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O2O改變的不只是外賣
發布時間:2017-04-17 09:00:46 經濟參考報

4月12日,外賣行業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出爐,來自餓了么。
外賣O2O市場雖然經歷的發展時間尚短,卻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因與民眾生活直接相關,行業參與者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更是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餓了么拋出的業內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系統梳理了平臺在保障食品安全、促進就業、提供社會保障等熱點問題上所作出的努力,展現出其對于自身社會責任的擔當。
安全是食品本源
8年前的4月,互聯網餐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5年前的4月,外賣行業掀起變革的浪潮,開啟了外賣市場規模的急速發展階段。根據比達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2016年國內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達1761.5億元,較2015年全年382.1億元增長361%。
這個如此繁榮的新興市場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市場規模的擴大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影響更是被不斷擴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行業參與者需要不斷地在行進中探索解決方案。餓了么在此次的社會責任報告中,便首次完整呈現了其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作為外賣O2O的領頭羊,餓了么一直堅持進行探索與嘗試,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不遺余力推動行業向著重回安全這一食品本源的方向前進。現在,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餓了么已經形成了較全面的“食品安全體系”,包括風險反饋、商戶入駐、在線監管、供應鏈、服務評價和食安學堂六大板塊。
2016年餓了么在各類曝光和監管下發現問題后,下架餐廳共1.54萬家;平臺主動過濾、清理不合規商戶43.01萬家。平臺主動核查下線與接到投訴下線的違規商家比例為36∶1,自查自糾比例高達97%。
在有關部門引導下,餓了么計劃牽頭成立“網絡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訂立商家準入、即時配送等多項行業標準,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持續創新,推進食品安全行業共治,力圖為中國食品安全整體形勢帶來積極變化。
外賣O2O改變的不只是外賣
與外賣O2O同時實現從無到有跨越的,還有一份職業——外賣配送員(騎手)。O2O行業最終是要在線下得到落實,對于外賣,就是配送,就是需要騎手。市場規模超過1700億,年訂單量達33億,訴說著外賣行業的火爆,也在提醒著騎手的重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外賣O2O行業的騎手數量約340萬,這樣的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對于緩解來自應屆畢業生、現有失業人群的雙重壓力具有不小的作用。
而根據餓了么發布的數據,僅旗下的蜂鳥即時物流配送平臺所注冊的騎手數量就超過300萬。一家公司管理300萬名“員工”,并且能夠讓日運單量突破450萬,蜂鳥準時達單均時長縮短至29分鐘,這樣的規模和效率,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自建物流+加盟商+社會化眾包”的蜂鳥配送體系做到了。
更值得關注的是,餓了么針對工作中的風險,為平臺騎手這樣一個巨大的群體提供了意外、醫療、第三方責任以及電瓶車盜搶等保險保障,這在外賣O2O公司中也是第一家。“騎手保險應該作為外賣行業的標配,這也是外賣企業必須遵循的社會責任。”餓了么CEO張旭豪的這一表態,不僅僅是表明餓了么對于維護騎手利益的態度,更是在呼吁所有外賣平臺在關注食品安全和用戶體驗的同時,都應對騎手的健康與安全多一份關愛。從增加就業到保障職工權益,餓了么體現了一家企業應有的擔當。
將互聯網引入外賣行業的初衷,是提高效率,卻也不只是提高效率。創新企業管理模式、促進就業、提供必要保障、注重人文關懷……這些做法與倡議,對于外賣O2O這樣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烹飪協會近期發布的《2016年餐飲市場分析及2017年市場前景預測》也認為,互聯網深入滲透融合,特色餐飲、休閑餐飲等新興業態極具市場需求空間,發展潛力無限。的確,在餓了么入駐的超過100萬個商家中,有一批已經實現年營業額超過千萬,一些日漸“小眾”的記憶中的味道也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
對于外賣交易平臺而言,即時配送物流平臺及供應鏈平臺是未來持續發力、再度實現跨越的重要方向,到家服務生態體系更有可能形成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以創新科技打造全球領先的本地生活平臺”的餓了么,未來還將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值得期待。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