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中外運長航合并成萬億巨無霸 利好物流資產整合
發布時間:2016-03-16 09:24:50 新京報

昨日,招商局與中國外運長航在京召開重組干部大會,中外運長航董事長趙滬湘出任招商局副董事長,兩家企業的戰略重組進入全面深入實施階段。此前2015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以無償劃轉方式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合并催生資產超萬億央企
招商局與中外運長航同屬央企序列,但無論是體量還是盈利能力,招商局均遠超后者。
招商局創立于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目前是一家以交通、金融以及園區與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綜合性中央企業,旗下擁有招商銀行、招商輪船等多家上市公司。中國外運長航則是以物流、航運、船舶重工為主營業務的國際化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旗下擁有中國外運、外運發展、中外運航運等上市公司。
2015年,招商局利潤總額483億元,同比增長43%,增幅在央企排名第一。
中外運長航長期在航運央企中業績不佳;港股上市公司的中外運航運昨日公告,去年凈利潤虧損6633.4萬美元,同比盈轉虧。不過在去年,中外運長航集團擺脫了長期虧損的窘境,盈利50億元。
招商局官網顯示,截至2015年底,招商局集團總資產9767億元。中外運長航截至2014年底的總資產為1091億元。招商局納入中外運長航之后,總資產將超過10000億元,遠超另外兩家航運央企——中遠與中海合并后的中遠海運集團6000億元的規模。
中外運長航“整而不合”被并
此前2009年3月,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重組成立中外運長航。此后幾年間,中外運長航遭遇整而不合的情況,導致2013年出現了百億虧損。據媒體報道,中外運與長航整而不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兩家集團勢均力敵,合并后發生領導權之爭。
昨日,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在重組干部大會上宣讀了國資委《關于招商局集團和中國外運長航集團重組的通知》和有關干部任免決定。國務院國資委任命趙滬湘任招商局集團副董事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昨日指出,雙方當前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快融合,也就是要有效推進戰略融合、有序推進管理融合和有力推進文化融合,最終實現“一張圖、一家人、一條心”。
趙滬湘表示,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的廣大干部員工堅決擁護和服從國務院、國資委的安排,在重組整合的過程中,會全力配合支持,積極融入招商局的大家庭。
據業內分析,此次中外運長航以無償劃轉的方式并入招商局,有望解決此前的內部矛盾。
重組利好物流資產整合
對于兩家央企重組,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當前央企活力不足、競爭力不強的原因之一,就是產業布局不合理,戰線拉得太長,內部惡性競爭消耗太大。推動二者重組就是做大做強央企的實際行動,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
李建紅則表示,招商局集團有中國外運長航加入,則會進一步提升招商局集團的央企國家隊地位、產業整合者地位和行業領先者地位。
在重組之后,物流板塊的整合值得關注。
招商局和中外運長航官網昨日同時發布的公告均表示,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實施戰略重組的規模效益及協同效應將首先顯現在綜合物流上。
公告稱,結合雙方的海運、空運、陸運、倉儲及客戶等資源,將有利于提供全程供應鏈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有利于提高全球性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有利于打造“海、陸、空”供應鏈體系一體化的綜合物流企業。
目前,招商局擁有豐富的物流資源,可為外運發展未來發展提供有利支持;外運發展作為新集團的A股物流上市平臺,有望從物流板塊的后續資產注入及進一步的整合中受益。
安信證券分析師姜明表示,招商局集團旗下的物流板塊有望納入至上市公司,而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擁有中國外運(0598.HK)和外運發展(600270.SH)兩個物流板塊上市平臺,考慮到香港市場對物流資產的定價較低,從估值和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的角度出發,享受更高溢價的外運發展或將成為集團中長期的物流旗艦平臺。
■分析
今年建設、資源類央企合并是方向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2016年3月6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宣布,2015年國資委管理央企從112家減少到106家,中遠和中海、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等6對共12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涉及領域包括電力、海運、建材、能源等。
從重組的方式看,主要有兩種:一是兩家央企合并設立新的公司,像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并后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遠和中海合并后,新成立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另外一種則是規模較小的央企并入規模更大的一方,像珠海振戎整體并入南光集團,成為后者在內地的子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并于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五礦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進入2016年以后,央企合并的步伐還在繼續。
國企改制重組專家祝波善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央企合并更看好建設領域,像中交建、中建工和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等。
祝波善稱,目前這些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當初設立這些公司的目的是鼓勵競爭,都是從一個母系統中分離出來的。現在很多央企業務領域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不同的領域很多企業都有涉足,就沒必要再在內部建立兩家來進行競爭。
國泰君安認為,以行業性的國資運營和投資公司為核心,央企會進行大規模整合、重組和合并,資源類和高端裝備是重點方向。
■聲音
肖亞慶:央企仍需進一步重組
昨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肖亞慶表示,目前106家央企仍存在大量同質化競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重組整合。
肖亞慶稱,企業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齊心協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積極穩妥地扎實推進重組整合工作,確保重組實現“1+1﹥2”的效果。
剛剛上任月余的肖亞慶,此前在兩會上表示,2016年國企改革將繼續推進“九大主要任務”和“十項改革試點”。這其中包括進一步完善“1+N”文件體系、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力度、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推動中央企業的調整重組優化布局結構等工作。
■觀點
產品同質化高的央企最可能合并
對于肖亞慶關于央企需進一步重組的表態,國資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昨日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輪國企改革供給側是主要背景,央企整合將成為國企供給側改革的重頭戲,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正在開啟,未來三年國企重組將進入活躍期。
“去年10月份之前央企重組,主要是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來進行的,如南北車合并。而10月后,供給側改革成為央企整合的指導思想,在供給側改革下,央企的供給結構、產業結構改革都將加快進度。”李錦表示。
對于央企今后的數量問題,李錦認為央企數量仍是一個考量的重要標準,但央企重組主要還是在質量、效益的提高上。“在一定時期內,并購重組將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中心樞紐,但強強聯合、拆分重組、混合參股、關停并轉、鏈條重組等多種方式的并購重組案例將持續涌現。處于競爭性行業、產品同質化高、國際競爭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發生集團層面的合并。”李錦表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