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物流百強榜單行業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16-02-05 11:39:12 中國企業報

物流業+互聯網,離不開物流行業的支持。毫不夸張地講 ,冷鏈物流正如一只強有力的大手,牢牢卡住中國農業電商發展的脖子,尤其對生鮮農產品更是如此。一些電商不得不忍受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窒息感。如何解決物流環節高損耗、高成本等問題,是中國農村電商,尤其是生鮮電商繞不開的難題。

因此,本期我們特別關注物流行業的發展,希望拋磚引玉,有助于大家未來破解這一難題。

1

公路快運市場:直營與加盟

a

網絡型零擔企業依然強力

2014—2015年中的公路快運市場,活躍的企業幾乎都是網絡型零擔企業,在此次的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企業也幾乎都是網絡型零擔企業。在這些企業中,德邦2014年的營業收入為104.9億元,這也是零擔市場中第一家年收入過百億的企業,反映了這一行業集中程度在逐漸的提高。

網絡型零擔企業是整個零擔物流發展20年的主要成果,在第一階段,天地華宇與佳吉等網絡型零擔企業嶄露頭角,在2008年以后,德邦、新邦等標準化程度更高的零擔企業也脫穎而出。網絡型零擔企業無疑更符合零擔運輸的需求,網絡型零擔企業能夠提供更好的全局服務和用戶體驗,同時網絡型零擔企業在調配運力資源和整合貨物方面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型零擔企業所擅長的更多是小票零擔(30—1000公斤),而大票零擔更多的是需要專線企業的參與。在此次的榜單中,雖然沒有專線企業的出現,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的零擔領域整合加速,在一些區域已經形成了個別頗具實力的專線型快運企業,特別是聯盟與平臺的興起,給予專線更多的選擇空間,其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b

直營與加盟

此次入榜企業中,除德邦、天地華宇一類慣常堅持直營模式的企業以外,同樣還有中鐵物流和安能等實行加盟制的企業。

快遞行業快速增長中,加盟制的作用不可忽視,而在零擔行業中,直營制度也保證了一段時間中,零擔行業提供標準化服務的能力和資源的調配能力。

在2015年,加盟制開始成為零擔快運行業特別是網絡型零擔企業開始探討的話題,德邦、天地華宇等企業相繼開放了類似于加盟制的通道,其中德邦將成為其“事業合伙人”。德邦對于加盟制態度的改變也將成為加盟制在零擔快運行業普及的契機之一。

相對于直營制度,在未來快運行業集約化程度迅速增長和市場形態快速轉變的時期,加盟制能夠以最小的成本占據最大的市場空間,在未來的數年中,如何促使加盟制度和直營制度的權衡利用將成為快運行業的核心問題之一。

c

資本的快速進入

在2014—2015年零擔行業中,德邦IPO成為備受關注的事件,雖然由于整體金融形勢而暫停,但是這一事件也顯示出了零擔快運行業對于資本的渴求程度。

在榜單中的企業,安能在今年完成了1.7億美元D輪融資,天地華宇也早早就在各個資本間游走,完成了TNT到中信的資本方轉變。資本的加速流入將成為零擔快運行業未來的主要趨勢。

資本的流入同時也將加速零擔快運行業整合的加速,改變目前集約化程度不高的情形,而整合也將成為零擔未來一段時期的關鍵詞之一。

2

快遞市場:標準化的急迫

a

快遞規模迅速擴大

入榜的10家快遞企業在近年來都經歷了快速的業務擴展,圓通在2012年全年營業收入為130億元,到2014年全年營業收入增長到240億元,預測2015年收入將達到350億元。

這一整體增長的趨勢依然沒有發現有衰退的跡象,2014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9.6億件,同比增長51.9%;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45.4億元,同比增長41.9%。2015年1—10月,郵政企業和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3201.9億元,同比增長24.6%;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911.8億元,同比增長35.3%。

