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29 09:16:46 中國大物流網

近日,國務院發文規定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務院決定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等7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食品藥品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于藥品流通有著極大的利好。
宗鶴
1.
快遞殺入第三方藥品物流
根據國家通用定義,第三方物流是指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自2006年以后,國內部分省份的藥監部門以“代儲”、“代運”的名義為第三方藥品物流打開了大門。
近年來,隨著藥品集中采購的不斷完善,醫藥電商的不斷發展,許多第三方快遞公司也殺入了醫藥物流領域。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傳統的快遞公司可以運輸藥品,他們有GSP認證嗎?其實,第三方藥品物流只是運輸藥品,只要有藥品的資質,且運輸過程符合GSP要求就行,他們并不是藥品經營企業,主要是看與他們合作的藥品經營企業是否通過GSP認證。
業界人士介紹,傳統醫藥物流供應鏈的弊端是:流通環節多,藥品多次中轉,配送時間長,倉儲和配送安全隱患增多;每個環節需要的人力多,藥品在儲運和分揀中差錯多,技術系統監控難,經營成本高;供應鏈運行效率低,物流手段落后,藥品的質量管理、倉儲和配送技術創新難以實現;供應鏈的每個節點,都要做到小而全,面對終端的用藥需求,品種滿足度低;全國13000多家醫藥流通企業,家家都要達到GSP標準,GSP一次性投入總額超過100億元,每年還要投入維護費用100億元以上。
第三方醫藥物流供應鏈的優勢是:第三方醫藥物流是醫藥物流社會化分工的必然結果,通過業務流和商流的有效分離,信息流引領物流和資金流,實現醫藥流通供應鏈的優化;第三方醫藥物流是現代服務業,通過提供專業化的醫藥物流服務,實現作業自動化、流程信息化、配送及時化、行業集中化;第三方醫藥物流,使我國13000多家醫藥流通企業,減少低水平重復投入,僅此一項,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平均利潤至少增長1倍,物流效率大幅提高。
2.
醫療需求按下“快進鍵”
近年來退出中國快遞市場的DHL,近期卻高調宣布繼續加大投資中國的醫藥物流領域,并在北京成立其國內第2家DHL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物流中心,希圖在潛力巨大的醫藥第三方物流占據一席之地。
“2015年,新興市場約占全球醫藥銷售增長額的75%。”DHL全球貨運、運輸首席執行官Roger Crook表示,“我們正把資金大量投向前景廣闊的新興市場——亞太地區,尤其是客戶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中國市場。”
DHL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將成為以出口原料藥等相關產品為主的全球第五大藥物出口國,并將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消費國,以應對不斷提升的高品質醫療需求。該項研究同時提出,2010年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價值約為553億歐元,在2010~2015年間以17%復合年均增長率的速度高速發展。
在DHL看來,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以及醫療需求快速增長的影響下,冷鏈物流在新興市場的發展機會廣泛。DHL全球貨運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黃國哲表示,“新建成的物流中心將提供符合監管和最高安全質量標準的冷鏈運輸,避免在海關通關過程中因溫度偏差導致的風險。”
此外,DHL注意到中國市場客戶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黃國哲總結為,“客戶需求正從合同物流轉向綜合物流網絡服務。”而目前的現實是,和國際其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在物流方面的差距在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物流成本比較高,“而且客戶標準化程度不高,需要花更多的資源進行管理。所以就中國生產、制造而言,一方面有可能生產、制造的成本不太高,但另一方面,物流又占據整個生產成本比較高的比例。”
這些因素使擁有冷鏈配送優勢的DHL目前在中國的服務重點還是跨國企業在華進出口業務,“我們也和本地的醫藥企業合作,但合作的量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都不及跨國企業。” 對于這一“軟肋”和未來的競爭格局,DHL全球貨運中國市場與銷售部副總裁陳壁輝表示:“現在我們主要是全力滿足客戶需求,目前階段主要是跨國企業,他們的需求驅動了DHL在中國的投資。”
在2015年度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現代物流發展大會上,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處長王維麗透露,包括中國郵政、順豐及UPS等在內的3家企業已陸續進入醫藥物流市場。截至2014年底,全國取得由省級藥監部門核發的“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確認件”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有123家,其中五家比較特別,包括位于內蒙古、甘肅、寧夏的中國郵政,順豐和UPS位于杭州的蕭山國際機場物流公司,“他們是藥品流通行業外的企業,也獲得了相關資質。”
無獨有偶,國內醫藥物流巨頭企業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松也透露,集團已將公司物流部門單獨列出來,成立了獨立的物流公司,除承接集團自身的醫藥物流配送業務外,也還承接第三方的醫藥物流業務。
在國藥控股、九州通等傳統商業巨頭對第三方醫藥物流覬覦已久并紛紛布局的同時,郵政物流、DHL等已涉及醫藥領域的社會物流企業紛紛實施了新舉措,可以說,醫藥物流行業一場酣戰在即。
3.
