商跨越。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說,“不僅可以實現對設備的溫度、濕度、運行軌跡等設備參數的監控和控制,而且可以對立面存儲的資源物品進行進銷存方面共享信息的一個管理。我們可以全程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程無縫隙監控。”
目前,山東擁有低溫儲備能力超過580萬噸,居全國首位,但獨立核算的專業冷鏈物流公司不到100家。日前,山東省啟動省級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實施工程,培植龍頭企業、提高智慧流通水平。將通過城市共同配送試點、“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物流標準化“三個結合”,力爭到2017年實現全省物流配送效 率和倉儲管理效率提高20%以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