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應鏈助力企業突圍白熱化競爭
發布時間:2016-12-29 09:20:14 世界經紀人

不少企業抱怨說:“千辛萬苦才搞定了新客戶,好不容易拿到的訂單,加班加點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卻因為物流耽誤了時間,客戶沒能在企業承諾的時間內拿到貨,企業收不到尾款或得了差評。”
經濟全球化使得物流管理開始向供應鏈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從《世界經理人》日前完成的中國制造企業物流供應鏈管理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被訪者認為,好的物流供應鏈管理不但能降低倉儲費用,還能幫助制造企業提升客戶滿意度。此外,物流服務還在降低勞工成本、避免罰款、提升企業專業形象、銷售額、開拓新市場以及改善現金流方面都有一定貢獻。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以快速反應的物流降低倉儲費用的認識上,真正能通過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優化改善現金流的企業尚屬鳳毛麟角。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物流供應鏈”是指,企業通過一體化的供應鏈,從產品的市場需求開始,到滿足需求為止的時間范圍內所從事的經濟活動中,所有涉及到物流活動的部分所形成的有機鏈條。此次參與調研的制造企業超過253 家,其中出口企業占80%,有52% 的企業年銷售額超過6 千萬元,電子制造企業占33%,機械制造企業占14%。
好物流提升滿意度
總體來看,本次調查所反映出來的現狀有喜有憂,喜的是,今天大多數制造企業對物流供應鏈的認識,比前幾年有很大進步,尤其是電子行業和機械制造行業,其整體市場競爭和采購早已與國際接軌,促使這類企業的物流供應鏈管理在意識方面獲得了很大提升。憂的是,在實際應用上,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物流供應鏈管理能力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不同行業和規模的企業,所面臨的管理挑戰會不一樣。
全球經濟放緩令今天的外貿競爭日趨白熱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除了產品多元創新外,通過拓展新市場、跨境電商等方法,成為制造企業最主要的突圍手段。開拓新市場,尤其是中南美洲,對物流服務的要求比較高。新興市場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海關政策,令物流服務變得更加復雜多變,而跨境電商業務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服務的滿意度,只有物流能力提升了才能加速整個銷售鏈的循環速度,加快資金回收從而增加公司的利潤。而且一直以來物流成本都是在線外貿最大的成本支出,只有做好跨境物流才能提高外貿行業的整體利潤。因此,新的競爭環境促使制造企業對物流服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提升物流供應鏈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幫助企業從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成功突圍。選擇降低售價的中國出口制造企業反而很少,表明企業正努力跳出低價競爭的泥潭。深圳市美雅時表業有限公司曾經有個對交期要求很嚴格的巴西新客戶,前期公司花了很大精力將定單的生產周期縮減了10 天,可是因為海外運輸過程和清關的延誤,導致交期過了客人還沒有收到貨,公司很可能因此要承擔違約的后果。
今天的物流供應鏈不再是簡單的送貨,要從傳統物流向智慧物流轉變,用高效、安全和可持續性的物流來提高終端客戶的滿意度。這次調查中,當被問到你的公司是否曾因物流運送的原因帶來損失時,多數制造企業或多或少曾有過損失。這其中既有制造企業自身的原因,也反映出物流服務商能力的有問題。
對此,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勇建指出,首先要找出原因,分清楚責任,才能解決問題。從制造企業自身來看,貨損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產品包裝不當造成,也有可能因為設計缺陷造成,那么企業就要吸取教訓,改善產品的包裝或設計。如果是物流公司方面的問題,如貨物經過多次倒手,因搬運方式不當造成損壞,索賠并不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大家是長期合作商,很多事情可以溝通解決,查明原因避免問題再次發生。實在解決不了,企業再考慮更換物流方式或更換物流服務商。
此外,在外貿業務中所涉及的跨國物流管理,李教授建議制造企業做好發貨余量管理,比如易損的電子原器件,考慮到之前的貨損比例,在發貨運輸時,可以多交付5% ~ 10% 的貨物,以防萬一在物流過程中造成損失,合格產品也不會因數量不足延誤了交期。雖然看起來多發貨會增加成本,但跟補貨的時間和費用相比,這樣做更劃算。
深圳市美雅時表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春林告訴《世界經理人》,這兩年外貿大定單客戶逐漸減少,小B 客戶不斷增加,MOQ 越來越少,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對產品、服務都有定制化要求。企業是否能快速響應客戶的要求變得非常重要。
調查顯示,雖然有34% 的被訪企業在短期內有提升物流供應鏈的計劃,但與之相矛盾的是,過半被訪者并不愿意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或學習。
從戰略高度看物流供應鏈