或將迎來市場格局之變
根據國務院要求,第三方藥品物流審批被取消,也就是說,只要符合藥品運輸的要求,未來家喻戶曉的快遞公司,都有可能加入到全國1.3萬家醫藥商業的第三方藥品物流中來。
事實上,對醫藥行業來說,第三方醫藥市場存在已久。華潤醫藥一企業代表告訴筆者,針對藥品配送運輸,國家通過《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予以規范,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很多企業無法完全達標,特別是在偏遠地區的藥品運輸方面,大部分都由第三方企業承擔,而國家對這一領域的監管相對較少,滋生了一些藥品安全運輸的隱患。
大企業無法達標的理由則是自身缺乏配送系統。“醫藥物流行業的整體毛利率未超過10%,偏遠地區的毛利率更低,只有2%左右。”一位業界人士坦言,這也是諸多企業在偏遠地區物流配送斷檔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針對此前存在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國家相關的監管相對較弱。“隨著新版GSP的實施,國家對藥品質量管控嚴格,要解決安全配送藥品的問題,必須由專業的運輸體系保障。”
第三方快遞公司進入醫藥物流領域,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的藥品批發企業有1.35萬家,這些企業95%以上是中小型醫藥企業,而中小規模醫藥企業建立強大的物流服務體系幾乎是不可能,需要有第三方物流企業做托管。
隨著醫藥電商的崛起,自建物流成立藥品經營企業的發展重點。
據業內人士介紹,自建物流對醫藥電商來說,不僅前期需要燒錢,實際運營成本相對偏高也是一個問題。例如,自己配送要8元每單,但第三方配送則是6元。2元錢看似不多,卻直接影響企業盈虧。
所以,取消第三方藥品物流審批,不僅節省藥品經營企業的配送成本,擴大配送范圍,而且對于醫藥電商來說也是一個大利好,增加了B2C網上藥店選擇物流企業的范圍。
同時,有業內人士推測,取消第三方藥品物流審批,是否在為網售開放處方藥做準備呢?一旦網售處方藥放開,由于減少中間環節,市場規模達1萬億元的處方藥將有30%轉投線上,而市場最終需要醫藥物流去實現。
可想而知,第三方藥品物流未來發展的蛋糕有多大。
4.
