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盈利難困境凸顯 供應鏈短板是道坎
發布時間:2016-04-25 09:21:19 生鮮電商盈利難困境凸顯 供應鏈短板是道坎

風靡一時的“生鮮電商”,近期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據報道,生鮮電商美味七七近日宣布破產,成為今年以來第一家倒閉的生鮮電商。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味七七倒閉或許只是開始,接下來生鮮電商的倒閉潮將要來臨。目前,生鮮電商資源已經開始向巨頭靠攏,背靠巨頭的生鮮電商將推動更具殺氣的淘汰賽,生鮮電商將逐步進入巨頭收網階段。
生鮮電商叫好不叫座
生鮮電商一直被業內稱為電商領域最后一片藍海。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年度盤點報告2016》顯示,2015年國內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了542億元,預計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913.9億元,2017年將會接近1500億元。
雖說生鮮電商市場已達到驚人的交易規模,但在風云莫測的電商市場面前,大多數的生鮮電商仍面臨虧損。永輝超市旗下的生鮮類網站“半邊天”上線不足百日已悄然下線。運營期間,“半邊天”曾在江浙滬等地區展開配送,提供貨到付款。業內人士直言,現在國內超市的模式、門店數量、配送能力暫時還無法支撐網上生鮮業務的展開。武漢家事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生鮮電商瘋狂融資燒錢背后,卻是巨大的行業虧損現實。如何把用戶留住,盈利成為終極難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整個行業來看,有人哭有人笑,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在美味七七倒閉的同時,仍有不少生鮮電商獲得資本的青睞,生鮮電商進入巨頭逐鹿模式。近日,易果生鮮宣布完成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和KKR投資。易果生鮮表示,本次融資是國內生鮮電商行業迄今最大的一筆融資,但是該公司并未透露具體融資額。中糧我買網獲2.2億美元C輪融資,由泰康人壽領投,百度、云龍資本、陽光融匯資本跟投。融資資金將用于網站的完善和冷鏈配送系統升級。
生鮮電商遭供應鏈之痛
美味七七的倒閉,敲響了行業發展警鐘。生鮮電商已經被公認為是藍海市場。然而,另一方面,作為新興行業,生鮮電商也有諸多發展隱憂。在業內看來,生鮮電商雖然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但受困于冷鏈物流發展滯后等因素,其發展速度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快,主要是地方性生鮮電商在拼命吆喝賺噱頭。
眾所周知,生鮮的重點在于“鮮”。由于流程繁瑣,生鮮電商必須要面對的是如何避免蔬果在運輸過程出現“歇菜+腐爛”等問題。而對于用戶來講,要是網購的產品達不到與其預期的效果,就會舍棄“網絡菜市場”,直奔“現實菜市場”。我國最早一批嘗試生鮮產品B2C模式的電商企業優菜網由于缺乏專業人才進行操作,其曝出的“冷凍蔬菜”事件使得優菜網在半個月時間內,訂單量由500單迅速下降到200單,這也讓優菜網陷入虧損的邊緣。
與此同時,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的配送也成為一大難題。在生鮮配送過程中,需要運用巨型貨車來使用配送。顯然,大量的巨型貨車將會給當地交通帶來極大的困擾,如造成交通擁堵等。另外,一些城市規定限制貨車進市中心的時間,這自然也會耽誤生鮮配送。
生鮮電商該如何破局?
生鮮電商由盛轉衰,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來形容并不為過。那么生鮮電商該如何挽回局面,重新振作起來呢?
首先,食品安全是生鮮的第一生命。生鮮電商供應鏈有別于傳統供應鏈,生鮮電商供應鏈的中間環節是不透明的,這使得生鮮的品質與安全更難得到保障。因而,生鮮電商需加強食品監測,以保證食品品質和安全。
其次,完善第三方冷鏈物流。自建一個冷鏈物流對大多數生鮮電商而言,成本過重。因而,與第三方冷鏈物流合作將會降低生鮮電商的運輸成本。將產品冷鏈運輸環節外包出去,這需要付給第三方冷鏈物流一大筆錢,但是自建物流時所購買的運輸車輛、建立的車隊、冷庫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因而完善第三方冷鏈物流,能更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
最后,創新銷售模式。一個家庭一日三餐需準備各種食材,種類繁雜的食材會給生鮮電商帶來一定的負擔。因而,生鮮電商可參考國外按周、按月的預定模式,將一天配送一次轉為一周配送一次,既減輕了生鮮電商配送工作,又能免去消費者每頓都要下單的麻煩。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