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現代物流業跑出增長“加速度”
發布時間:2016-04-18 10:16:32 新華日報

“十二五”期間,揚州物流發展總體呈現總量規模平穩增長、物流成本平穩降低的發展態勢,全市物流業增加值由2011年的156.4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59.6億元,年均增長13.5%;去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5個百分點;工業品物流總額占全市社會物流總額比重達75%。全市“物流集聚區-物流基地-農村物流示范點”的三級物流體系基本建成,共擁有市級以上物流集聚區9家,其中省級物流集聚區2家、省級物流基地3家、省級農村交通物流基地2家。重大項目方面,共有7個物流業重大工程項目成功進入全省100個“十三五”物流規劃重點物流項目,項目總投資52.8億元,業態涵蓋了港口物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物流、汽車物流、商貿物流等多個領域。
園區轉型激發產業活力
物流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按照省級物流園區標準,揚州著力推動全市物流集聚區規模化、專業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一方面,積極探索多樣化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機制,支持物流園區以合作共建等形式,實行資源整合和功能布局優化。另一方面,加快優化物流園區集疏運體系,開展物流園區多式聯運、甩掛運輸試點工作。同時,不斷完善物流園區綜合服務功能,積極構建園區公共信息、投融資等服務平臺,全面提升園區配套服務能力。結合物流配送末端“最后一公里”問題,揚州加快推動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推動整合連鎖企業物流基地、大型物流企業和快遞分揀中心等城市配送物流節點,建立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培育共同配送企業。
特色物流拓寬發展空間
在產業細分領域,揚州物流業也呈現出了不同的特色與亮點:快遞物流持續高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業務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49.7%和38.9%。汽車物流保持營業收入過7億元規模。醫藥物流加快第三方化進程,基本構建了醫藥“物流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三級共同配送網絡。冷鏈物流加快發展,共有冷庫總容量6.29萬噸,加工冷藏能力6萬噸、冷凍能力3.1萬噸,冷鏈物流運輸企業10家。石化物流保持穩定,共擁有各類儲罐508座,容積290.8萬方,初步建成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乙烯、丙烯倉儲中轉基地。糧食物流平穩發展,共有糧食倉儲企業62家,倉容159萬噸,主要集中在江都、高郵、寶應等糧食主產區。農村物流加快布局,暢通城鄉雙向物流渠道,通過農村產業布局和城市物流的延伸,全市已建成省級農村交通物流基地8個,設置60個貨物配載點,服務范圍覆蓋全市80%的鄉鎮。
企業培育打造產業龍頭
在企業培育方面,揚州開展了“物流大企業培育計劃”,扶持物流企業創A,著力培育和扶持在信息化、標準化、品牌化、專業化等方面績效顯著的物流龍頭企業和成長型企業,按照汽車物流、港口物流、石化物流等專業物流開展行業專業物流十強認定工作,引導支持大型物流企業資源整合。編制《物流信息化示范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開展市級物流信息化示范企業認定工作,推動建設物流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參與“傳統服務+互聯網”行動,實施一批“物流+互聯網”示范項目。編制年度物流招商計劃,全方位開展境內外物流業招商推介,大力引進和發展城市共同配送等第三方專業物流企業。
人才培養增強發展后勁
人才是產業轉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實施人才建設“十三五”規劃過程中,揚州對“十三五”揚州物流人才需求概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編制完成物流人才培育計劃。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現代物流領域,開展高層次管理人才、實際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訓。大力支持海峽兩岸物流實訓基地建設,打造國內第一家結合培訓、專業物流規劃、物聯網技術、現代物流科技及硬件供應為一體的實戰型物流人才培養基地。支持市現代物流協會、物聯網協會,以引導智能化、服務化智慧物流發展為目的,召開揚州市智慧物流研討會,引導和提升物流園區、物流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發展理念。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