與此同時,快遞行業的集中化程度較高,前列的快遞公司涵蓋了行業超過70%的市場空間。集中化帶來的是快遞公司在業務推進方面的力度,在目前榜單上的十家公司中,包括郵政、順豐、圓通三家公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航運公司。而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一集約化趨勢還會不斷加強。

b

競爭格局的變動

原有的快遞格局中,順豐為一個檔次,通達系(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為一個檔次,而在資本等因素介入后,目前的快遞格局逐漸出現分化。

從業務量角度考慮,圓通與申通的業務量已經在通達系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同時在跨境業務和航空業務中,圓通與順豐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2015年9月,圓通向波音公司購入了15架飛機,從而擁有了民營快遞中僅次于順豐的航空貨運儲備力量。

在2014年“雙十一”當天,申通以3050萬件的業務量位列通達系第一,緊隨其后的是2532.6萬件的圓通和2420萬件的申通,數量差距不明顯。在2015年“雙十一”,圓通業務量達到5300萬件,與第二名韻達快遞4160萬件的業務量之間相差超過1000萬件。

對于格局變動的考慮,資本的因素應該被納入其中,阿里對圓通的入股以及申通謀劃上市的情況對于未來快遞業格局的變化將產生深遠影響。

c

標準化趨勢

在快遞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家對于這一行業的政策調整也應該被納入未來的考量之中,在2015年,國家相繼對于快遞三輪車、實名制等問題做了規定,相關的《快遞條例》也正在逐步出臺。

在未來一段時間,快遞業標準化操作將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目前困擾快遞業的法規缺失、快遞車輛管理等多方面問題也會陸續得以解決。

3

倉儲市場:變局將至

a

整體快速發展

伴隨著物流行業整體的發展,倉儲市場也在實現快速的增長,201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0.6萬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保管費用3.7萬億元,同比增長7.0%,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34.9%。2015年1—10月,社會物流總費用8.0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保管費用3.0萬億元,同比增長8.0%,保管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37.8%。在保管費用中,利息費用同比增長8.1%;倉儲費用同比增長7.3%。

與此同時,倉儲行業的基建投資也在快速的增長,2014年物流相關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額42984.47億元,同比增長18.7%;其中倉儲業固定投資額為5158.7億元,同比增長22.8%。

b

參與主體日趨復雜

與其他物流行業不同,外資企業在倉儲領域的參與度很高,在此次的榜單中,包括普洛斯與嘉民兩家外企,而在榜單之外,還有類似于豐樹、安博這樣的知名倉儲類企業。從目前的情形而言,外資參與倉儲領域的深度和靈活度都有所提高。普洛斯在2014年獲得了中資企業的投資,并在國內開設了分公司。黑石、匯盈等外資企業也正在通過投資或合作的方式進入國內的倉儲行業。

另一方面,盡管在榜單中并未體現,但一些非倉儲領域的企業也正在進入這個領域,在2014—2015年,包括萬科、平安等大型集團都在布局倉儲行業。

在目前的榜單中,已有的企業包括傳統的大型集團、外資企業、民營倉儲企業,而在未來的數年之中,隨著各路資本、巨鱷的進入,倉儲行業競爭格局將出現變化。

c

電商類倉儲需求旺盛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電商類倉儲的需求量也急劇攀升,相較于現有的倉儲建設,電商對于倉配有著獨特的需求。這也使得諸多企業參與到了電商類倉儲的建設之中,在這其中不僅包括電商自建的大型倉庫,同時還有傳統的倉儲類企業參與建設的倉庫。

從2013年至今,菜鳥網絡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鄭州、重慶、成都等15個城市布點倉儲中心;普洛斯也在廣東東莞投資100億元建設電子商務物流項目,總規劃面積約1800畝,項目將建成廣東省乃至珠三角的跨境、境內電子商務企業一站式電商物流服務平臺。

4

港口行業:多元轉型啟動

a

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緩

目前在榜的企業,近年的港口吞吐量增長普遍維持在10%以下,在2014—2015年增長率甚至出現了一部分倒退的情況。

分類考慮,在2015年上半年,集裝箱業務受影響并不大,但是干散貨領域多個港口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吞吐量下滑。

