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配一體化成電商物流發展方向 “一條龍一站式”服務
發布時間:2016-12-07 10:27:28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雙十一”已揮手而去,“雙十二”又招手即來!當剁手族們在線上“血拼”下單的同時,幕后的物流配送也迎來了一場場“大考”。日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牽頭,組織媒體走訪泉州13家企業,探訪在消費者對購物體驗度要求日漸提高的背景之下,泉州物流行業的現狀、轉型路徑以及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
事實上,作為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我市愈加重視物流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相繼出臺了《泉州市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路線圖》、《泉州市“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泉州市貫徹落實福建省加快物流業發展實施方案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力爭在2020年將泉州建設成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
倉配一體化對企業“一條龍一站式”服務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在消費者對物流配送體驗日漸提高的情況下,電商后端倉儲配送要求也隨之提高。未來,電商企業只有在整個供應鏈條的銜接與配合都足夠出色,才能在眾多電商企業中脫穎而出。由此來看,倉配一體化已經成為電商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新的發展方向。
“倉配一體化,實際上就是倉和配的結合,既要有倉儲的網絡,又要有配送的網絡,倉儲網絡和快遞網絡聯手才能真正為企業做到"一條龍、一站式"服務。”順豐速運泉州區總經理王勇剛透露,如今,倉配一體化服務已成為順豐發展的重要方向。截至目前,順豐與特步、安踏等本土企業深度合作,為他們提供多點多倉、分倉備貨服務。比如,特步在全國六個城市入駐順豐倉庫。這意味著,商家可以預先把一部分貨送到區域分倉中,并由順豐為消費者就近配送,從而實現物流快遞服務的高效與及時。從泉州區來看,則表現為托管客戶的倉儲和為客戶提供倉儲兩種模式。“目前,公司在浮橋擁有一個3萬平方米的自建倉儲,在南安也為本土的一家企業提供倉儲托管和配送服務。”
在傳統模式中,倉儲主要包括打包、稱重以及物流快遞的對接,配的環節主要分為攬收、稱重、發運等,兩者之間既復雜又存在重復環節。“倉配一體化重要特征在于,物流企業通過整個業務流程的無縫對接,提高物流效率。”福建天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肖舒平稱,該公司也在往倉配一體化方向走,目前,已經和361°、鴻星爾克等本土10多個鞋服品牌合作,并與三通一達、順豐等合作。企業提前把貨送入倉庫中,一旦接到訂單即負責貨物的分揀、包裝并交給合作快遞企業配送。“今年雙十一當天,出庫的訂單達40萬單。”
走訪中發現,不僅僅是快遞、第三方物流企業,泉州本地的傳統制造業也在試水倉配一體化服務。家世比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出志新介紹,為了提高配送效率,公司加盟優速快遞惠安片區業務,消費者線上下單購買布衣柜,惠安的生產基地可以直接經由優速快遞給客戶發貨。當然,家世比的布局并不僅限于此,“在惠安,我們正規劃建設一個730畝的園區,園區的功能集生產、電商、物流一體化,明年年底一期將完工。”
361°則在原有倉庫的基礎上,計劃在晉江新塘規劃建設一個77畝的智能倉配一體化基地。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總監程岳明透露,倉儲設計主要瞄準高端鞋服產品。該基地建成后,在滿足企業內部需求基礎上將向社會開放,提高倉儲的利用率。
自建或者外包泉企倉儲布局“量身定制”
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倉儲建設方面,不論是電商企業還是傳統制造企業,自建倉儲、外包倉儲以及“自建+外包”已成為泉企在倉儲布局上的主要模式。
作為一家基于電商網絡平臺、為傳統制造業提供一站式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和網絡營銷服務的企業,福建省巨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本土的木林森(002745,股吧)、貴人鳥(603555,股吧)、小叮當童鞋等品牌深度合作。“2014年以前,我們通過租用倉庫的方式,自建物流體系,日常的物流員工有20多人。”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明吉稱,電商企業有淡旺季之分,淡季時人員與倉儲閑置,旺季時人員與倉儲不夠,由此帶來自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于是從2014年開始,將物流業務外包給郵政速遞,倉儲與配送都由郵政速遞解決。“訂單直接轉給第三方倉儲物流,由他們分揀、包裝、配送。雙十一各品牌訂單一兩天就能發完,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物流效率。”
