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回收期待“洪荒之力”
發布時間:2016-08-24 09:43:29 新藍網

國家郵政局對外公布的今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快遞服務量的激增,帶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問題,大量快遞包裝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快遞廢棄包裝垃圾導致的污染也很嚴重。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存在哪些問題?能否解決?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北京、上海、南京、長春進行了實地調查。
調查
消費者嫌費事
網購越來越火,快遞包裝箱越來越多,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82號院小區的業主們都認為,小區門口收廢品的老王這兩年一定賺大發了。
“賺什么啊?量是上去了,可價格卻下來了。”面對居民的議論,老王顯得有些委屈,“現在紙箱的回收價格是1.3元/公斤,相比兩年前,價格下跌了將近一半,里里外外算下來,還沒以前賺得多。”
“說實在的,很多能夠直接重復利用的包裝箱都當成廢品賣,我們回收后又賤賣給了廢品站,太浪費了。”老王拍了拍堆在旁邊的廢紙箱說,“你們做這個調查很有意義。”
“我們一般不回收快遞包裝箱。”一位申通快遞員向筆者表示,“就算消費者把箱子給我們,我們拿回去也得扔了。我們公司都提供免費的新紙箱,廢舊的箱子消費者當廢品賣了就好。”“不回收包裝箱。”近日,筆者在北京市走訪了多家快遞企業,得到的回復幾乎都一致。“很多消費者的快遞件都是他人代取,或者直接讓我們放到某個地方,不存在包裝箱回收的問題。”一位申通快遞員表示,“就算消費者自己取件,也幾乎沒有人當場開封驗貨退還紙箱。”
8月8日中午,烈日當頭。北京市西三環核二院內某雜貨店代收快遞的老板娘王女士忙出了一身汗。在雜貨店的里屋,堆滿了上百個來自不同快遞公司各式各樣的快遞包裹。“每天收500多個包裹我們人手都還緊缺,更別提包裝回收了。”王女士無奈地說。“我們非常希望快遞員能回收快遞包裝箱,這將大大減輕小區清潔工的工作量。”核二院社區服務站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有相關的回收政策,我們很樂意配合做好宣傳工作,倡導綠色回收。”
聽到核二院社區服務站負責人的上述意見,在該小區回收廢品的田師傅顯得不大高興:“回收帶給消費者的回報高于我們廢品站還行,否則難以推行。”“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綠色回收的報道,但實際上沒有哪家快遞企業愿意去執行。”業主劉女士說。“抱著一大堆紙箱送到回收站,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單獨送一個,肯定不劃算;攢多了再送,又占據家里的空間。”業主李先生如是說。
“如果能回收快遞包裝箱的話,對于快遞代收點和消費者來說是雙贏。”中國社會勞動關系學院附近的某快遞代收點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他們從快遞公司拿一個五號的箱子需要花費4元錢,“除了一些大的活動我們會用快遞公司帶LOGO的紙箱外,平時我們會從附近的單位訂購一些一次性紙箱,或者從網上買紙箱來寄發快件,這樣比較便宜。”“紙箱被消費者賣到廢品站一般是1.3元/公斤,我們可以按1.6元/公斤甚至2元/公斤向消費者回收,也比從公司拿便宜。”某快遞代收點老板說,如果這樣的話,對于他們來說將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北京愛明廢舊物資回收中心再生資源回收站的王師傅介紹說,他每天能收到400到800個不等的快遞類紙箱,這些紙箱大部分都去了廢品處理廠,一小部分被一些快遞員及代收點收購了。
快遞員怕費時
網購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大量的快遞包裝箱、包裝袋在使用后,被消費者隨意丟棄。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走訪上海多家快遞服務點和居民小區發現,僅有少數電商開展快遞包裝回收業務。費時又費事,成為消費者和快遞員對快遞包裝回收業務的普遍反映,這讓回收業務的推廣陷入尷尬。
8月9日,記者在順豐速運上海長寧福泉服務點看到,數十位快遞員正在分揀即將派送的貨物,其中以紙箱居多,一輛電動三輪車上堆了20多箱貨物。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目前這個服務點有50多名快遞員,人均每天配送快件100件以上,高峰時可達200件。
