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28 10:29:44 經濟參考報

醞釀已久的營改增終于要全面鋪開了。今年全國兩會上,總理已在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從2016年5月1日起,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4個行業全面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稅負只減不增。
顯而易見,營改增有利于減少重復征稅,降低企業成本和稅收成本。從經濟學視角來講,減稅則是財政政策的重要標志之一,積極的財政政策被視為2016年應對經濟下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長期以來,寬松的貨幣政策被認為是應對金融危機的良藥,但任何藥劑,用多后其效應就會遞減。現如今,貨幣政策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目前,盡管全球各大經濟體實行了數次貨幣寬松,甚至不惜多次采用負利率政策,而經濟低迷的現狀仍然得不到根本改觀。
供給側改革也寄望于積極的財政政策,營改增能夠減少企業成本,增加就業機會,也為供給側改革提供寬松空間。過去,企業不能從銷售產品的銷項增值稅中進行抵扣,這種重復征稅既加大了企業負擔,也不利于激勵企業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換代。而營改增通過減少企業稅負進而減少企業成本,讓企業有多余的資本去創新,有利于產業升級,而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
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營改增今年預計將減輕企業稅負6000多億元,尤其對企業而言,是減輕負擔的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對增強企業信心,增強民眾對整個經濟改革的信心大有裨益。
另外,營改增的減稅效果,對服務業明顯,對中小微企業明顯,而這正是就業最大的容納器。保證就業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最關鍵助力,也是衡量執政者政策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充分就業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空間。
再者,營改增改革的推進,將會倒推企業改革與創新,對于過去企業不完善的運行機制將是很大的制約,有利于營造更加公平的企業經營環境,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加健全的市場機制。
營改增改革關系到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企業稅負變少了,成本降低了,將會有利于提高整個企業的調集資金改善產品質量以及服務的能力,從側面也表明居民收入提高了,消費能力提高了,有利于整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稅在國際上受到廣泛歡迎,也是世界普遍實行的稅種之一,中國實行營改增正是為了與世界接軌,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經濟貿易規則中,有效回應國際上有關中國不遵守國際行為準則的片面言論,樹立良好國際聲譽和形象。
但凡改革都會有陣痛,營改增也不例外。在改革過程中,尤其要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在改革央地稅收分成比例的同時,更要注重地方政府“開源節流”,完善地方稅種體系,“開發”并推進地方稅種,比如房產稅、環境稅等等。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