不同于從自營倉儲轉向尋求外包服務,361°與安踏則是從倉儲完全外包走向了外包與自建并重。據了解,2012年5月,隨著位于晉江五里工業區的電商總倉投入使用,安踏結束了倉儲僅僅依靠倉儲外包的局面。同時,為了提高客戶收貨體驗度,今年6月,與順豐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入駐順豐的5個分倉;同年9月,又與京東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進入京東的倉儲。安踏集團電商物流部高級經理葉赟稱,明年,他們會把提高消費者的體驗度放在第一位,一方面提升物流速度,通過與順豐、京東等深度合作,精細化布局,把產品更高效地送達消費者手中;另一方面,給消費者打造不同的包裝視覺體驗等。361°則是從2011年開始自建倉儲,如今已擁有成人、兒童、電商三個自建倉儲,此外還有兩個外包倉。
“在供應鏈管理中,物流倉儲是其中重要一環,我們選擇自建"倉儲+快遞"定點合作形式。”出志新坦言,目前,公司已有倉儲面積30萬平方米,同時還布局了10萬平方米的海外倉;公司與圓通、申通、中通、EMS、順豐等快遞定點合作,今年“雙十一”3天之內即完成全部發貨。“實際上,對于自建還是外包倉儲,還是要根據企業發展階段來決定,企業規模不大,可以考慮外包,以降低運營成本;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考慮自建倉儲。不同的商品屬性,所需要的倉儲建設標準不盡相同,而自建倉儲更能夠根據需求,建設適應本企業產品的倉儲形態。”
倉儲管理至關重要逐漸向智能化方向靠攏
業內人士分析,在企業整個供應鏈管理中,倉儲管理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無法保證正確的進庫、庫存控制和發貨,將導致管理費用的增加,服務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在走訪的泉企中,WMS系統(倉儲管理系統軟件)已經廣泛地運用在倉儲管理中,并在不斷改進與升級中逐漸向智能化方向靠攏。
2011年“雙十一”期間,361°啟用WMS系統。在其上下兩層共4萬平方米的成品倉庫內,每層倉庫呈現W性出入庫模式,即A倉與D倉為入庫,B倉與C倉是出庫。通過WMS系統的運用,優化產品出入庫路線和放置方位,做到了一年出入庫達500萬箱、上億件產品。10個叉車工最高一天能完成進出庫3萬箱,其中出庫2萬箱,兩人一組的分揀人員一天能掃描產品8000件。由此,倉儲中的作業人員也由原來的108人減少至65人,出庫的準確率達到100%。
“如今倉庫作業與庫存控制作業已經非常復雜而多樣化,靠人工記憶和手工錄入,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容易出錯。”程岳明介紹,WMS系統的核心在于條碼識別技術,對倉庫貨品的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進行自動數據采集,以保證數據輸入的效率和準確性。“WMS系統使用以來,我們根據企業自身需求持續地優化更新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利用。”
同時,“企業在做供應鏈和物流規劃之時,還需要建立需求預測體系,提高庫存周轉效率。”葉赟透露,如今,安踏通過快速柔性供應鏈建設,全網數據收集、預測,產品從備料到最終入庫周期只需要一個月。比如,產品10月份補單,“雙十一”期間即可入庫,這是過去做不到的。在安踏電商倉內看到,一個藍色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了驗貨總數、揀貨總數、單品訂單、多品訂單等11項數據。“通過多屏互動、數據報表實時跟進、手機APP倉儲管理系統研發等提升倉儲管理的效率。”
自動化分揀系統運用與鋪開雛形初現
近年來,快遞業每年維持50%以上的增速已成為不爭事實,相對應的是,投身快遞行業的人員也日漸龐大。不過在走訪中,發現,行業內以機器代替人工的自動化分揀系統的運用與鋪開雛形初現。
“人力成本上漲、快遞量不斷大幅攀升,人工效能已經趕不上行業增幅,智能化設備的投入將是不可逆轉的行業趨勢。”王勇剛認為,快遞業不能繼續走勞動密集型路線,必須增加行業的科技含量,提高產業效能。
站在順豐東南分撥中心一層內仰望,密如蛛網的自動化傳輸帶猶如立交橋般從一層交錯,延伸至三層。王勇剛稱,這便是一條自動化快件分揀系統,場內蜿蜒延伸的傳輸帶是4條主線。快件從一層24個卸車口通過傳輸帶進入解包區,工作人員解開包裹后,快件隨傳輸帶來到供建臺操作區,操作員將快遞單面朝上送出,經過出口頂上的掃描儀過機后,快件代碼便匹配到主送帶的代碼位置,快件也隨之進入了主送帶的相應區域,并最終達到三樓裝貨口。“這條系統于2014年底投建,今年9月8日投入使用,總面積共3.5萬平方米。一方面,減少了人員依賴,提升了分揀效率,目前每小時處理量達2萬件以上,減少人員投入一半以上;另一方面,提高了分揀的準確率,過去靠人工持巴槍掃描分揀,工作時間長后,人員容易因疲勞出錯。”
百世快遞也于今年9月投建自動化快遞分揀系統,經過10月份測試過后,正式于今年“雙十一”投入使用。百世快遞泉州轉運中心經理張小聰介紹,系統投入使用后,每個小時分揀達8000多件。
在柒牌高級西裝倉儲物流中心庫區里,筆直的立體式貨架高聳至倉頂。公司物流部經理胡生新透露,該立體倉庫高達27米,存儲托盤達9280個,10個巷道16層58列,并運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存儲系統,實現自動化揀貨、傳輸、打包等環節。此外,為了解決高檔西服折疊時產生褶皺問題,柒牌還引進了懸掛式倉庫,從生產到入庫再到門店實現全程不折疊。“過去西服倉庫都是人工上架,工作效率低。現在引進了一條服裝輸送設備,每批入庫和出庫的服裝都會通過掛在第一件的條形碼完成懸掛倉庫內的自動傳輸。”胡生新介紹,每個步驟都是標準化操作,人員投入減少了六七成,效率提高了三倍。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專業的物流無車承運人
今年9月28日,泉州傳化公路港項目正式運營,它是傳化物流布局海西的首個項目。據了解,項目致力于通過“端—網—云”路徑,建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而其中,陸鯨與易貨滴是不得不提的網約配送O2O信息平臺。