“順豐不提供快遞包裝回收服務,消費者只能自行處理。”快遞員向記者表示,順豐旗下的電商“順豐優選”也僅提供對保溫箱的回收。記者又先后向韻達、申通、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了解情況,均被告知無包裝回收業務。
與快遞公司不同的是,1號店、蘇寧易購等大型電商平臺開始嘗試對自有商品提供快遞紙箱回收服務。記者在上海市長寧區新潮路1號店服務點了解到,目前該點日均發貨超千件,紙箱回收利用率逐年增高。
大量仍能再次使用的紙箱,由于無法得到回收,只能當作垃圾處理,導致快遞包裝在城市生活垃圾的比重逐年上升。記者在上海市長寧區淞虹路一個小區的生活垃圾處理點看到,除大量的生活垃圾外,各種快遞紙箱、塑料袋等摻雜在其中,工作人員手工進行分類處理。“快遞紙箱僅幾角錢一斤,居民往往選擇直接丟棄。近年來隨著大家網購越來越多,此類垃圾成倍增長。”垃圾處理人員陳先生告訴記者,他管理的區域有1200戶居民,每周可以分揀出紙箱類垃圾約100公斤,其中還不包括居民自行出售給廢品收購點的。
一位從事城市垃圾收集運輸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環衛部門主要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而要做到快遞包裝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只能依賴分類處理,“有些小區的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但有一些老小區根本做不到。”
某快遞服務點負責人劉先生向記者表示,目前,快遞員的收入都是與送件數掛鉤,他們追求的是如何以較快的速度送出更多的快件。“如果增加回收環節,會增加派件的時間,導致工作量增加,快遞公司用人成本也會提高。”劉先生說,“當前非客戶本人簽收的快遞比例較大,特別在商業樓宇,快遞員只能將快件留在門衛處,這樣如何打開快件回收包裝?另外,快遞服務點空間有限,如何存放回收來的快遞紙箱?國內快遞紙箱尚未有統一的制作標準,不少紙箱印有企業標識,回收后是否還能得到二次利用?”在劉先生看來,快遞紙箱回收意義重大,但真正實施還需要更多配套措施的推出。
家住徐匯區的陸小姐告訴記者,她每月最少有10件快遞,最多時可達30多件,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紙箱和快遞填充物。“結實點的紙箱可以留在家中繼續使用,但多數都直接當作垃圾丟掉了。”陸小姐坦言,快遞紙箱回收利用,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現場立即回收還是積累一定數量后統一回收的問題,如果是后者則會堆積在家中占地方,多數消費者嫌麻煩不如直接丟棄。
記者分別從1號店和蘇寧易購購買商品,體驗快遞包裝回收業務。記者收到快件時,1號店配送人員主動提出可以回收紙箱并贈送積分,蘇寧易購配送人員沒有主動提出該業務,在記者的追問下才表示可以提供。配送人員表示,需不需要回收主要由消費者主動提出,公司方面沒有強制要求。
無奈的過度包裝
江蘇省郵政管理局今年7月底公布的消息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全省規模以上的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18639.4萬件。然而,網絡上有不少人都在吐槽快遞包裝“過度”——大包套小包,根本沒必要!更有一些網友質疑,大量的快遞包裝垃圾,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從事澳洲代購的李星儀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經營的代購商品以化妝品居多,價格動輒在千元以上,又是跨國運輸,再加上一些大牌化妝品用的是玻璃瓶包裝,一旦在運輸中發生問題,損失比較大。“所以我一般都會在外包裝上裹兩層泡沫紙,然后在箱子空的地方墊上報紙作為緩沖。”李星儀說,曾經有買家向她抱怨包裝材料太多“拆得太累”,可是,包裝少了又擔心運輸中包裝破損。至于包裝如何回收處理的問題,她坦言,自己不會考慮這么多。
“如果賣家很用心包裝的話,我會覺得服務很好。”南京師范大學研一學生小許說,自己差不多每周都要網購,有些賣家貨物包裝很粗糙,只是在商品外面套了一個塑膠袋,雖然東西安全運到沒有破損,但“總覺得有些不舒服”。“畢竟經常會有‘野蠻快遞’出現,磕碰了雖然賣家能賠付,但退換貨還是挺麻煩的,而且收到的紙箱還可以放東西或者賣錢。”許小姐說,宿管阿姨會把紙箱收集起來,賣給廢品回收站,但塑料包裝袋就只能被丟棄了。
位于南京市珠江路的順豐快遞站負責人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平時快遞員平均每人每天要經手100-200個快件,“雙11促銷活動的時候更多”。記者看到,站內大約有10名工作人員正在打包分揀快件,還有一些快遞小哥正在運送快件。“寄件如果讓我們打包需要加包裝費,一般是2元錢。”該負責人表示,順豐有1號到6號大小不一的紙箱,一般按照實際情況收取材料費。記者詢問包裝材料是否會回收,該負責人表示“不提供回收服務”。
