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一帶一路”構想——大戰略、新開放

發布時間:2016-03-01 10:16:47 中國社會科學網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新戰略、新舉措,推進中國國際經貿投資合作的新平臺、新抓手。“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經貿投資制度便利化,如實現交通、市場、金融、貿易、民心等多通,而這對倡導方中國以及沿路沿帶數十個差異極大的國家和地區的協調合作構成巨大挑戰。沿路帶各方如何共同探索各種問題的有效解決之道,推進“一帶一路”的務實合作?本期特別策劃特邀請部分專家學者進行相關解讀。

推出“一帶一路”的構想,正是中國與外部經濟關系調整的自然延伸,意味著中國正在努力將自身的經濟增長體系轉化為區域增長體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要求。“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順應全球發展格局新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長遠培育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平臺。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東盟期間,首次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升為國家對外開放合作戰略。從戰略布局來看,國家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升為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意在為更高層次上的中國—東盟合作打開空間。而反過來看,中國—東盟合作又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服務。

“一帶一路”是高層次、全方位的宏大戰略,承載著全面開放、統籌發展、民族復興的總體目標和崇高使命,其推進的過程也是我們從地區走向世界、不斷成長壯大的過程。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時先后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合稱“一帶一路”)。為中國與周邊國家進一步擴大互利共贏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走出去”戰略的重要部署,是突破美日“戰略圍堵”、挺進歐亞大陸的頂層設計,實現由地區性大國向全球性大國轉變的重要路徑。自“絲路帶”倡議提出以來,國內各部門熱情參與,國外也給予了高度關注,一些國家積極響應,表達出積極參與的愿望。但同時,“絲路帶”建設也面臨一些重大戰略風險,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兩大倡議。這兩大倡議是中國新時期周邊外交戰略的重要行動綱領,也是落實周邊外交“親、誠、惠、容”理念的重要載體,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關系邁入未來的鉆石10年。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發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導,揭開了復興古老絲綢之路的新篇章。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就是要通過加強古老商貿線沿路各國合作共識、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減少行政壁壘、加強貨幣流通、改善貨物運輸、人員遷徙及商品流通條件,將中國—中亞—西亞和歐洲國家更好連通起來,增進經貿投資合作,形成新的歐亞沿路各國都能夠參與其中的經濟合作交流與發展的新區域(帶),這是中國倡導的促進中國對外開放和周邊合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從中國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定位看,新海上絲綢之路不是要重復歷史,志在創新,因為其目的是要構筑絲綢之路沿線經濟合作帶,并在這一合作進程中探討新的區域合作模式。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