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10 10:22:29 經濟參考報

近期在江蘇、湖北、廣西、海南等地部分農村調研了解到,當前,農村電子商務對暢通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也應看到,農村電子商務尚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缺人缺錢缺配套服務等多重困境,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競爭力打造、創業平臺搭建、物流體系及相關培訓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短板。其中,就物流而言,有專家曾表示,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的損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為3%、甚至更低,相差十倍之多。
配套服務滯后 培訓亂象叢生
隨著農村電商日益增多,一些地方正在逐漸建立配套體系,但總體而言,農村電子商務配套服務滯后、運輸成本高、培訓不足或存在亂象,是不少地區反映的較為普遍的問題。
運輸成本高 農產品物流損耗嚴重
農產品物流發展相對滯后,不僅削弱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且成為整個流通體系的瓶頸。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曾表示,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的損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為3%、甚至更低,相差十倍之多。
農村人才難留 返鄉創業自生自滅
一些農村創業者和涉農企業負責人表示,農村創業的核心是人才,雖然這兩年學成歸鄉的青年創業者人數有增長,但是受到思想觀念和現實條件的影響,年輕人回鄉創業仍面臨重重阻礙,一些涉農企業反映,“招攬年輕人難,留住年輕人更難”。
有關專家與業內人士建議,從三個方面布局農產品大物流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基層共識。在中西部地區有一定農村電商發展基礎的縣鄉,部分基層干部建議,因電商工作跨部門、跨行業,在縣一級應當成立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各地應研究制定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政策,建立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相結合的多元化農產品電子商務投入機制,并把農產品電子商務列為農業信息服務、農業技術推廣和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把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相結合,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品牌農業”建設結合起來,利用網銷情況分析,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培育更多適合上網營銷的農產品。
二是完善配套服務,搭建多層次綜合服務平臺。不少基層干部表示,繼續強化農村網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在知名電商平臺建設地方特色館、特色網店的同時,在有需求的地方,應加強縣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設,搭建農村電商實體和網絡公共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并做好上網農產品市場秩序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消費需求研究等方面工作,保障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有序、健康發展。
同時,大力推進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打通電商“最后一公里”。多地建議,適當增加投入,整合政府、電商、通信、物流企業等資源,充分利用村綜合服務中心、村信息服務站、農村商超、農資店、科技超市、農家書屋等現有基礎條件,通過改造升級,加快建設集上網購銷、產品集散、培訓指導、信息與互聯網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站點。同時,建立健全站點工作機制,加強站點人員培訓,擴大站點覆蓋面,提高站點電商化服務能力。
三是大力開展農產品電商培訓,構建人才保障體系。在江蘇不少地方,已逐步將農產品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能培訓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要內容,并列入農民創業、科技入戶等各類培訓工程。江蘇省正在全省開展“電子商務萬人培訓”,組織農產品生產專業大戶、加工企業有關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要成員等參加網店開設、網絡營銷等實用技能培訓。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