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9-20 11:58:05 汽車人 記者張敏

光榮與夢想,在昨夜盡情綻放。
2016年,中國重汽第一個甲子之年,也是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60年。
由中國重汽主辦、汽車人傳媒協辦的“中國重汽 國之重器---六十載華章、六十年奮進”紀念大會9月19日在濟南舉行。
紀念大會由中國重汽韋志海與汽車人傳媒社長兼總編輯李苗苗共同主持。
參加紀念大會的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孫伯淮等行業領導及專家學者;軍方代表、中國重汽供應合作伙伴、金融系統、媒體;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外用戶及合作伙伴、部分中國重汽集團老同志、中國重汽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各部門負責人和員工代表等,共計2000余人。
中國重汽黨委書記、董事長馬純濟充滿深情地回顧了中國重汽60年發展歷程。1956年,中國重汽人的造車夢想開始起航。以“黃河”之名,齊魯大地,駛出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
從濟南汽車修理廠到濟南汽車配件廠,從濟南汽車制造總廠到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從無影山路到英雄山路再到高新技術開發區;從國內銷售到全球化布局,參與世界商用車品牌競爭,中國重汽每一個關鍵節點的變化,都蘊含了重型汽車工業變遷的縮影。
從黃河車到斯太爾,從JN212到162,從豪沃到汕德卡,從“土法”上馬造車到打造世界級制造供應鏈,白手起家的重汽人,自力更生開創重型汽車行業新紀元后,又開放的心胸博取眾長,引領重型汽車技術走向世界前端。
這也是一段充滿曲折、跌宕起伏的發展史。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近百億的虧損,歷經改革陣痛、重組之困,艱難蛻變的新重汽,鳳凰涅槃后,再獲新生。
斯太爾平臺的引進,讓中國重型車技術實現產業化的升級;與沃爾沃、曼的相繼合作,香港紅籌股的上市,讓融入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重汽,踐行與國際巨頭同臺競爭的夢想。
60年歲月積淀,一甲子厚積薄發。傳承自力更生的“黃河”精神,一代代重汽人篳路藍縷,奮勇前行。這種腳踏實地,拼搏向上的精神,不但形成中國重汽創業、創新的文化基因,也成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精神財富。
紀念大會上,播放了由汽車人傳媒制作的《中國重汽 大國重器》紀錄片。這是一次本土卡車企業發展歷程的展示與敘述,也是從零起步的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成長聚焦,更是一段充滿創業激情與中國智慧的制造故事。
這部時長約40分鐘的記錄片,將中國重汽60年的時光,帶回到人們面前。一代代重汽人用汗水與心血鑄就了中國重汽的每一個跨越。在這個屬于他們的夜晚,重汽人精心準備多個精彩的節目,為企業60華誕獻禮。
無論是動感激昂的鼓樂表演,還是精彩紛呈歌舞演奏,都傾注了中國重汽人對于企業的無限熱愛。員工表演的精彩節目之外,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劉君俠帶來了充滿激情的《共和國之戀》,他與李苗苗社長共同演唱的《今夜無眠》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
60年發展,中國重汽,這家重卡制造商運用本土智慧和更為迅速的反應能力,描繪著胸中新時代的丘壑。
紀念大會最后,領導專家代表上臺,用簡短的一句話表達了對于中國重汽的祝福。
何黎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期望在不太久的將來,我們的李克強總理在向世界推廣、推介中國制造的時候會這么說——除了中國高鐵、中國核電設備、中國通訊設備等等,我們還有中國重汽!
付于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剛才馬書記說了一句非常讓我非常澎湃的話——爭取實現海外營銷超過國內市場,這是我多年來作為一個汽車人最強的、最豪邁的好聲音。
孫伯淮(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祝愿中國重汽造好中國車、走遍世界路。
趙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重汽已經有了60年的輝煌,希望重汽全體員工奮勇搏擊,再創輝煌。
徐向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重汽,國之重器,智能戰略,創領未來。
60年風雨搏擊,一甲子砥礪前行。中國重汽的發展深嵌于中華民族歷史命運。肩負民族復興的勇氣和擔當,重汽人初心不改。歷經一甲子輪回,中國重汽又將再次出發!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創新的未來,一切在路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