隨后,記者走訪了其他一些大型快遞企業的站點。上海路申通快遞站的劉姓工作人員表示,有時會提供免費的打包服務,和順豐一樣,申通也不提供包裝材料回收服務。“快遞包裝中的塑料袋、防撞塑料、防撞泡沫、紙箱都是可再生資源,除了塑封條外,基本上都有價值。這類垃圾的分類回收,一般是通過廢品收購站和城市保潔人員來進行。”從事環保大數據分析工作的王澤說,我國的垃圾分類一般是從社區開始,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垃圾中轉站,對垃圾做簡單的分類處理后,有價值的進入可再生資源交易環節,價值低的(如塑料袋)則被送到垃圾處理廠做無害化處理。
還可以再利用
8月9日11時許,在吉林省長春市科技花園小區內,拾荒人老孫正在垃圾堆放點緊張地忙碌著,裝快遞用的紙箱是他的最愛,每天都能拾到幾十個,踩扁捆好后送往郊區的廢品收購站。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長春市快遞行業的包裝回收處于無序狀態,大量可以再次利用的包裝,被拾荒人當成廢品賣掉后化為紙漿。
近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圓通快遞和中通快遞的部分業務網點。在長春市朝陽區繁榮路上的一個圓通快遞投放點,記者詢問快遞物品是否可以提供包裝,是否回收用過的快遞包裝?一名女工作人員表示可以提供包裝,不回收快遞包裝。記者看到,該投放點接收的快件包裝五花八門,紙箱的樣式和顏色各異。原來,這些快件都是消費者自行包裝好送過來的。
8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長春市南關區亞泰大街附近的一個中通快遞投放點,兩名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快件。記者詢問是否回收快遞包裝,工作人員稱不回收。在南湖大路鴻城國際小區門前,一名中通快遞員正在派件。記者注意到,快遞電動三輪車上有幾個舊紙箱。快遞員告訴記者,這幾個舊紙箱是在派件的過程中,客戶取出物品后不要了的,他揀回去后可以再次使用。
記者在長春市東嶺小區、中海國際小區進行了隨機采訪。在受訪的50名市民中,有23名市民稱會重復利用快遞包裝。東嶺小區的葛女士表示,網購回商品后,看到紙箱或包裝袋很好就舍不得丟掉,收集起來寄快件時使用。中海國際小區的劉女士認為,快遞包裝可以重復利用,丟掉了有些浪費。市民吳先生表示,因為家中沒地方存放,每次收到快件后,包裝都當垃圾扔了。
“如果使用過的快遞包裝沒出現破損,完全可以再次使用,扔掉了太可惜。”吉林走點土特產負責人姜曉煬表示,他給客戶快遞人參等土特產品時,使用的快遞包裝基本上都是使用過的。
探索
綠色回收在路上
1號店在2014年推出“一起環保·紙箱回收”活動,買家如果在簽收商品后將紙箱返還,每個紙箱可以獲得50積分。積分可用于換購商品、參與抽獎、換抵扣券等。該計劃目前已覆蓋1號店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和深圳等近20個城市的自配送區。1號店副總裁劉宏彬告訴筆者,快遞員在上門配送包裹時會主動告知顧客紙箱回收活動。該項活動上線第一周,紙箱回收率便達到了15%。截至2015年9月,1號店共回收3765495個紙箱。
“625個紙箱折合一顆10年樹齡的大樹。回收的紙箱一般會做成新聞紙,重新做成紙箱成本太高。”劉宏彬表示,數據顯示,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850公斤好紙,可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同城業務運營中心經理李鵬介紹說,今年7月1日北京郵政EMS啟動“綠色同城”行動。該公司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服務理念,圍繞“綠色環保”主題,將綠色環保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相結合,形成綠色生產運行體系,突出“綠色通道、綠色包裝、綠色操作、綠色運輸、綠色投遞”。其中綠色包裝旨在推廣使用可復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綠色環保包裝,并制定“包裝循環用,邀您共環保”的包裝回收積分獎勵機制,引導用戶養成“循環利用”的節能環保習慣,與企業共同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綠色目標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京東物流全降解包裝袋已通過測試,并于6月1日在北京、上海、廣州生鮮倉正式投入使用。作為首家推廣全降解包裝的電商企業,京東物流在推進綠色環保包裝的使用上也在積極做著嘗試。據了解,全降解包裝袋的投入使用,意味著每年近百億個快遞塑料袋或將被逐步淘汰。