“在傳統城市貨運模式下,需求和供給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貨車空駛率高,貨與車匹配效率低。比如,通常情況下,長途配貨中,司機等待回程貨源的時間常常要三四天,造成時間極大浪費。”泉州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客戶經理洪藝強稱,陸鯨與易貨滴就是要打通貨與車之間的信息壁壘,提高時效性,降低時間成本,實現價格管控,打造物流版的“滴滴打車”。前者為省際之間的長途干線配送,后者為城際短途運輸。
據介紹,貨主及貨車司機下載各自的應用終端之后,貨主只需要在平臺上實時發布運輸需求,平臺智能派單、拼單和大數據配送體系會根據貨主所在地點,由近及遠匹配司機信息,精準調度司機對接貨源,規劃出最優化的運輸路線和最合適的承運車輛,并以3分鐘響應、10分鐘成交、1小時車輛到達為服務目標。“目前,易貨滴已在杭州、北京、濟南、上海、泉州等近20個城市落地,平臺已簽約的司機達到200多萬,貨主會員20多萬,轉化率高達80%。”洪藝強稱。
“搭建功能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已經成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莊佳(福建)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師莊秋波認為,物流業應當走向輕資產、重科技的路線,在信息平臺建設上做到領先,為上游貨源和下游車源整合優質資源,并創造價值,做專業的物流無車承運人。“目前,我們也在積極申報無車承運人試點項目。”
政策接連出臺助力泉州建設海西現代物流中心
據了解,2015年泉州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37億元,占全省總量的29.7%,居全省首位。物流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泉州擁有國家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73家,其中,國家5A級企業2家、國家4A級企業17家、國家3A級企業54家。
今年以來,泉州以物流業為關鍵詞的相關政策接連出臺,包括《泉州市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路線圖》、《泉州市“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泉州市貫徹落實福建省加快物流業發展實施方案的意見》等,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泉州現代物流業總體發展目標,即建設海峽西岸現代物流中心,以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為重點,通過供需鏈、企業鏈、價值鏈和空間鏈的對接完善現代物流產業鏈,著力降低物流成本,從而發展區域性、樞紐型、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
發展路徑上,從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園區、產業集聚區、農產品(000061,股吧)集散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提供“倉配一體化”業務;到推動建立多式聯運運營組織一體化解決方案,探索建立智能轉運系統,逐步實現“一單制”的全程無縫運輸服務;再到發展無車承運人,支持龍頭物流企業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貨源、車源和物流服務等信息的高效匹配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政策支持。
一個快遞單的“幕后”之旅
當消費者在線上敲下購買確定鍵之時,一個訂單即刻生成。于是在倉儲端,訂單分揀、包裝、出庫;在運輸端,或高鐵、或公路、或航空等,經過一系列擊鼓傳花式的聯動之后,快遞員們騎著一輛輛小型車走街串巷把產品送到了消費者手中。但消費者目之所及,卻只有下單與收貨兩個環節,物流業恰似一個“幕后使者”,隱身于消費者視野之外。
短短三天時間,記者跟隨市經信委、市電商協會、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走訪13家企業,涵蓋了傳統制造業的成品倉儲、電商企業、快遞企業、物流園區、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第四方物流平臺,見證了泉州物流業在倉配一體化的試水、在機器代替人工分揀系統的運用、在分倉備貨提升消費者體驗度的布局、在智能化倉儲建設與管理的投入、在信息化平臺上貨與車相匹配的速度等,也由此見證了一個物流快遞單的“幕后”之旅。
物流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它連接著經濟各個部門并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各種物流數據的沉淀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經濟活躍度。因此,物流業發展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泉州物流業保持著持續發展壯大的態勢,未來發展之路中,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相關政策的鼓勵與扶持下,結合企業自身的努力探索與前行,泉州物流業必將帶來更多驚喜。2016年12月5日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