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19 09:55:15 中國經濟時報

“2016年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前期的企穩現象,并進一步向市場傳遞出喜意。”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部分舊憂未去,新憂顯現。
向好趨勢進一步明顯
王晉斌所作的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從幾個方面概括認為,經濟向好趨勢進一步明顯,經濟通縮風險解除,步入溫和通脹時期;工業生產開始擴張、工業企業利潤率進一步向好;投資相對平穩,民間投資有所回升;減稅政策進一步推進;進出口狀況超市場預期,成為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亮點”;股市回暖和部分重要的經濟信心指數上揚。
PPI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同比負增長,從今年9月份開始轉正到達0.1%,10月份同比為1.2%,11月份則為3.3%,PPI轉正后的增速非常快。王晉斌認為,PPI同比漲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開采和洗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上漲較多,合計影響PPI同比漲幅擴大約1.6個百分點。而且,從環比來看,9月份轉正后,3個月的PPI環比增幅逐漸擴大。王晉斌表示,PPI環比大增的原因主要是:工業行業價格普漲,36個行業產品價格環比上漲;部分重點行業價格漲幅繼續擴大;不排除有投機因素。
11月份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價同比增幅超出市場預期,增幅達到8.9%,環比增幅14.8%,環比和同比增幅的大幅度提升充分顯示了11月份進出口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也認為,進口的大幅度增長與國內工業的逐步恢復有密切關聯。
“舊憂未去,新憂顯現”
王晉斌說,宏觀經濟在陣陣喜意的同時,部分舊憂未去,新憂顯現。
首先,信貸推動型的增長模式帶來的債務壓力不減,整個經濟呈現出信貸推動型的增長模式,信貸/GDP正缺口不斷擴大,到今年1季度信貸/GDP正缺口達到30.1%,導致支付的利息和分次償還的數額占收入的比例高達19.9%,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債務風險壓力處于歷史高位。
其次,貨幣“脫實向虛”的趨勢有所緩解,但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糾正。10月份,M1和M2同比增速差距自8月份后連續3個月縮小,比最高點的8月份降低了2.9個百分點,但依然保持在12.3個百分點。M1和M2
增速“剪刀差”保持大差幅意味著“存款活期化”效應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從貨幣供給的角度體現了資金“脫實向虛”的情況,也反映了投資者傾向于保持流動性偏好。
此外,房地產市場價格降溫,但風險猶存;小企業經營依然困難;外匯儲備繼續減少,會加大匯市波動預期,這些都是今后影響宏觀經濟走勢的隱憂。
新憂主要體現在:首先,原材料成本、資金成本上揚,推高了企業成本;其次,未來數月國際社會將面臨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的加速和意大利公投失敗帶來的脫歐風險預期加劇等一系列國際重大事件,未來數月全球經濟將面臨重大不確定性。王晉斌分析認為,1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有進一步向好的趨勢。但成本上升、未來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加大隱含的貿易和匯率摩擦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會逐步顯現。
牛犁向本報記者預測,宏觀政策的主基調依然是穩中求進。穩,重點體現在穩金融、控風險,在資本市場上就是“穩樓市、溫股市、弱匯市”。進,重點體現在進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具體就是通過控制去杠桿過程中的債務風險和減稅等一系列措施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