從港口規模來看,大型港口近年吞吐量增長的幅度放緩較為明顯,而小、中型港口由于沒有高基數的限制,依然維持著不錯的增長率,其中蘇州港、日照港等港口的增速普遍維持在10%以上。

5

航空貨運企業:快遞航空崛起

a

空運增速緩慢回升

在經歷了2011—2013年的低速增長期后,航空貨運的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逐漸回溫,增長速度逐漸上漲。2014年,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594.1萬噸,比上年增長5.9%。國內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425.7萬噸,比上年增長4.7%,其中港澳臺航線完成22.3萬噸,比上年增長12.5%;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168.4萬噸,比上年增長9.0%。

2015年前三季度,航空客貨運輸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全國民航完成貨運量453.6萬噸,同比增長5.7%,完成貨物周轉量合計149.3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0.2%。

航空貨運增速回溫與整體經濟形勢,特別是國際經濟形勢的趨穩關聯密切。

b

傳統航空貨運的變局

2014—2015年是傳統航空貨運發生變局的兩年,在政策方面,國家放開航空貨運定價權的趨勢已經較為明顯。2015年年初,國務院發布公告:將放開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其中涉及煙葉、民航、鐵路、物業、房地產等多個方面。隨后,民航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又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開民航國內航線貨物運價。

鑒于航空貨運貨代的大量存在,貨運定價權放開最終對于市場的影響并不會立即表現出來,但定價權的放開給予了目前傳統航空貨運公司更多的操作空間。

另一方面,傳統航空貨運公司也正在進行一些調整,以應對目前“十年九虧”的現狀。東方航空正在逐漸轉型嘗試成為 “現代航空物流服務集成商”,從“航空貨運商”向“航空物流商”的改變也是未來傳統航空貨運企業轉型的主要方向。

c

快遞入局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航空貨運榜單中,有兩家快遞公司入圍,郵政速遞建立航空貨運體系時間已久,而順豐建立順豐航運的時間不超過6年,經過6年的發展,順豐已經擁有了19架自有貨機。

另一方面,作為通達系中發展較快的圓通,也建立了自己的航運公司,并且已經向波音方面訂購了15架貨機,相信在明年的榜單上,可以看到圓通航空的名稱。

從整個國際航空貨運發展的動態而言,快遞公司崛起是主流趨勢,諸如聯邦快遞貨機的持有量已經達到了650架,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6

冷鏈物流行業

進口食品、農產品運輸增量市場巨大

a

發展現狀

2014年,冷鏈物流整體發展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14年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達到11200萬噸,2014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3320萬噸,折合8300萬立方米,與2013年2411萬噸相比增長36.9%,2014年新增冷藏車2.07萬輛,總保有量接近8萬輛。

另一方面,在地域分布上,冷鏈物流的發展正在延續到中部地區,在此次的榜單中,不僅包括了上海的4家知名冷鏈物流企業,同時也包括了河南省的3家物流企業。

冷鏈物流快速增長與生鮮電商的崛起有著緊密的聯系,2014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289.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2.6%,以中糧我買網、天天果園、一米線等為代表的垂直類生鮮電商發展迅猛。

b

進口食物、農產品冷鏈市場需求明顯

在未來的冷鏈發展過程中,進口食物和農業產品運輸將成為兩個關鍵的增量市場。

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達482.4億美元,2005年到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貿易額增長4.3倍,年增長率達17.6%。在這其中,有多數食品的門類需要冷鏈運輸。

農產品方面,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占40%。但我國每年生產的水果蔬菜從田間到餐桌,損失率高達25%—30%,發達國家的損耗率普遍低于5%,美國僅有1%—2%。據介紹,僅果蔬一類,我國每年損耗金額達1000億元以上。農產品運輸市場尚有極大的冷鏈運輸空間。

