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產品”風潮下問題凸顯 物流成本高困擾山貨出滇
發布時間:2016-08-16 08:38:47 云南網

“如果政府有關部門和各市場主體不能平衡好利益關系,共同把物流成本降下來;那么,即便馬云來云南一百次,云南的‘互聯網+農產品’也難有大的發展。”云南野生菌協會常務副會長、南華野生菌信息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直言不諱。
8月8日至15日,被國家商務部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楚雄州南華縣,舉辦了第十三屆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暨中國·南華野生菌大會。期間,農產品電子商務運作成為除野生菌外,公眾關注的另一焦點。3天實地采訪后記者發現,席卷全省的農產品電商風潮之下,物流成本的瓶頸效應正在凸顯。
為什么是南華?
南華縣地處滇中高原,楚大高速、廣大鐵路、320國道和南(華)永(仁)公路穿城而過,是云南省內區位、交通條件較好的縣市之一。同時,南華縣也是全省73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的76.9%。
“從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這項工作的角度看,南華縣在云南省的確具備典型意義。”南華縣委書記李云升分析,2016年上半年,全縣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69元,基本處于全省均值;而從地理位置看,“南華是當之無愧的滇中,交通路網建設和物流發展水平,也基本代表了全省均值”;此外,該縣境內最高海拔2861.1米,最低海拔936米,海拔高差較大,立體氣候特征明顯,“以野生菌為代表的各類農產品物種豐富、品質優良,在全省也很有代表性。”
經過多年提升和品牌、口碑相傳,尤其是依托“中國野生菌之鄉”名片效應,南華縣的農產品逐漸在華東和華南沿海地區找到了市場需求。“牛肝菌主要出口歐盟,松茸面向日本,荷包豆、核桃、土豆、無公害蔬菜等正逐步進入各大城市,市場需求旺盛。”南華神州買賣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殷志剛說。
成本該怎么算?
“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系列幫扶、傾斜措施,旨在通過‘互聯網+農產品’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但目前,‘最后一公里’卡著脖子。”南華縣林業局副局長許世昌坦言,“最后一公里”就是物流成本問題。
“大家說起物流,想到的都是飛機、火車、集裝箱大卡。但實際上,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電商公司的過程,同樣存在物流。千萬不能小看這個‘小物流’。”殷志剛說。
首先,擁有較高路面等級或較好路況的村委會很少,駐扎在鄉鎮的站長駕車挨村挨戶收產品,物流成本就開始產生。“微型車的排量不大,但在山間各種路況上上上下下,耗油量其實很大。這部分成本通常不能計入農產品的銷售價格中,但每天都在公司的人力資源成本中實際發生著。”
其次,站長必須依照客戶需求標準收貨,也就意味著農戶必須分擔一部分種植成本和交易風險,并非“種多少收多少”。
楊文拿親身經歷算了筆賬。今年年初,他和朋友通過電商平臺,在廣東省組織到一批500噸的土豆需求。經與買家談定交易價為2.2元/斤后,他負責在南華組織300噸貨源、朋友在甘肅完成剩余的200噸。“南華土豆的品質更好,但起底價就是2元/斤。我聯系物流公司,答復是成本最低0.4元/斤。做這筆生意就意味著我要每斤倒貼2角錢。”后來,他幾經周折,到尋甸縣談下了1.6元/斤的貨源,物流成本依然是0.4元/斤,硬是做了這筆不賺錢的生意。
“我的朋友就不一樣了。他在甘肅拿的起底價也是1.6元/斤,但人家的物流成本就是可以低至0.1元/斤,朋友賺了錢。”楊文說,以他在農產品交易行當多年的經歷來看,當前云南果蔬及特色農產品出省物流的行價,大致在800元/噸。“這個水平在全國來看的確偏高,這還不算農產品收購那一頭也在產生的成本。咱們的很多好東西,就是因為物流問題運不出去、轉化不成實實在在的效益。”
野生菌置身度外?
南華縣名聲最大的農產品莫過于野生菌。然而,電商的“最后一公里”似乎并未對野生菌下山出海形成困擾。上午10點,在南華縣城的野生菌專業交易市場內,大多數商販手頭的首批菌子都已售罄。“一大早就有人來收了大頭,10點后擺著賣的只算是零頭。”一名菌商說。
“資源豐富、市場培育起步較早可算是先天優勢,但關鍵還在于產業鏈已經形成并成熟,并擁有定價權。”許世昌說,南華野生菌專業交易市場已經成為云南省最大的野生食用菌集散中心,去年全縣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達6738噸,野生菌加工企業實現產值4.36億元;野生菌年產值達7.34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676元。“形成產業鏈,就意味著可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對農產品實施不同層次的加工處理;在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也科學地保留下了各環節的成本利潤空間。”
楚雄州林業局副局長文蕭翰介紹,目前全球70%的野生食用菌產自中國,而中國70%的野生食用菌就出自南華。“不論是初級產品還是加工產品,南華縣都能掌握定價權,電商及物流成本在自主可控范圍內。”
正因此,盡管南華野生食用菌產量的70%遠銷省外、境外,電商也是重要銷售渠道之一,但卻避免了其他農產品所遇的物流成本之困。
★聲音
參加中國·南華野生菌大會的省招商合作局副局長范正濤認為,南華野生食用菌的成功經驗,將給大家帶來幾點思考:
首先,并非所有農產品都可被互聯網風口吹起來。沒有特色、或是在消費地區沒有明顯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市場的低價競爭將會使身陷“互聯網+”模式下的物流限制,越做越虧;
其次,被廣大農戶和電商平臺公司指責的物流成本,越是針對原料產品,越會顯出其高企。“這就應該通過農業產業化,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產品屬性。”范正濤說,與其說以“互聯網+農產品”脫貧致富,不如說“農業產業化+互聯網”。“產業化才能塑造品牌,才能在市場上形成實在的話語權,才能保障產業鏈各環節的空間。唯有此,物流成本也才會被稀釋、淡化。”
“當然,我們也會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尋求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解決辦法。”他說,但在根本上,打破目前農產品電商銷售瓶頸,還是在產品本身。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