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說到和做到的距離 誰為“互聯網+流通”買單
發布時間:2016-04-11 09:13:48 安信證券

冷鏈行業看監管:宏觀需求層面,當前國內消費者對冷鮮產品的消費觀念尚未完全樹立;行業本身角度,目前存在物流標準不統一和缺乏全程監管的問題,成本過高與缺乏管控導致部分企業偷工減料,劣幣驅逐良幣。因此我們認為冷鏈行業發展的前提很大程度要看國家如何出臺標準和監管、懲罰措施。
智慧物流誰買單:目前從我們草根調研的結果來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反饋是,人工成本雖有上升,但智慧物流帶來的效率提升、附加收入并不能有效彌補成本,而物流企業首先要確保的則是存活,因此智慧物流的概念要分領域,盲目推行會和實體經濟脫節。
智慧物流標的需仔細識別:智能設備投入環節主要在倉儲,首先為快遞分撥倉,如自動分揀設備;另外為電商倉配,涵蓋分揀、掃碼、貨架、堆垛、物流小車等環節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重點仍是設備效率和人工成本的取舍,調研結果顯示,當前的自動分揀設備僅對標準價有效,并不能通用,性價比遜于半自動化或人工。
具體標的看三類,設備倉儲與物流。
設備類公司:核心看技術是否有壁壘,能否大規模突破效率瓶頸,具備這種特征的公司會有大機會,但目前看核心技術可能還是在海外廠商,對于國內廠商而言,關鍵要跟蹤已經落實的訂單數量、持續性。
倉儲和物流地產類公司:目前國內倉庫的供給總體是飽和的,草根調研顯示70%以上出租率和1 元/平米/天的租金已經是不錯的水平,按現有土地價格+建設的自營倉庫項目回報率可能并不高,所以核心要觀察倉庫所有者的成本(地價+建設成本或租賃成本),落實到合同上的客戶總量和租金水平,特別注意是是否有大型客戶,譬如電商的長期合同。
物流公司:更多屬于主題范疇,目前尚未發現通過智能物流大幅提升效率、有效拓展潛在市場的標的。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