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港搶占“智慧港口”建設制高點
發布時間:2016-09-18 09:13:07 中國水運網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近幾年,借助最新的信息技術,大連港“智慧港口”建設進展加速。從“壹港通”的“指尖業務”到“無人值守”的集裝箱智能卡口,從檢驗檢疫的“移動快檢”到“一站式”智能海運中轉服務,“智慧應用”已經嵌入到整個物流環節,覆蓋到港口運營的各個板塊,并在港口、企業、政府間搭建起“智慧口岸”平臺。港口智慧化不僅觸發港口信息技術革命,讓大連港加速邁向國際強港,也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力推動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港口生產現場人越來越少
傳統的集裝箱理貨,需要人工采集信息,手動錄入,之后通過對講機等方式傳送。從今年開始,十幾臺高清攝像頭在大連港外輪理貨公司“上崗”,這些高科技“眼睛”通過嵌入集裝箱岸橋的OCR識別服務器,能將自動識別的集裝箱箱號、箱型、殘損等狀況,瞬間發送給客戶。
9月12日,在大窯灣核心物流區域,100多條集裝箱通道,大量的集裝箱卡車在此進出,但是在大門口,沒有一個人值班。在 “智能集裝箱大門控制系統”的協助下,高清攝像頭和RFID等技術自動識別車號、箱號等信息,“判斷”出卡車里裝的是什么,有多重。這些信息與企業內部的物流操作系統連接,通過網絡傳送到處理中心后,然后立刻發出業務指令,“指導”車輛下一步該怎么辦。
近幾年,在大連港各生產作業區,一個顯著的變化是“無人值守”的港區越來越大。跟智能集裝箱大門控制系統一樣,自2010年無人值守衡重管理系統上線后,對過磅汽車實現了自動拍照、錄像和監控。其全程通過計算機管理的門禁通行,計磅后直接統計數據,使車輛過磅稱重的時間大大減少。現在,這一系統已廣泛用于大連港的碼頭、倉儲貨運、物流運輸以及堆場等單位。
記者了解到,以最新信息技術打造的“智慧港口”,對大連港的港口影響不啻為一場信息技術革命。它不僅優化了整個生產作業流程,也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精度。僅以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為例,“智能技術”應用已滲透于碼頭作業的各個環節,從數據采集、作業指令一直到作業方案,怎么樣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何調配人、車、機械,全靠數字化操作、智能化管理,并最終實現科學化決策。
信息技術搭建“智慧口岸”
一艘超大型集裝箱船目前在全球的哪個港口靠泊?當地的天氣狀況如何?一艘即將出港的客船艙位還剩多少?有哪些旅客登船?要想弄清這些信息,只需輕點屏幕,都能一目了然。記者了解到,2014年上線的大連港生產調度指揮系統,目前已將港口生產監控、調度指揮、安全管理、資源整合、監管支持、物流跟蹤、客戶管理等所有信息集中到了一個大數據平臺上。
大連港生產調度指揮系統是大連港近幾年“智慧港口”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調度指揮平臺,它已經不僅局限于某一個專業物流領域,而是由點及面,覆蓋到了港口生產的各個板塊,嵌入到港口物流的各個環節。信息技術在港口生產運用中“穿針引線”,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港口生產效率,同時在港口、客戶、政府監管部門間搭建起一個“智慧口岸”平臺,推動了大連口岸向智慧化方向迅速邁進。
去年11月上線的“壹港通”港航社區系統,是大連港集團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的一個港口航運電子商務網絡。在這個社區內,大連口岸的船公司、船代、貨主、車隊等用戶,可以隨時與碼頭進行溝通、交流,口岸企業、監管機構以及大窯灣3個集裝箱碼頭的數據可以共享,客戶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在手機上進行網上申報,查詢船舶作業動態,進行提箱預約等服務。
港口物流涉及海關、檢驗檢疫、口岸局等眾多部門,為了保證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流暢運轉,“智慧口岸”將口岸、監管部門全部聚集到一個平臺,極大地方便了客戶處理相關業務。去年7月,大連口岸物流網有限公司研發的 “東北四省區檢驗檢疫一體化綜合業務系統”已正式上線運行。新模式通過再造檢驗檢疫業務流程,實現了東北四省區檢驗檢疫間“三互”,即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有力地推動了“東北大通關”建設。
打造國內領先“云服務”
早在十多年前,大連港就啟動了智慧港口建設工作。2000年,由大連港集團和大連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大連口岸物流網有限公司(簡稱DPN),負責大連口岸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成為國家交通運輸部“交通電子口岸”分中心和大連口岸公共信息平臺。近年來,DPN整合港口、口岸、東北及環渤海區域關鍵物流節點綜合信息資源,優化物流及供應鏈運作流程,成為“智慧港口”和“智慧口岸”建設的主力軍。
據介紹,目前DPN已經為物流以及工貿企業、監管機構提供眾多“智慧服務”。其中包括打造了大連口岸公共信息平臺,“港到門”的多式聯運協同服務平臺、“一站式”海運中轉服務平臺;建立了檢驗檢疫的“智能監管”系統;在物流金融、跨境電商等領域推出了“悅支付”、電子船票等多項電子商務服務,等等。眼下,DPN在大連口岸的客戶覆蓋率已達100%,很多產品和服務已走出港外,推廣至東北及環渤海區域。
為了加大智慧港口建設力度,目前,大連港集團以DPN為主體,通過對旗下IT公司的人才、技術、產品及服務等板塊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和提升,逐步形成了信息板塊的資源共享化、管理扁平化、運營一體化的“一盤棋”良好發展態勢。
在聚合全港IT資源,實現公司管理職能、發展規劃、品牌塑造、市場營銷、窗口服務“五統一”的同時,DPN正在全力推動大連港由“綜合功能齊全的港口”逐步向“智慧港口”邁進,助力大連港開展陸海統籌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式,沿線上線下融入“一帶一路”,并將信息產業打造成為大連港新的競爭優勢。未來DPN將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的港口供應鏈云服務提供商,全力支持大連港強港戰略。
信息技術提升智慧港口內涵
告別“兩眼一抹黑”的封閉作業,打開電腦就能掌握碼頭作業各個環節的最新數據;客戶只要鼠標一點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個性化申報預約服務……大連港正身體力行推進港口的信息化建設,使港口信息化水平有了質的提升,變得更加“聰明”。
眾所周知,當今所有重大科技領域,如航天、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海洋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牽引與扶持。傳統產業的更新換代,也要憑靠信息技術的改造才能擺脫舊式高能耗、高物耗運營,實現產業結構的“軟化”、質量提升和能級轉型。
從發展潛力看,信息化建設水平不僅是衡量港口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甚至已成為港口未來發展走向的決定力量。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科技創新,決定著我們能不能率先走出航運危機陰影,決定著我們能不能為未來航運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在新的全球航運市場格局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目前,盡管全球航運市場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但許多港口企業已紛紛加大科技投入,力圖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搶占新的科技制高點。
風物長宜放眼量。在這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正確把握當前和長遠、治標與治本的關系,更加重視發揮知識和科技的作用,更加自覺地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推動我國港口企業盡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為航運市場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