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12 09:40:03 經濟日報

在傳統的貨運物流業中,貨主找不到合適的運貨車輛、物流企業運輸過程不透明、貨運司機“滿載而來、空車而歸”等現象時有發生,制約了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如今,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給傳統物流運輸業帶來了轉型的新動力。
日前在重慶舉行的第十四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上,由安聯程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新研發的“陸路管理運輸信息管理與交易平臺”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和物流企業的一致肯定,獲得了第三屆物流行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一等獎。
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解放軍后勤指揮學院博士生導師賀登才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該平臺整合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三大技術,為物流資源整合和物流稅收創新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有利于推動解決傳統貨運行業中貨主、物流企業和司機在信息和服務上的痛點。
據介紹,陸路管理運輸信息管理與交易平臺主要包含在線的交易撮合、運營管理、運營結算、保險服務以及稅收管理等功能,該平臺于2012年正式上線,目前已經在天津、新疆、河南、江蘇、江西、重慶等地落地運行。“僅在重慶地區,平臺落戶不到半年時間,入駐的企業用戶就達到30多家、車輛1000多臺,平均每天有300條到500條發貨信息發布。”重慶安聯程通信息技術公司總經理代明波說。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貨主企業對物流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高要求日益常態化。”代明波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協調貨物和運力間的配送關系,可以推動物流業從原來封閉式、粗放式發展轉向可視化、透明化和集約高效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公路運輸行業營改增稅費抵扣源頭缺失,運輸企業稅負普遍偏高的問題,安聯程通信息技術公司還著力探索“互聯網+物流+稅務”的貨運業轉型新路徑。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陸路管理運輸信息管理與交易平臺是當前全國唯一已經實現與國稅金三系統對接的物流信息平臺,通過平臺賦予了每個單車司機一般納稅人的身份,再以交易平臺內真實的物流數據為基礎,將交易數據推送至國稅系統,幫助企業根據實際業務提交開票申請,從而獲得單車道路運輸增值稅專用發票。業內專家表示,通過這一平臺,一是解決了單車開票難和委托單位進項稅抵扣的問題,從源頭實現企業依法納稅;二是堵塞稅收征管漏洞,有效防范增值稅票的虛開,解決了困擾已久的貨運業業務真實性監管難題,減少國家稅收流失。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