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全新汽車智造平臺“容大智造”打造共營經濟生態模式
發布時間:2017-05-27 09:14:08

.png)
(圖為UT斯達康三君子再聚首,左一至左三:王祖光,薛蠻子,陸弘亮)
經過三年的醞釀和布局,恒源電動汽車集團初步完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布局。
5月26日,恒源電動汽車集團在杭州召開“有容乃大”主題發布會,宣布旗下新能源汽車制造平臺——容大智造正式亮相。
作為一家跨界創新的科技公司,恒源電動汽車集團致力于以輕資產商業模式改造傳統汽車制造業態,打造出容大智造,這一聚合4家技術研究所、6款正向開發的整車體系、9家汽車組裝廠和150余家零配件供應商在內的產業共營體。作為容大智造平臺的發展結晶,3款新能源物流車——邁喬、街訪、吾牛也亮相發布會現場,為城市物流體系提出更加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
.png)
(圖為容大智造城市物流車“邁喬”Metro)
.png)
(圖為城市微型物流車“街訪 Neibor 和全地形農用車“吾牛”Altera)
有容乃大——平臺化解決供需矛盾痛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正趨于明顯。具體到汽車領域,呈現出國內外產業資源不平衡且互有補充的現狀。面對中國長于汽車制造甚至產能過剩而歐美汽車擁有領先設計、技術開發能力卻苦于制造產能不足以及IT和汽車行業技術應用不平衡等現狀,以資源平臺化的模式,全面發揮產業鏈上各個節點的優勢,整合造車也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恒源電動汽車集團于2014年正式成立,以“新思維、新技術、新平臺”的戰略思維開辟出一條新型的造車之路。
區別于傳統汽車制造實體的重資產、高投入、長周期、長鏈條的模式,作為汽車行業的“新兵”,恒源順應互聯網+帶來的資源共享趨勢,以去中心化的思路,打破傳統產業“各立山頭”的經營模式,創造性的打造了一個集設計研發技術、正向開發能力、汽車組裝能力、零配件制造等優勢資源于一體的共營平臺,以整合平臺生態下最優勢資源造車。
目前,圍繞著技術、供應鏈和制造能力,容大智造平臺已初具規模——擁有完全正向開發的整車技術、制造和裝配工藝,發展并建立平臺合作伙伴,打造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容大智造以新能源物流車為主要產品切入點,已經通過平臺制造出3款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包括針對城市物流的標桿性新能源車“邁喬”、滿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微型物流車“街訪”和適合農村全地形服務需求的新能源車型“吾牛”,其中“邁喬”已于2016年實現量產,并暢銷歐美。
智造未來——社群式運營打造全新汽車制造生態
作為一個專注電動商用物流汽車產業,整合了科技、工藝、物供、組裝、運營和資本的新興共營社群,容大智造平臺呈現出資源分享、信息交換、需求互助、風險互抵的優勢。
從具體運營模式而言,容大智造平臺聯合供應鏈、制造鏈、銷售鏈、服務鏈和支付鏈在內的各類中心廠商,統籌整合資源,建立統一標準,讓整個產業橫向協作成為可能,既可以以一個經營整體參與市場競爭,又能夠靈活發揮各自的優勢能力,從批量定型生產汽車到用戶定制,容大智造平臺都可以協同各主體進行全產業鏈條生產。未來,隨著平臺規模的擴大,容大會逐步發展成一個包含不同功能主體的智造社群,發揮更強大的力量。
.png)
(圖為容大智造CEO王祖光先生講述容大智造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容大智造始終堅持技術領先、技術創新、技術主導,平臺上包括車輛配置、交易、行駛、服務和司機行為的數據都會全面開放,來自全球的用戶與技術創新者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技術交流。海量的數據,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產業勢能,容大智造正全面布局“思享”汽車物聯網,聚集內容、服務、數據,并推出多種平臺和網絡的衍生服務。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產品、渠道、營銷、供應鏈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由價值活動所構成的價值鏈之間的競爭,以及由價值鏈形成的社群圈與生態圈之間的系統競爭。未來,容大智造將遵循平臺化的思路,提前布局車聯網、物流網,并致力于加大對汽車互聯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的投入,不斷依托技術為平臺注入強大活力。
有容乃大,智造未來,一場充滿情懷的發布會,三款讓人心動的產品,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容大智造將引領行業以全新角度審視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不斷帶來新的驚喜。
.png)
(圖為容大智造投資人點亮容大智造,合影留念)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