第三方醫藥物流是順勢之
李長山,四川省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他認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是順勢之舉。
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把醫藥商品的倉儲、養護、出庫、配送外包給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可以節省儲運費用。一個醫藥流通企業,節省下來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全國13000家醫藥流通企業,每年可節省200億元低水平重復投入,整個醫藥物流行業的盈利能力至少翻一番。
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可以避免藥品存儲和配送過程中不安全事故,由提供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企業在現代醫藥物流進程中,不斷地創新和優化,我國的醫藥物流行業效率將得到極大提高,社會資源得到極大節約。
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不再設立本企業的質量管理部、倉儲部和配送部,可以把企業資源集中到銷售、采購和財務工作,等于把產生費用的部門外包,把產生利潤的部門控制在自己手上,使醫藥物流從制造業和商業活動中脫離出來,形成能開辟新的利潤源泉的現代服務業。
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可以達到新版GSP的要求。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0年8月1日,向全社會征求新版GSP意見,在2010年11月完成新版GSP修訂,上半年頒布和實施。
新版GSP與現行GSP比較,在冷鏈物流上要求:藥品在倉儲和配送過程中,溫度自動控制設施和設備現代化,配送使用帶有GPS的冷藏車,溫度數據時時上傳到監管部門;在票據管理上要求:進項發票與購進款一致,銷項發票與銷售款一致,做到票帳貨相符,倒票、掛靠、賣增值稅發票等非法營利成為昨日黃花;在系統管理上要求:系統全流程覆蓋,全崗位覆蓋,所有的管理通過系統權限實現,所有的流通藥品采用電子監管碼,進銷存數據實時上傳到監管部門。
年營業額在4億元以下的醫藥流通企業,達到新版GSP要求,非常困難;年營業額在4億元以上的醫藥流通企業,達到新版GSP要求,也不輕松。顯然,第三方醫藥物流,給了醫藥流通企業新的選擇。
5.
成為專業醫藥物流公司需過五道關
華潤醫藥負責人坦言,醫藥物流運輸的門檻很高,包括藥品的分揀、儲存和運輸的溫度等都需要有嚴格的控制,這會考驗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的專業能力和經濟實力。
國藥控股物流規劃與管理部部長朱建云也指出,要成為專業的醫藥物流公司,要么具備大量的資源,否則就一定要具備有效利用資源的能力。
李長山認為,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需過五關——
第一關:不采購不銷售,有舍才會有得,過經營利潤關;
提供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企業,不從事采購和銷售經營活動,實現商流與物流有效分離,實現服務和經營的有效分離,需要放棄經營利潤,不能挖服務對象的墻角,不能剽竊服務對象的利潤品種,不能爭奪服務對象的下游客戶;
第二關:樹立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過商業地產關。各地政府鼓勵醫藥物流現代化,支持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最為明顯的例證,就是動輒供應幾百上千畝土地,用于建設現代化的第三方醫藥物流園。有些獲得土地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把注意力和出發點,放在商業地產的運作上,挖空心思在醫藥地產上謀利,而不是放在提供第三方醫藥物流專業化服務和現代化進程上,對于這樣的企業,監管部門應取消其第三方醫藥物流資質,國土資源部門應收回土地;
第三關:符合GSP要求,達到現代醫藥物流標準,過硬件投入關;
第四關:流程高效,結算準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運營模式,過流程再造關;
第五關:建設功能強大的信息系統,打通醫藥流通完整供應鏈,過信息系統關。
提供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企業的信息系統,應做到能夠開展多種任務管理、多種作業流程管理、精準貨位管理和精準結算管理,支持多種現代物流設備,有自主知識產權,可擴展可升級,可無償無限制增加終端站點。
不少受訪人士則認為,現階段不能過分夸大第三方物流的作用,“第三方醫藥物流能夠承擔一些中間的配送職能,但最終到醫院還需要商業公司進行配送。”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第三方物流目前所履行的職能與國外第三方物流還存在較大差距。據介紹,我國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幫助配送,填補配送網絡的缺陷,而國外的第三方物流是專業化過程中的一種分工,由供應商發起,以供應鏈管理為導向。
在與中國郵政合作的協議簽訂會上,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就提出:“供應鏈服務是醫藥分銷業務的本質,供應鏈體系的構建也就成為醫藥分銷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礎。”
而第三方醫藥物流能否在供應鏈體系構建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將決定其未來的發展空間。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