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09 10:01:22 長江商報

繼通關一體化后,武漢海關歷時一年多研發的物流信息系統(簡稱LIS系統),已于2015年12月1日在武漢陽邏港成功上線運行,此舉將加快實現湖北外貿物流一體化,打通湖北外貿物流最后一公里。
目前,新系統主要應用于省內航運,之后將逐漸覆蓋空運、鐵路等運輸系統。上線后,武漢海關將在裝卸船、理貨、理箱等環節實現電子信息化,改變以往的人工紙質審報、審核方式。
據武漢海關統計,以參加系統測試的中外運湖北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合計每船可節省船務部開支約2000元。以陽邏港2014年8500艘船次估算,每年可為所有船公司節省開支約1700萬元。
實現物流信息一體化
“LIS系統將遠超南京、上海等長江沿線海關現有的信息智能系統。”系統專班調研員尹卓告訴記者,LIS系統的依賴化程度較低,例如可以直接掃車牌號、集裝箱號等信息,無需依賴其他線下手續。
基于大數據的支持,LIS系統可以實現海關與船公司、碼頭、理貨公司之間信息實時交換與無縫對接,消除行業間信息壁壘,在武漢海關通關一體化之后,達到物流信息一體化,信息化作業方式將杜絕人為審核、數據輸入等差錯。
對武漢海關而言,將能夠實施一次轉運申報,啟運地、換裝地、指運地一次查驗,對換裝地不改變施封狀態的予以直接放行,實現外貿物流全覆蓋式監管。
改變紙質審報全方位電子作業
LIS系統的上線,將在裝卸船、理貨、理箱、放行、提箱出卡等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操作,改變以往的紙質審報、人工審核等人工作業方式,將以“天”計算的作業單位改為“秒”速。
船公司企業裝/卸船實現“電子申報+自動審核”。而在以往,船公司向海關、理貨、碼頭提交紙質裝/卸船申請,既浪費人力傳遞,也不方便核對核實,容易出現漏裝、錯裝現象,導致監管漏洞,也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碼頭企業實現“電子放行+自動抬桿”。而在以往,碼頭在每條通道均需派人值守,人工記錄進出卡口集裝箱號、重量等相關信息。
理貨公司實現“電子申報+自動審核”。運載進口貨物船舶到港后,碼頭理貨公司按照海關卸船指令作業,在船邊對到卸船物進行入場理貨登記;出口貨物通過智能卡口,采集集裝箱號、重量數據,發送預配到貨信息給理貨公司,理貨公司根據預配到貨信息自動發送貨物運抵信息給海關。公司無需在每條通道均派人值守并人工記錄理貨數據。
“一個工作日減為4小時”
對于物流企業而言,LIS系統將大大降低營運成本。據武漢海關統計,以參加系統測試的中外運湖北有限責任公司為例,每船將可減少人員往返企業、海關申報現場、監管場所5人次,減少快遞4件次,節約人工10小時,合計每船可節省其船務部開支約2000元。而以陽邏港2014年8500艘船次估算,LIS系統每年將可為所有船公司節省開支約1700萬元。
“一個工作日減為4個小時,主要是時間和人工成本都降低了,相關部門也因此減少加班時間。”昨日,中外運湖北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云松告訴記者。
◎相關新聞
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獲批
昨日,繼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黃石棋盤洲保稅物流中心獲批之后,武漢海關收到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設立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批復,這將是我省獲批的第三家B型保稅物流中心。
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批準建設面積為0.20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為東至318國道、南至民富路、西至金嶺路、北至民強路,功能包括保稅倉儲、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全球采購和分撥配送等。
武漢海關介紹,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指經海關批準,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集中監管場所。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由國有企業宜昌三峽鑫物保稅物流有限公司經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