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打造“一帶一路”示范區、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和物流金融聚集區

發布時間:2016-06-30 11:15:37 中國網

在西安主城區東北部灞河與渭河三角洲,有一個以新興產業為主要發展支撐的新區——西安國際港務區。這片規劃控制區12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區 44.6平方公里的熱土,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已成為物資集散地和南北交通要沖。2008年,陜西把這里作為“十一五”的重大建設項目,成立了國際港務區。作為中國第一個國際內陸港,西安國際港務區被寫入國家“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標志著西安的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將逐步成為中國面向亞洲和世界開放的熱點區域。2016年上半年,《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出爐。在未來十年的規劃中,國際港務區作為中國第一個內陸港,將著力打造國際交通物流立體網絡體系。

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鎮長、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 

大凡到過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人,一定會對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座歷時四年建成的異形建筑群,以其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形象成為港務區最靚麗的地標性建筑。但是,如果你僅僅把金融小鎮看作一個高大上的商業地產項目,以為它的內涵僅止于高品質的建筑設計、國際化的辦公標準及一流的物業管理服務,以為入駐其中的企業僅止于享受商業地產所具有的增值服務,則是一個大大的誤解。 

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是由中國大宗商品行業龍頭企業——西安邁科金屬國際集團投資建設。西安邁科金屬集團創立于1993年,是一家從事大宗商品貿易及物流金融服務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中國500強企業排名第162位(2015年),陜西民企排名第一,是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及礦產品供應商之一,業務范圍涉及商品貿易、期貨經紀與資產管理、礦產資源投資、現代物流與金融服務等行業。集團年銷售額已突破800億元人民幣,年運營有色金屬及礦產品近300萬噸,其中電解銅的進出口貿易量多年來位居全國第一,且65%的客戶為最終用戶。集團與國內主要的消費商、生產商和國外的主要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中國擁有龐大客戶群體,客戶資源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邁科集團的大宗商品貿易業務也開始轉型升級,并于五年前確立了“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依托,以交易市場電商服務平臺為載體,以市場建設為輔助,以金融服務和市場服務為核心,由傳統貿易型企業向商品金融服務商轉型,矢志發展成為融金屬貿易、期貨經紀、資源投資、交易平臺、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覆蓋的國際化綜合商品金融服務商。” 的二次轉型新戰略。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正是其轉型發展的核心項目。 

在西安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格局中,西安高新區重點發展科技金融,曲江新區重點發展文化金融,物流金融服務產業則是空白。西安邁科金屬國際集團抓住這個機遇,歷時四年,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了一個物流金融聚集區,填補了西安物流金融服務產業發展的空白! 

2016年6月29日是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開工建設五周年,在這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西部新聞網記者采訪了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鎮長、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以下簡稱劉總),請他談談金融小鎮建設、運營的一些有關情況,以使行業人士對西安物流金融產業的發展有所了解。 

記者:金融小鎮這個概念很有吸引力,在建設金融小鎮方面,國內外有成功的案例嗎? 

劉總:金融小鎮在國內外都有成功案例可資借鑒。 

金融小鎮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南部格林尼治小鎮。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華爾街傳奇投資家巴頓•比格斯在這里創立了第一家對沖基金。此后,格林尼治鎮利用與世界金融心臟——紐約僅40分鐘車程的地理優勢和政府低稅收等特殊政策,經過幾十年發展,這個面積只有174平方公里的小鎮就集中了五百多家對沖基金,掌管著近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單單BridgeWater一家就掌管著1500億美元的規模,形成了對沖基金的聚集區,即聞名于世的金融小鎮。此外,瑞士達沃斯等也都是歷史悠久、聞名于世的成熟的金融小鎮。 

近年來,在我國的長三角經濟較發達地區,也出現了不少金融小鎮。著名的有以量化投資為主要特色的寧波“量化金融小鎮”、臺州“小微金融小鎮”、梅山“海洋金融小鎮”、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等等,如雨后春筍,方興未艾。這些金融小鎮共同的特點就是利用與上海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毗鄰的區位優勢,利用國家逐步釋放的金融改革政策、“互聯網+”技術以及充沛的民間資本,打通了資本市場和民間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的通道。通過金融創新培育新型金融業態,更好地服務于產業整合、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小鎮在探索發展中形成了系統的政策和產業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同時,金融小鎮的聚集優勢和集約優勢有利于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以格林尼治為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對沖基金行政管理人員、技術提供者,大宗經紀商、對沖基金,以及其他支持職能都在此開設業務,形成了成熟的“對沖基金圈”,直接崗位達2萬多個。當地的房產、服務業也都隨之得到了蓬勃發展。

記者:企業是如何建設金融小鎮的?它能為客戶帶來哪些增值服務?

