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成必然趨勢,馬路創新從智能倉儲切入整個機器人市場
發布時間:2017-06-08 09:23:47 億歐網

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了快遞企業爆發式增長,同時對于電商倉儲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當前我國人口紅利下降,只增不降的人力成本成為各大人力密集型企業最為頭疼的問題,而倉儲領域對于人力需求更為旺盛。
在此需求之下,智能倉儲機器人應運而生,并迅速成為各大電商倉儲提效的舉措之一。市場漸熱,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本的入局,倉儲機器人公司極智嘉、快倉先后獲得融資,而另外一家機器人公司馬路創新也于近日完成首倉近百臺機器人的鋪設。億歐針對于此,采訪了馬路創新CEO劉哲。
馬路創新成立于2015年9月,從倉儲AGV切入市場,成為一家機器人公司。他的第一個落地項目就是電商倉庫上架、存儲及分揀的“貨架到人”智能機器人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據劉哲介紹,此次單倉鋪設100臺機器人的數量相對于整個系統來講算是中型規模,與此前倉庫工作效率相比,目前可以達到400-500件/小時/人,1臺機器人=1.2-1.3人的效率。
在采訪中劉哲表示,馬路創新與行業不同的是更傾向于規模化和算法方面的突破,希望通過技術實現大規模、大體量、高效率。相對于小倉來講,大倉任務處理的繁瑣程度呈幾何式增長,馬路創新在大型倉儲需求智能化方面也在不斷努力。
倉儲有大小,針對不同客戶的要求自然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劉哲說:“馬路創新提供的服務有80%是標準化服務,20%是定制化服務”。
馬路創新聯合創始人曹抒陽告訴億歐,目前國內電商倉儲面積至少已經達到6000萬平米,并呈每年30%的增長,和線上B2C的GMV增速大致相同。在需求激增的前提下,企業發展的機會也逐漸變多,競爭自然就多了。
劉哲認為,行業發展是有壁壘存在的,亞馬遜的數據優化了幾十年才有了今天的效益,智能倉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行業,只有先將系統生成,在之后的運行中才能不斷提高穩定性,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在這個領域創業,本身就是技術領先的項目,不僅需要了解機器人,還要懂系統、物流、效率等方面的知識架構。
伴隨著行業不斷優化,會延伸出不同特色的企業,有在機器人方面見長,有在調度算法方面見長,有在效率方面見長,總之會有不同的細分優勢,但對于客戶來講,效率、成本、安全(生產性行業)才是最重要的點,所有技術都是圍繞系統的穩定、調度算法、訂單處理效率等方面進行完善。
雖然倉儲智能化需求激增,但劉哲認為目前國內智能倉儲行業仍處于破冰階段,從國內倉儲機器人發展狀況來看,智能系統還比較新,沒有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劉哲對于未來的發展依然很看好。劉哲告訴億歐:“電商高端定制化用人出現困難,自動化成必然趨勢。”
對于未來的發展,劉哲表示,一方面是要向大家學習;另一方面是在技術方面繼續推進,以生產效率優化優先,以倉儲優化為切入點,向其他領域拓展。劉哲特別強調了一點,馬路創新定位是一家機器人公司,絕不僅僅局限于倉儲領域,會向全行業提供智能輸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