另一方面,在近年,國家不同層面的部門相繼出臺了有關農產品和農產品物流的扶持政策,農產品冷鏈運輸的市場空間可以期待。

7

物流園區:投資建設提速

a

園區建設快速增長

2014—2105年,國內物流園區的建設速度顯著提升,2015年全國包括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210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長484%;與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長155%;與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長60%。而且從在建園區的數量考慮,未來數年內都將是物流園區快速增長的階段。

在目前的園區建設中,口岸服務型園區和公路港園區發展較快,在此次成長力10強榜單中,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秦皇島臨港物流園均屬于口岸服務型園區,而林安、傳化等園區均屬于公路港型園區。

b

利好政策不斷出臺

201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出臺我國第一個物流園區專項規劃——《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把“物流園區工程”列入12項重點工程。2015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物流園區示范工作的通知》,委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具體組織評選工作。

多項政策的出臺,以及“一帶一路”中對于園區的硬性需求,使得未來數年將成為園區建設和運營的一個新高峰。

c

信息化與城市化的困擾

信息化是目前物流園區重點建設的項目,有超過66%的園區在信息化領域的投資超過100萬元。信息化投入金額超過1億元的物流園區占到了5%。

而從實踐情況而言,目前信息化的建設依然不容樂觀,“信息孤島”的情形仍然存在,交通運輸部也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希望打造統一的信息端口。

另一方面,城市化建設的高速推進也讓一些園區遭遇到了十年兩遷的情形,隨著一線城市的進一步擴張,一些大型的物流園區將再度遇到遷移的難題。

d

網絡化與專業化的前景

個別大型園區已經形成了區域的網絡化,而另一些園區也正在通過兼并或重組的方式實現著快速的拓展,網絡化和標準化的園區必然是未來一段時期園區發展的主要方向。

與此同時,諸如?;?、冷鏈等專業性園區依然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2015年天津?;穫}庫爆炸的事件更是讓國內目前標準化現代化?;穫}庫緊缺的事實出現在聚光燈下,在未來數年內,危化品、冷鏈、醫藥等專業類園區將會迎來快速的發展。

8

航運行業:短期發展不樂觀

a

2015年形勢穩定,未來短期發展不樂觀

2015年上半年,航運業較去年同期利潤增長46億元,而增長主要來源于拆船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扣除掉非經常性損益后,航運業較去年同期減虧13億元。

作為判斷航運業和整體經濟形勢的BDI指數,在2015年也經歷了一定的起落,在2015年1—5月,BDI指數維持在小幅震蕩狀態,6—9月,出現了季節性的上漲,而從10月開始,卻連續下跌,并在11月初探底,創下該指數設立30年來的新低。通過BDI指數的走向可以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航運行業的發展并不容樂觀。

國內的航運企業在2015年也出現了收入下滑的跡象,多家航運巨頭企業在2015年前三季度的財報中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在全球范圍內,對于航運業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判斷也并不樂觀,作為航運行業的巨頭企業,馬士基在第三季度財報中表現暗淡,第三季度馬士基盈利較去年同期下挫61.4%,在此之后馬士基表示將在2017年以前裁員4000名,同時將穩定運力,維持在目前的水平。

b

“一帶一路”戰略的契機

盡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航運難以迅速走出目前的低潮,但是“一帶一路”帶來的航運契機依然需要關注,特別是以機械設備運輸為主的特種船舶,在“一帶一路”逐漸落地的過程中,將會得到整體環境的提升。

根據目前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發現,這一戰略涉及亞洲、歐洲和非洲等多個地區,在這其中包括多個航運的核心通道,對于“一帶一路”而言,航運運力的支撐必不可少,而“一帶一路”同時又將創造出客觀的貿易活動,從而提升航運的需求。

c

核心航運企業合并趨勢出現

經過多年航運快速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內形成了數家大型的航運企業,而在整體航運行業形勢下滑的情況之下,運力過剩的情況逐漸明顯。與此同時,在未來貨品結構調整的情況之下,運力結構的調整也成為了發展趨勢。

有關于大型航運企業合并的消息目前并不完全明了,但應該合理的判斷這一合并可能對整個行業鏈條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對于整個航運行業,如何從“大規模”做到“強競爭”應該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企業思考的主要議題。

