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24 09:26:00 第一物流

跨境電商行業再次因為政策迎來變數。來自多個渠道的信息顯示,跨境電商新政中“通關單新政”將在上海等10個跨境試點城市暫緩,其他稅率及正面清單政策保持不變。如此,跨境電商企業將迎來一年時間的緩沖期,不過,新政暫緩并非一勞永逸,資源整合或許才是下一輪行業的主旋律。
跨境電商新政將在10個跨境試點城市暫緩
新政暫緩?
消息稱,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海關及商檢接到“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商品核驗通關單政策暫緩一年”的上級通知,隨后,各地關檢部門相繼通知跨境電商企業。根據這一“內部通知”,從新政開始執行后的一年內,包括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等在內的10座跨境電商試點城市,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商品將按照新稅制征稅,但商品“一線”進區時免于核驗通關單。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式文件雖尚未公布,但這個“內部通知”相當于給了各試點城市及跨境電商企業一個過渡、轉型的機會。在過渡期內,跨境電商企業要按照一般貿易監管的要求進行準備,一年之后(2017年4月8日起)則將嚴格執行一般貿易通關單管理。
昨日,多個知名跨境電商平臺負責人對是否已經收到“內部通知”不置可否,但卻紛紛對上述消息表示歡迎。截至發稿時,相關政府部門也并未對該消息給予回應。
記者了解到,參照此前財政部聯合多個政府部門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商品“一線”入區需提供通關單的規定,跨境電商在監管方式上與一般貿易無異,通關單、檢驗檢疫、產品備案等成為跨境電商從未面對過的新難題,缺乏相關檢驗資質故引發當前不少平臺出現“庫存告急”的局面。甚至有消息顯示,跨境電商新政在實施一個月有余的時間內,行業平均交易額下降了40%-50%,影響比較小的企業也下降了20%-30%。
企業調整
一旦新政暫緩執行,跨境電商企業將獲得調整良機。記者了解到,此前不少受新政影響較大、主營保稅進口模式的企業,已經著手轉戰一般貿易進口模式,也有部分企業開始加碼海外倉,希望通過海外直郵的方式緩解新政沖擊。這一舉措也導致了中國香港、歐美等地的海外倉價格大漲。
唯品會副總裁馮佳路表示,唯品國際將會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海外直采、品牌方直接合作、自建倉儲等多重措施,降低商品成本,在價格、服務等方面進行升級。洋碼頭創始人兼CEO曾碧波則表示,平臺的保稅進口業務占比僅為10%-20%,受新政影響較小,目前在深化C2C買手制度,借新政之機優化旗下官方物流貝海國際的國際直郵服務,提高空運時效。
另有部分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將會利用這一年政策緩沖期,讓平臺盡快實現轉型,升級供應鏈、與海外供貨商達成合作,“最重要的是獲得商品的原產地證、合同、發票等目前跨境電商平臺不具備的相關文件”。
尤其是對于化妝品、保健品等監管嚴格的商品,這樣才能豐富平臺SKU,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仍有挑戰
新政暫緩的消息目前尚未出臺,依舊可能存在變數。而寄希望于政策改變顯然不如企業自身主動改變更切合實際。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看來,對于企業來說,新政出臺后的一個多月時間是逐漸認知和適應政策的過程,“政策剛剛出臺時,各大平臺認為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鼓勵跨境電商發展,對于新政相對樂觀。不過,伴隨正面清單的出爐,促使跨境電商監管方式與一般貿易相同,各個跨境電商又開始極度悲觀。隨后,伴隨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及海關總署等部門對政策的進一步解讀,跨境電商企業開始慢慢適應政策”。
不過,逐步適應也意味著面臨挑戰。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跨境電商從業者看來,對于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等巨頭來說,政策對其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對于中小型跨境電商平臺來說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小平臺抗風險能力本來就弱,加之政策不穩定,必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是行業的整合期,阿里、京東等大平臺或許開啟收購兼并模式,中小型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不小。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