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06 09:31:52 鋼聯資訊

12月份國內煤炭市場整體維持弱勢,但下行壓力略有緩解。煉焦煤市場仍面臨來自下游市場的壓力,但煤企挺價意愿較強;動力煤市場隨著冬季需求溫和增加,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動力煤價格出現止跌跡象。
關于明年1月份的煤炭市場,給予"供需過剩格局持續,價格維持底部盤整"的市場判斷。從宏觀上講,一是國內經濟尚未見底。盡管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與1-10月份持平,似乎有企穩跡象,但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創出新低,前11月同比增長僅有1.3%,比1-10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從進口情況看,累計增速也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二是下游鋼鐵市場繼續低位運行,供需不會出現明顯好轉。近期不論是鋼材現貨還是期貨價格都出現了一定幅度上漲,個別品種(如汽車板)需求有所好轉是一方面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鋼價持續大幅下跌后的超跌反彈,在目前宏觀低迷、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背景下,鋼材市場供需關系難有實質性改善,鋼價反彈也不具備持續性;
三是電力需求略有改善。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6%,環比增長3.72%,用電量增速連續兩月負增長后首度轉正。盡管用電量出現些許積極變化,但主要來自于第三產業的貢獻,第二產業用電量仍同比下降1.6%,南方多數電廠負荷回升也比較緩慢,目前負荷只有50-60%,火電需求依舊低迷。
從供給角度看,資源供給壓力不減。一、全國煤炭產量繼續小幅增加。11月份全國煤炭產量3.25億噸,環比增加800萬噸。煤炭產量已連續兩月小幅上升,根據目前形勢判斷,1月份產量也難有明顯回落。
二、煤炭庫存壓力仍較大,用戶及中轉港口庫存回落,煤企存煤繼續高位運行。在冬季取暖需求帶動下,動力煤消費出現溫和增加,港口存煤逐步回落。截止12月24日,環渤海五港煤炭庫存1140萬噸,環比減少594萬噸,降幅34%,全國直供電廠存煤本月也出現小幅下降。但煤炭企業庫存仍保持高位,截至11月末,全國煤炭企業存煤1.04億噸,比10月份增加400萬噸。
三、煤炭進口量低位回升。11月份我國進口煤1619萬噸,環比增加16%。另外,本月20日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由于煉焦煤關稅直接取消,對國內煉焦煤進口影響相對較大,短期內或將對煤炭進口形成一定程度的刺激。
綜合分析,初步判斷:1月份國內煤炭市場將繼續在供需過剩態勢下弱勢運行,但煉焦煤與動力煤走勢有所不同。具體來說,無論從宏觀經濟看還是從下游房地產行業看,國內鋼鐵市場仍不樂觀,鋼價如能維持底部盤整就已不錯,盡管煤礦有穩價意愿,但在目前供需狀況下面臨鋼企的降價壓力顯然底氣不足;動力煤市場在需求溫和釋放之下資源過剩壓力有所緩解,煤價有望出現階段性弱勢反彈,但明年上網電價的大幅下調,對動力煤價格具有較大抑制作用。
2016,是煤炭行業轉型的關鍵一年,2016,煤炭行業能否涅盤重生小編認為有幾點,首先,煤炭行業"減"法有沒有做到位。所謂的"減"法,一是指減供量,即煤炭的供應量。在環保地壓力下,以及其他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下,2016年,煤炭需求可能不會出現量的飛躍,需求量只能減少或是保持現有水平,煤炭供需要想平衡,關鍵是減供應量。
二是指,減"僵尸企業",對于"僵尸企業"這個詞,相信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所謂的"僵尸企業",根據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對不符合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嚴控產能過剩行業投資,促進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三是指,減"包袱",眾所周知,煤炭行業的社會包袱很沉重,如何做好減"包袱"這道題,煤炭職工轉崗轉向哪里分流分至何處臨時休假何時結束這些問題不僅困惑著面臨停職的煤礦職工,也令不少煤企頭疼,但是煤炭企業又不得不面對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老煤礦退出機制的問題,也是2016年,煤炭行業不得不面對。2016年,煤炭行業能否涅盤重生首先得做好這幾道減法。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