在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的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兌換點內,運營方南京志達環保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為附近小區居民兌換蔬菜。在這里,0.5公斤塑料袋可以積1分,一定的積分可以兌換蔬菜和日用品。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方式,去年該項目的一個示范小區就有超過2000噸可回收垃圾得到資源化利用。
破解
綠色回收呼喚法規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陶愛蓮:企業通過返還積分、優惠券等形式回收紙箱,是值得推廣的有效途徑。快遞包裝回收再利用已成為社會問題,單靠幾家企業不能解決。政府、行業、企業應加強協作,建立長效機制。其次,有關部門要在政策激勵和立法、市場監管等方面進行研究,盡快出臺相關法規。最后,要積極倡導綠色消費的理念,從各方面提高環保意識,減少使用快遞包裝。
資深城市規劃師、可追溯生態農產品電商鏈條建設者張天才:綠色包裝回收存在3個難點:第一個難點在于生產端,要求包裝成本低,所用的包裝材料質量差,不利于回收再利用;第二個難點是設計角度,很多包裝的設計不注重使用環保材料,不注重包裝經過使用之后還可以回收利用;第三個難點在于,如何讓快遞回收回到生產端,可以考慮由生產端和消費端跟快遞企業簽署回收協議。回收快遞紙箱說到底就是一個利益問題。快遞企業是回收的主力軍,他們直接面對生產端和消費端,但是如何讓他們有更高的積極性參與到回收當中的利益分配,是需要我們更多關注的。除此之外,應該鼓勵包裝設計的創新,促使大家從設計階段就開始考慮材質環保回收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李安渝:目前,我國快遞業在綠色包裝回收方面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缺乏較高級別的規范性文件;二是沒有切實有效的包裝回收措施,致使已經形成的快遞業傳統難以打破,推行綠色環保材料包裝成本高。我建議,首先,可以通過立法強制快遞包裝回收制度。其次,可以通過優惠措施鼓勵快遞行業使用綠色包裝和回收快遞包裝。再次,支持投資建立快遞包裝綠色回收和循環利用產業。最后,提高普通大眾的環保意識,普及綠色包裝回收理念。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節約網創辦人李曉群:今年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和中宣部等10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16]353號),鼓勵電子商務企業積極開展網購商品包裝物減量化和再利用,開展反過度包裝行動,著力整治以奢華包裝為代表的奢靡之風。目前,我國正在加強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標準制修訂工作,明確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和包裝成本等方面要求。同時,研究制定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快遞包裝回收再利用、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現在還處于盲目發展的狀態,沒有法律法規加以指導和約束。有關部門應該出臺配套的法規,調動全民積級性,使快遞包裝回收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1號店負責人:回收紙箱對顧客和快遞員來說是舉手之勞,并不需要投入額外的運營成本,但是該行動也需要投入一定的宣傳和推廣成本。如何讓消費者認同電商和快遞企業回收紙箱的環保舉動,是我們面臨的較大問題。
快遞員陳忠:建議公司能夠有針對性地給予補貼,若送快遞和回收紙箱均能拿到報酬,回收的紙箱相當于收件一次,這樣快遞員應該能接受。
快遞服務點負責人劉先生:成本控制成為阻礙企業開展快遞包裝回收再利用業務的最大問題。政府是否可以考慮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若僅依靠企業自律,最終還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此外,行業和企業應該制定回收紙箱的統一標準,以免造成二次浪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