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0-19 10:12:06 央廣網

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讓這個行業備受矚目。電商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可能就是上網買東西,但在昨天舉辦的“2015中國農村互聯網商業價值峰會”上,相關企業家、學者對現有電商模式進行了細分,并探討了理想的農村電商模式及價值。
農村電商分三大陣營 市場仍處初級階段
近年來,阿里、蘇寧等電商企業紛紛進軍農村市場,比如淘寶推出的“農村淘寶”,蘇寧規劃打造的服務站,這些都體現了不同的電商運營模式。峰會現場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模式調查報告》將農村電商分為農資產品上網、互聯網電商涉足農資、農資企業投建電商平臺三大陣營。盡管如此,農村電商的市場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報告的發布方——中華合作時報社總編室主任張弛介紹:
張弛:現在我們看一下在農村市場有沒有互聯網的機會:第一個是日用品電子商務的產品更多,而農業生產資料產品幾乎沒有電子商務,第二個是農村網絡主力在20到29歲,也就是說30歲以上幾乎很少有人用互聯網的方式去采購,這說明互聯網在農村的機會也許在5年到10年以后。
利好政策出臺 助力農村電商發展
農村市場的分散、基礎設施的落后,讓不少人感慨:農村電商雖然充滿希望,但市場潛力難以挖掘。但京東農資市場部總監范天陽認為,這個市場是否值得進入取決于它本身的商業價值:
范天陽:這個階段不管是我們還是友商,首先是做這件事有沒有商業價值。我們不會做得那么急功近利,不是說一定要在多少時間內上多少個品種。
同時,隨著國家支持農村電商的利好政策陸續出臺,范天陽認為像網絡等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外因應該很快就會消失,農村電商的用戶體驗也將逐漸改善:
范天陽:我們為什么能在一線城市里享受這么好的電商體驗服務?因為路不是我們修的,是國家修的,網不是我們覆蓋的,是國家要升級光纖。那么這些東西如果復制到農村來的話,實現網絡升級改造,這塊肯定會有提升。
農村電商要考慮農業特殊屬性 線上線下結合或是理想模式
除了外因,農村電商模式還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突破內在牽制,比如農民“觸網”意愿不高、電商本身服務不到位等。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村金融所常務副所長馬九杰認為,農業的特殊屬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村電商的模式,所以較理想的運行方法就是把農村原有的實體組織與互聯網結合,并在產業鏈上附加綜合服務:
馬九杰:比較現代的新興技術和傳統的社區網絡的結合,應該是目前做農村電商比較好的模式。另外,做農村電商還要體現專業化,包括專業化的知識,也包括本土化的熟人的信息;還有一個是要提供綜合性的服務,除了農資,還要有農資怎么去應用等等,所以應該是一種全程的、綜合化的服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