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04 09:25:01 互聯網

據11月18日中國新聞網報道,1—10月,全國鐵路累計完成貨運量28億噸,同比下降11.9%,降幅比1—9月擴大0.5個百分點。1—10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運周轉量19737億噸公里,同比下降13.6%,降幅比1—9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物流市場也由以大宗物資為主的運輸,逐步向碎片化、個性化為主的多元運輸轉變。因此物流企業也要與時俱進,運用好市場杠桿作用,才能跟上市場發展步伐,才能不被市場淘汰。而以往的鐵路物流,恰恰是以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為主的運輸模式,因此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鐵路物流市場也隨之大幅萎縮。
面對市場變化給鐵路物流帶來的不適應狀態,鐵路在以實際行動尋找物流市場發展規律,制定相應對策,多舉并錯,調整經營方案,多渠道拓展物流發展空間。
為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鐵路部門在呼鐵局、北京局和濟南局作為試點,嘗試下調直達鐵路運費,同時組織開行點對點直達煤炭等大宗物資列車,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同時,也減少了物資在途時間,為企業減少庫存造成的資金占用起到了積極作用。針對各個鐵路局之間由于利益關系而產生的壁壘問題,鐵路部門正在采取在西南地區,開始實施區域貨運銷售聯動,使云桂川黔渝五省市間鐵路貨物運輸實現無縫對接,這樣就加快了物資運輸,縮短了物資在途時間,為企業贏得了時間,也就贏得了效益。這樣在給企業節約成本,降低費用的同時,也給鐵路帶來了運量回升,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好事。
市場是多變的,物流市場所運輸物資也是不固定的,因而及時掌握物流市場所需,開行適應市場所需列車是贏得市場份額重要一步。鐵路在貨運改革進程中,及時組織開行零散貨物快運列車,滿足了物流市場碎片化、時間性強的要求,因而自開行以來,貨運量越來越大。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國際間物流量越來越大,國際快運班列開行在加快物流速度同時,也助力企業競爭力提高。還有鐵路、公路、航運采取聯運方式,也能夠發揮各自優勢,為企業降低了物流成本,為人民群眾降低了商品價格,讓人民群眾共享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成果。
市場是無情的,但市場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只要能夠牢牢把握住市場規律,以市場為杠桿,就能夠撬動企業發展潛力,鐵路物流業也是如此,只要深入市場,就能夠贏得市場。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