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如何積極應對 減少營改增帶來的負面影響
發布時間:2016-12-05 10:53:16 第一物流網

營改增被官方稱之為“中國近年來最大、最復雜的稅制改革,也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多重利好”。對于整個物流行業來說,這無疑是大把紅利也是一項挑戰。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70%的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增值稅。增值稅之所以在國際上受到廣泛歡迎,在于其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包括保持了稅收中性、籌集收入能力較強、征管效率較高等。
物流企業如何積極應對 減少營改增帶來的負面影響
今年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全面推開“營改增”座談會上指出,“營改增”這個稅制改革是當前的讓利,更是在培育未來的新動能。全面推進“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重頭戲”。全面推行“營改增”是力度很大的減稅措施,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宏觀調控中發揮突出作用。“營改增”產生的巨大減稅效果將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就業結構不斷優化。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營改增給物流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物流行業面對“營改增”改革,也將會碰到稅率上升、稅率不統一等問題,此次改革受影響最大的是無車承運,很多零擔公司都是以自己沒有承運工具,沒有車輛,在給客戶開具發票的時候,稅負增加是個問題。
物流企業掛靠車輛的管理模式也將面臨挑戰,部分個體貨運車主沒有運輸經營資質,而是將運輸工具掛靠在物流企業,利用物流企業的經營資質承攬業務。“營改增”后如果物流企業對掛靠車輛繼續原來的運營模式,實行松散型、粗放式管理,增值稅實際稅負勢必會居高不下。“營改增”后從事貨物運輸服務的小規模納稅人稅負比率由原來的5%降為3%,單從稅率上看,從事貨物運輸服務的小規模納稅人減輕了稅負,但因從事貨物運輸服務的小規模納稅人代開的增值稅發票載明的增值稅為3%,取得這種運輸發票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也只能按照3%抵扣,而從事貨物運輸服務的一般納稅人提供的運輸發票可以按11%抵扣,這導致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不愿與從事貨物運輸服務的小規模納稅人合作,從而壓縮了其生存空間。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海陸空三種運輸方式中,公路運輸占到我國貨運七成以上的運量,隨著“營改增”擴大到物流企業,七成以上運量都出現了稅負上漲的現象。
物流業是“營改增”新政首當其沖的受影響者。此政策先試點再全面推開,正是為了給各行各業一個在實踐中修缺補漏的緩沖。據專家分析,首先應改進掛靠車輛原有的松散、粗放管理模式,將掛靠車輛的收支統一納入企業賬務進行核算,以適應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降低“營改增”帶來的實際稅負增加的可能性。物流企業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可抵扣項目,盡可能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降低實際稅收負擔。
加快物流企業整合,降低成本費用,選用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物流企業最難的是取得進項發票,所以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減少稅率的差距。取得增值稅發票,如果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價格比一般納稅人優惠也可,需要要求小規模納稅人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發票即可,優惠多少業務人員應當會計算。可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固定資產可以抵扣增值稅,所以應增加固定資產的投入,特別是車輛資源的投入,不但是購入車輛時可以抵扣增值稅,后續的使用(燃油)和維護也可以抵扣增值稅。物流行業鏈條上的各級客戶在進行增值稅抵扣,從而降低了客戶成本,刺激了市場需求。通過市場調節加快物流企業整合,可以迅速壯大正規優質物流企業,淘汰不合格物流業戶,進一步促進物流市場的公平競爭。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