調查顯示,只有行業中極少數大企業已經把物流供應鏈納入重要發展戰略,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在這個方面重視程度不夠,競爭力不足。傳統物流管理通過運輸商品來滿足市場要求的模式已不再適用,通過一體化的供應鏈,將信息、資金等各種資源轉變成一體化模式中的一部分,才能保證企業在多元化的發展中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15 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顯示,去年中國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0.8萬億元,占GDP 的比率為16%,物流成本占到一些制造企業成本的30% ~ 40%。在市場激烈競爭之下,全球貿易的形態更加多元化,跨境電商、小B 等業務更加復雜,訂單碎片化越來越明顯,如何讓產品安全快速送到客戶的手中,物流服務變得更為關鍵。
青島銀龍飛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錢琳告訴記者,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好壞對產品的成本影響很大,以前他們做跨境電商業務,總是把貨走海運發到美國的海外倉,然后再從美國分銷,雖然海運運費要比空運便宜,但海運加通關最快要一個月,時間成本加上關稅5%,總的物流成本接近25%,還有些倉儲等隱形成本沒有算進去。現在美國海關政策發生了的變化,小批量訂單能免稅,走空運兩天就送到了,最低的能把成本控制在19%。有的時候,交易量小的小B 客戶也會問錢琳有沒有好的物流公司提高其交貨速度。錢琳覺得小批量訂單走空運比較好,以后該公司也會根據客戶的需求變化來調整物流策略。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只有16% 的企業認為自己在物流供應鏈服務方面優于競爭對手,八成以上的制造企業在精細化管理上還存在短板,其管理重心還聚焦于采購和制造環節,而物流管理能力不足。針對這一現狀,李勇建認為不必太悲觀,大多數制造企業剛剛開始重視物流供應鏈管理,看到的問題比成績多,所以顯得有些不自信,這也說明這些企業有供應鏈優化問題意識和危機感,在物流供應鏈管理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如何選好物流服務商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自建物流對消費者而言,能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對企業自身而言,提升庫存周轉率,貨款回收及時,保證了現金流。但是,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自建物流體系,那么,選擇適合的物流服務商就成為提升企業物流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關鍵。
此次調查發現,雖然有物流長期合作服務商的制造企業已經占到67%,說明他們已經很重視物流合作關系的培養,物流供應鏈運營的意識有了,但只有一半制造企業對整體合作滿意,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現有物流服務商的能力不足,直接影響了制造企業的競爭力。
不同的制造企業在選擇跨境物流伙伴時,對其業務能力的需求不一樣。除看重物流服務商是否擁有全球物流網絡外,不少制造企業選擇具有先進的IT 管理系統,能隨時查看貨物運輸狀態的服務商;一些清關能力較弱或目標市場清關復雜的企業,則希望物流服務商具有強大清關能力;另有一些企業市場分析能力不足,期望物流服務商能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幫助他們了解并掌握市場動態。
物流業的核心價值就在于整合。這些先知先覺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好的物流企業能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而大數據和清關能力對出口企業來說,也具有很重要的的價值。他們發現,相對本土的物流服務商,那些具有全球布局、有跨國物流服務經驗的專業物流企業,已經建立規模龐大、可信度高的全球運輸基礎設施,開發出全面、富有競爭力并且有擔保的服務組合,并不斷利用先進的科技來支持這些服務。
雖然中國的物流業在不斷縮小與國際物流巨頭之間的差距,但是,從供應鏈基本流程考慮,計劃、采購、制造、交付、回收和執行這六個主要環節中,計劃環節是中國物流服務商供應鏈管理的短板,正如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 中國首席代表王國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物流企業還需要提升以下兩方面的能力。
1. 需求預測能力。跨國企業廣泛地采用網絡規劃設計軟件、大數據分析預測、全過程庫存優化管理等技術,在供應鏈全過程實現模擬仿真設計,提高預測準確性,實現了全過程最優規劃。
2. 供給和需求協同能力。要將訂單拉動作為整條供應鏈的動力,跨國企業會將訂單均勻分配到所有環節,實現約束理論下的效率最大化。
總之,中小型制造企業在根據產品交期的輕重緩急,分層級做好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和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挑選能力強、效率高的物流合作伙伴,以提升客戶滿意度;同時因自身規模小議價能力低,中小企業只能不斷把自己份內的采購、制造管控好,給物流服務商和客戶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李勇建建議,有實力的制造企業要加大IT 管理的投入力度,做好精細化管理。當企業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順暢之后,才能跟物流服務商的IT 系統無縫鏈接,跨企業協同信息管理得以實現,運輸倉儲安排才能全程可控。這樣到位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會給客戶帶來信賴感和安全感,讓制造企業在競爭中勝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