劉總:概括地說,就是建立專業的線上商品交易市場,形成多層次綜合交易和金融服務體系。目前重點建設“七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即:大商道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中心、聯合商品交易中心、碳資產核查及排放權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股權眾籌交易中心、文化收藏品交易中心、黃金貴金屬交易中心、跨境結算平臺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初步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綜合交易和金融服務體系。隨著金融小鎮的發展,將有更多的專業交易平臺成熟并搭建起來。 

大商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為金融小鎮的核心企業,交易模式可概括為:通過B2B交易平臺與會員管理系統、支付平臺、銀行融資系統、倉儲管理平臺、質押服務平臺等進行無縫鏈接,并對交易數據進行智能挖掘與分析,全面提升企業B2B生產資料流轉效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操作、線下服務。通過整合金融機構、倉儲企業、物流企業、剪切加工中心等社會資源,為交易客戶提供委托采購、委托銷售及倉儲、物流監管、倉單質押、現貨回購、金融租賃等服務,并支持互聯網遠程操作。這種O2O交易模式跨越了傳統交易服務的時間、空間限制,讓平臺會員享受到更具效率、更加全面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 

金融小鎮通過建設功能強大、覆蓋面廣的大宗商品電商服務體系,為商品交易相關企業提供電子交易、結算交收、融資、倉儲加工、信息服務在內的一條龍增值服務,讓大宗商品交易變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從而實現邁科集團提出的由傳統貿易企業向商品金融服務商轉型的目標。 

記者:與國內其他同類小鎮及熱點經濟區域相比,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有什么優勢? 

劉總:早在2011年,邁科集團即投資數十億打造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就是看中了西安國際港務區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金融小鎮發展戰略的日漸成熟,這種優勢更加顯現出來。主要可概括為“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創新優勢”。 

1、區位優勢:西安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城市,將從戰略層面、政策層面和文化層面得以全面提升,在國際交流與貿易中處于更有利的位置,將逐步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鎮和投資的熱點。

西安國際港務區是中國首個國際內陸港,“支持西安建設國際陸港”于2015年3月被寫入國家“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標志著西安的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里將成為亞洲最大城際樞紐,提供西安至全國開通最大規模物流配送和中轉的業務條件。 

2、政策優勢:電子商務和交易平臺既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朝陽產業,又是有著嚴格審批和監管制度的高門檻產業。這就意味著獲得準入的企業將享受到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對于入區的相關企業也有著更加切實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自貿實驗區”政策落地,國家有關“自貿區”的政策都將逐步得到落實。一系列的政策優勢都將從主觀和客觀上保證產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 

3、創新優勢:“互聯網+”的應用,是對傳統市場、交易、文化的一次革命,是產業升級的創新途徑和強勁動力。最突出的創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突破和跨越作用。使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產業突破了傳統的樊籬和壁壘,在公開、公正、公平的交易平臺上同步交易,真正達成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和守信、安全、快捷、低成本的交易模式;二是聚集和帶動輻射作用。一方面,以商品交易為龍頭,帶動了產品要素等各環節的交易,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交易體系,這種交易體系有無限放大的效應,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另一方面,與商品交易相關的生產、交易、金融、物流、倉儲、保險等行業在此聚集,又帶動了所有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圍繞著金融小鎮,現代服務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客觀上也對地方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 

記者:金融小鎮目前已經完成建設工作,其招商及運營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將以怎樣的舉措與力度來做好招商運營工作?

劉總:金融小鎮2011年動工建設,2015年底工程全部完工。七幢33萬平米的樓群成為了國際港務區的地標性建筑。同時,按照金融小鎮 “七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規劃,各項經營工作全面啟動,有序推進。今年以至今后的3-5年,金融小鎮的主要工作是平臺的搭建和招商工作。目前,大商道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已獲得市金融辦的批準,公司組建和設施建設全部完成,并于4月27日召開了“創立大會”,“大商道”也將于近期正式上線運行,2016年力爭完成交易額2000億的目標。跨境消費品交易中心與碳資產核查及排放權交易中心已經完成了公司組建。其他交易中心和平臺也都在積極籌建。招商工作已完成了機構組建、宣傳策劃、政策匯總發布、內部管理流程和制度等基礎工作,并與港務區管委會以及行業協會等建立了合作溝通機制,策劃實施了多項大型招商活動,擴大了金融小鎮的知名度。目前,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銀行、陜西金融控股集團公司已簽訂了入駐協議,豬八戒網、36氪、陜西建工集團等大型企業也在積極洽談中。西安國際港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于2015年下半年開始籌建,已完成基地的管理結構和商業模式設計,已有35家中小企業入駐。 

我們從五年來的建設實踐中體會到,只有以大的格局、大的胸懷、大的擔當,才能化解和克服發展中的問題,才能知難而上,撥云見日,取得成功。金融小鎮未來的招商運營工作將更艱巨,也更有意義,我們將繼續發揚大格局、大胸懷與大擔當精神,做好金融小鎮的招商及運營工作,力爭早日實現何總提出的戰略新構想。 

記者:對于未來的金融小鎮,您有著怎樣的憧憬與期待? 

劉總:如果說,目前金融小鎮以現代的設計、齊全的配套和優美的環境吸引了企業和社會的關注,那么,隨著“七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建設的逐步完善,隨著更多大型企業入駐和相關政策的傾斜,未來的金融小鎮一定會成為陜西經濟轉型升級的標志性符號和金融創新的特色區域,必將成為“‘一帶一路’的示范區、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和物流金融產業的聚集區”,進而成為地處西安、輻射全國的區域金融中心。具體到規模上講,計劃用五年時間,即到2020年,達到 15-20家銀行,300家左右貿易企業和進出口企業,100家左右融資租賃企業,300家“雙創”企業,培育300家以上、輻射帶動周邊200家以上各類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險、金融服務以及相關財務管理中介機構等,管理資產金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年實現利稅超過20億元,形成“千家金融企業、萬名金融精英”的聚集地。未來的金融小鎮,也一定會成為聯通世界、蜚聲國際的物流金融熱點區域!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