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22 08:40:14 萬聯網

“6·18買了6件東西,現在只收到兩件,還有四件連物流信息都沒查到!”每到大型的電商購物節,很多人就會吐槽快遞太慢。但你知道嗎?很多時候不是快遞員送貨慢了,慢的是快遞分揀這一環。不少快遞公司不缺快遞員,但缺快遞分揀員。記者了解到的信息也證實,現在快遞員不難招,難招的是快遞分揀員,這一工種在他們那是長期招工。
分揀員每天10小時夜班月薪3000元
分揀這一環節,是快遞能否及時到達你手中的關鍵一環。如果分揀中出現了差錯,可能寄到南京的快遞,就分到了西安。雖然最后包裹還是會到達你手中,但會耽擱好幾天。
李師傅今年49歲,一個多月前剛來南京打工,“一沒技術二年紀大了,看到在招快遞分揀員,包吃住,我就來了。”李師傅說,招工的時候就被問“能不能吃苦”,其他關于年齡、文化都要求不高。
干了沒幾天,李師傅明白這個崗位為什么要招能吃苦的人了。“上夜班的,每天都是10小時夜班,因為運貨的大卡車都是晚上來。這幾天,快遞更多,工作時間還有可能超過15個小時。”李師傅說,這個活很累,身體累,眼睛累,每天對著山一樣的快遞,按不同區域分啊分的,不停地彎腰挺腰彎腰挺腰,同時這個活還有點臟,包裹上的灰多,“和我同來的一個人,39歲,干了一天就堅持不下去了。我們這里幾個分揀員都是上了歲數的,年輕的不干,都干快遞員了。”
李師傅說,他們平均一天工資100多元,一個月3000元左右。
圓通快遞的張輝做了兩個月快遞員了,他告訴記者,他干過三天分揀員,后來實在覺得太累又沒錢就不干了,“投資”了一輛小三輪做快遞員,“快遞員也累,但好歹工資高一點,而且時間自由,每天接觸人,年輕人更能干下去。”
就業市場:分揀員人員流動大常年在招人
“今年,物流業超過家政、餐飲、制造業,用工需求最為旺盛,確切地說是分揀員需求量大,快遞員和物流業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安德門民工就業市場辦公室主任袁亮告訴記者,各家快遞公司對分揀員的年齡、文化等方面要求都不是很高,比如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開始對保安、快遞員、服務員這些崗位年齡有限制,40歲甚至35歲以下最好,但分揀員就沒這么要求,一般都只要求50歲以下,超過幾歲問題也不大。
“因為分揀員實在缺。”袁亮實話說,其實也不是招不到人,年輕人不愿意干,但是50歲上下的一些外來就業人員一開始還是想試試的,但是最后很多人堅持不下去,人員流動太大,“比如年初一家快遞公司招聘30名分揀員,到了年中留下的可能一半人都沒有。所以一些快遞公司長期在招分揀員,以補充不斷流失的人。”
分揀員“用工荒”快遞爆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一年中較有影響力的電商造節已有5個:618、818、雙11、雙12、黑五。
對于快遞公司來說,平常快遞量不是很大的時候,少幾個分揀員問題不是很大,快遞員也會兼職分揀,送貨不會出現太長時間延誤。而一旦到了上面說的5個電商節日時,分揀員的“用工荒”,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爆倉。整個快遞網店陷入“癱瘓”。
一些大型快遞公司也在想辦法緩解分揀員“用工荒”帶來的問題,德邦、EMS、順豐等大型物流公司都在引入先進的自動化分揀設備和系統。自動分揀系統的分揀能力是連續運行100個小時以上,每小時可分揀7000件包裝商品,如用人工則每小時只能分揀150件左右,同時分揀人員也不能在這種勞動強度下連續工作8小時。
不過,自動化分揀設備和系統投資大,技術要求高。從目前來看,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還在采用比較保守的人工分揀的程序,快遞分揀員依然難招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