9

互聯網+物流:快速發展

a

快速發展時期

在2014—2015年,互聯網物流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主要原因來自于資本的快速進入,從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下半年,數十筆物流領域的融資逐一實現,金額從數千萬元到數億元不等。

資本進入帶來的另一個改變是新型物流公司的覆蓋范圍,在2014年,新型物流公司覆蓋城市普遍維持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2015年一些公司的覆蓋范圍迅速加大,其中數家公司的覆蓋城市數量已經可以達到20多個。

在這一批資本催生之下的物流企業覆蓋了整個物流行業的大部分領域,包括同城配送、干線運輸、信息化以及倉儲管理等多個領域均有新型物流公司的出現。

b

車貨匹配型公司占主流地位

在目前的新型互聯網公司中,以車貨匹配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占據了主流份額,在這其中有關注于同城配送市場的云鳥、速派得、快狗速運等企業,同樣也有關注與干線市場的運滿滿、福佑卡車等。

在傳統物流環境中,同城配送的運輸需求一直存在,市場空間較大,而在干線領域,車貨匹配的角色則主要由物流園區和“黃牛”擔任,在新型公司進入后,原有干線市場將會出現變化,處理與傳統角色之間的關系也成為未來干線車貨匹配主要面臨的挑戰之一。

c

降低物流總費用

2014—2015年,物流總費用占比過高的問題得到社會和政府的關注,在經濟結構構成以外,物流行業本身效率的問題也成為總費用占比過高的原因之一。

從國家層面,對于未來物流效率改善的一個重要政策方向在于信息化,而這也是目前各個領域內新型物流公司的一致前進方向,車貨匹配模式寄希望于通過調動閑散的運力,降低車輛的空駛率以達到降低費用的效果;信息化平臺則希望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和管理系統的改進以達到降低費用的效果。

然而,對于信息化的實施,依然存在一些難點,主要集中在原有物流標準化體系和現代化操作的不完善。信息化存在于標準化與現代化基礎之上,而目前物流體系內諸如自動分撥、托盤共享等基礎建設并不完善,因此基于此之上的信息化也存在一些缺陷。

d

未來趨勢:競爭加劇,“獨角獸”有望出現

在2015年,新型物流公司所面臨的環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201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的異?;钴S帶來了巨大的融資量,而在下半年,二級市場的波動使得資本市場出現了所謂的“寒冬”,在這一情況下,能獲得融資的公司將會越來越少,能持續獲得資本,并且有著良好運營表現的公司將會在這一情況下占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從而形成創業公司中的“獨角獸”。

結語

評選此次物流企業100強榜單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在這個行業出現巨大變化的時刻記錄這段時間中有著優異表現的企業。另一方面,通過分列榜單的形式,也希望能夠展現出這一階段整個行業傳統與創新交匯的全景。

物流行業對于基建有著巨大的需求,同時與實體領域的關聯甚密,在線下市場已經耕耘良久的傳統物流企業未來依然是整個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新型物流企業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可以有效促成零散物流資源的整合,對于其未來將會發生的作用有理由保持樂觀的態度。

國內的物流領域處于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一方面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信息化進程已經快速開始,另一方面,在物流現代化的許多領域還存在著很多缺陷,而這將會是未來物流領域發展的另一塊市場。比如以冷鏈物流、醫藥物流、危化品物流為主的分類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電商而崛起的快遞企業和同城配送企業在未來也將面臨著選擇,目前的城市快遞市場逐漸趨于飽和,而無論是農村快遞還是跨境快遞,對于快遞公司的網點覆蓋能力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已經實現如此體量的快遞公司也有著向產業鏈上下游蔓延的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快遞的競爭格局將會出現變化。

附:

2015年12月21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評定的2015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榜單出爐,該榜單按照中國物流企業物流業務收入統計調查數據排名,客觀反映了物流企業發展成果。據悉,2014年50強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共達793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9%。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