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IPO早有預謀?快遞價格戰蔓延至資本戰
發布時間:2016-03-02 13:56:36 供應鏈時代

順豐IPO,是出乎意料還是意料之中?
繼申通、圓通擬借殼登陸A股之后,又有一民營快遞巨頭啟動A股上市進程。2月18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上市輔導公告,擬在國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的上市輔導。
作為民營快遞老大,順豐給外界的印象是“不差錢、不上市”,其創始人王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不能為了錢而上市”。
長期以來,順豐也低調地與資本市場保持距離,并曾經通過官方微博回應融資傳聞:“一直以來都有資本找順豐洽談,但順豐并未與任何資本簽訂任何協議。”
2013年8月,順豐首度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古玉資本四家戰略投資者,并轉讓出25%的順豐速運股份。從“融資破冰”到如今正式宣布啟動IPO,順豐轉變的原因是什么?
“順豐謀上市,一是隨著快遞行業利潤下滑,順豐多元化發展需要持續穩定的資本投入;二是在京東、蘇寧、阿里巴巴等建立物流體系的沖擊下,競爭對手圓通、申通等擬借助資本市場突圍,順豐也不得不順勢而為。”快遞行業專家陳旭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
2月25日,順豐媒體聯系人透露,深圳市證監局目前已受理順豐的上市輔導申請,不過其并沒有回答關于上市進程及其他問題。
IPO早有預謀?
1993年,順豐速運誕生于廣東順德。截至2015年7月,順豐已擁有近34萬名員工,1.6萬臺運輸車輛,19架自有全貨機及遍布中國大陸、海外的12260多個營業網點。
長期以來,順豐都在資本面前顯得很“高冷”。順豐的崛起與發展,資金源自于自身的盈利和銀行借貸,在2013年之前從未接受外界資本伸來的“橄欖枝”,也無意資本市場。
因此,順豐給外界的印象是“不差錢”。而事實上,這也和創始人的經營策略有關,王衛主張輕資產路線,而其所掙得錢均投入信息系統、運轉設備和服務中心。
2011年,王衛在談及是否上市時表示:“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
如今,順豐終于打破了不上市的傳言。不過,從順豐近年的舉動來看,上市似乎早有預謀。
2013年8月,創辦20周年的順豐首次向資本市場張開懷抱,獲得來自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資本和古玉資本80億元投資,四家投資機構最終的入股比例約為25%。
從背景來看,四家投資機構都與國資系統有著深厚的淵源,王衛此次引資并出讓股權,將順豐這家純粹的民營企業變為股權多元化企業,似乎已為順豐的IPO做了鋪墊。
去年末,原摩根士丹利亞太區投資銀行部副主席之一的梁翔離職后加盟順豐,擔任集團副總裁,主要負責資本運作,有業界人士認為,這意味著順豐上市計劃將加快啟動。
目前,順豐正在接受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的上市輔導,將在A股上市。陳旭榮向時代周報記者粗略估計,順豐上市后,估值或達千億元級別,而持股約達75%的王衛,將入中國千億富豪榜之列,身家直追百度李彥宏。
巨頭也要錢
相比其他快遞企業,順豐的業務更為廣泛,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對資金也產生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除了最基本的快遞業務之外,順豐集團旗下還擁有商業、供應鏈、倉配物流、金融服務、國際事業等其他業務板塊,業務涉及速遞、生鮮電商、跨境電商、金融支付、無人機等。不過,速運板塊的盈利能力最強,該板塊也被業界認為極有可能被公司單獨拿出來上市。
順豐最近幾年開始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和海淘業務,先后成立順豐優選和豐趣海淘,成立自己的航空貨運公司,擁有自己的國際和金融事業群,與中信銀行推出“中信順手付”,建立網購服務社區店等。
如此多業務的同時發展給順豐帶來了更多的資金需求。同時,快遞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用人成本的不斷上漲,順豐的經營利潤率也在不斷下降。再加上順豐的快遞業務都是采取自營模式,更是依賴資金的支持。
從2005-2015年間,快遞件均收入已從27.7元降至13元左右,暴利時代已漸漸遠去。中金公司數據顯示,行業毛利率已從2007年約3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5%-10%的水平。
2014年,王衛曾公開說:“有人問我,在公司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其實在我看來,是在目前公司利潤稀薄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在降低前線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又能夠保證其收入甚至提高收入的問題。”
順豐副總裁王立順在2013年8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土地集約化的要求令順豐的租金成本越來越高,過去中轉場多是租來的,而自購卻需要大量的資金,“對于這些重資產的掌握,有錢就能發展得快一點,沒錢就要落后了”。
2013年,順豐之所以引入投資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快速擴張需要資金支持。當年80億元的融資除了用于購置土地擴張中轉場和航空樞紐,還將用于采購自動化系統和自動化設備。
“而接下來,順豐持續加強基礎建設,積極研發和引進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術與設備,不斷提升作業自動化水平,不斷優化網絡建設,這些無不需要資金的支持,上市將會成為其必然選擇。”陳旭榮表示。
快遞資本戰
在快遞行業白熱化競爭下,面對同行企業紛紛謀劃與資本市場接軌,順豐上市也是大勢所趨。
除了申通、圓通之外,郵政速遞、韻達、宅急送、中通等快遞企業也先后曝出謀劃上市的消息,行業資本之戰已經打響。
去年10月,國務院的《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出了“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上市融資。
1月中旬,大楊創世在公告中稱,公司接到實際控制人李桂蓮及第一大股東大楊集團通知,經友好協商,其與意向重組方圓通速遞股東已就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事宜初步達成一致。
去年12月13日,艾迪西公告,擬置出全部資產、負債;置入申通快遞100%股權,作價169億元。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48億元。重組后,德殷控股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陳德軍、陳小英將成為艾迪西實際控制人,申通快遞擬實現借殼上市。
而在順豐公布上市輔導公告次日,外媒報道稱,中國另一家大型快遞企業—中通快遞正計劃赴美上市。
陳旭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快遞行業的競爭已經由價格蔓延到了資本層面,需要資本推動企業的未來發展,因此各家爭先上市已是趨勢。
與此同時,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快遞行業。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云商等,正通過自建物流體系的方式降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依賴,而騰訊也投資了物流互聯網公司匯通天下,蠶食市場份額。
“順豐靠一己之力,已難以抗衡,上市或能助其一臂之力。”陳旭榮表示。
對于上市之后的發展,有順豐人士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順豐未來將促進“線上線下渠道為主的整合,再加上快遞、冷運、金融,為商家提供一個臨近消費者的全面接觸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