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21 10:02:08 萬聯網

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00億件大關,達到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居現代服務業前列,成為我國新經濟的亮點。快遞年人均快遞使用量接近23件。站在全國網絡的發展來看,順豐,申通等大型快遞公司已經完成全國網絡布局,已經沒有新進入者的機會。對于全國幾千家落地配企業來講,利潤率低,生存空間有限。如何洞察未來,看清出路是非常重要的。
快遞日均處理量達到8571萬件,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5億件。日均服務人次超過1.7億,年人均快遞使用量接近23件。但是如果把中國的快遞業務量細分到東部,中部和西部來看,存在著很大的結構化差異,東部經濟發達,是主要的貨源地,中西部相對貨源就少,東中西部的業務量基本比例為80%:12%:8%。平均來看,中西部的業務人均4件不到,也就是一個3萬人的鄉,全年快遞量12萬件,西部的鄉會更低。
中西部的貨源規模決定了大型快遞,零擔企業不可能在鄉鎮村大面積進行網點建設。一個網點一年費用在10~15萬左右,中西部的縣域沒有貨源能夠支撐這種網絡的發展。而這種特性恰恰給了區域落地配,零擔企業生存空間。落地配企業如果想做這種貨源情況下建立網絡,必須采取加盟眾包的方式,發展農村小店,社會閑散人力和運力來建設覆蓋鄉村的落地配網絡體系。
無論是承接全國網絡的貨物落地配,還是滿足區域消費品的分銷,都需要有一套規范的系統來發展物流網絡。以物流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落地配企業運作模式為例,落地配企業接到訂單后,首先由客服進行入單,然后在將訂單調度分配給司機,司機根據訂單運貨,貨物運達之后在由司機回單,最后財務將運費錄入。其間客服還需要實時掌握司機動態,一個簡單的業務需要經過6個步驟,涉及3個人。
不難看出,傳統落地配、零擔貨運雖然是簡單的業務模式,卻具有復雜的操作流程,傳統的人工處理,顯然已經力不從心。單據量大、種類繁多、管理是一項耗費時力的艱巨的任務。采用手工抄單,在擁有很大的人力成本的同時,完成工作的質量并不高,且效率低下。
正是基于這種市場現狀,許多企業將目標瞄準了傳統落地配、零擔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成立于2016年3月的北京智慧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聯)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智慧聯成立時間不長,但其創始人陳雪松卻是名聲在外。從2005年開始從事物流金融的具體經營工作,是國內某央企物流金融業務的創始人之一,物流監管業務額度超過千億元,指導多個省級公司業務翻身,成為當地有影響的物流監管公司,是多家國企的顧問。資深的培訓講師,先后為中國郵政,中國儲運,中國物流,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多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咨詢、培訓服務,培訓人數超過3000人。
“智慧聯通過自主開發的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采用快遞化的管理方法,自主研究了一套動作引擎流程設計器,讓終端用戶只需要掃一掃就能完成系統操作。智慧聯總經理陳雪松說:“落地配,零擔企業應該向快遞企業學習,只需要一個動作就完成了作業操作,這樣用戶的教育成本是最低的,系統的生命力也是最強的,這樣才可能用加盟眾包方式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那么針對傳統落地配、零擔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有何不同?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有什么特點?萬聯網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于陳雪松展開了溝通。
Q萬聯網記者:針對傳統落地配、零擔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需要做到哪些功能?
A陳雪松:中西部地區縣級城市落地配的發展內涵和思路顯然不同于傳統的物流軟件,TMS軟件,具有了全新的要求。
我們說一個網絡型的供應鏈,必須解決四個問題:
一個是商務管理問題。因為涉及到上游客戶,收貨人,網點和外包方等各方的復雜結算對賬問題。
一個是需求管理問題,綜合服務體的需求會是多種多樣,那么有下行配送,上行攬貨,還有代銷保險,倉儲管理等等各種需求,那么這個系統就不是一個TMS,也不是WMS。我們說是一個允許客戶變化的綜合管理平臺。
第三個是作業管理問題。農村用戶,不可能看懂SOP(標準操作流程),也不可能記住復雜的操作要領,所以我們說必須讓用戶一個動作完成作業操作。
第四是數據的使用和管理問題。從數據管理來講,這是一個私有云的概念。數據的價值很大,傳統SAAS的方式,會讓企業沒有安全感,因此我們采取了私有云的功能。
Q萬聯網記者: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有什么特點?
A陳雪松:第一是以數據管理和商務結算為導向,打什么仗,就造什么樣的槍。過去的系統,從流程管理出發,然后再考慮數據管理和報表的管理,這樣就造成了你想要的數據,系統中并沒有。智慧聯系統與傳統管理系統一個很大的差別是以數據管理為導向的,數據管理和商務結算需要什么數據,流程設計就采集什么數據。這完全是一種逆向工程的思路。
落地配企業會與大型零擔快遞公司合作,實現終端的配送,因此必須與多家零擔快遞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按照不同的談判結果進行訂單的接收,業務的操作和結算(包括下行配送結算和上行攬貨結算)。落地配企業還具有多種服務模式,需要合作網點之間的充值和結算,同時還需要與社會運力,個體司機進行不同服務模式的結算,因此結算規則多,結算管理復雜。
第二是萬能引擎實現了“零代碼”操作,通過頁面的設定,可以把人類自然語言的合同規則變成計算機規則。讓用戶的使用更方便,不需要專業的軟件開發人員,解決了多種業務模式的復雜計費問題。
第三是采取全面采取快遞化管理,無論是倉儲管理,還是鄉村攬貨,都采取標準化動作管理的方式。智慧聯自主開發了一套動作引擎流程設計器。設計思路是把復雜的管理流程變成一套標準動作。用戶只需要掃一掃,就能完成各種流程的操作和數據采集。農村物流網絡的建立,最大的困難是用戶的文化,年齡限制,我們把用戶的體驗做到極致,就是用戶只需要一個掃一掃的動作,就完實現了工作流程和實現了數據采集。
第四是提高用戶的接受度,我們使用微信小程序,省去了APP下載學習的成本,而是最大可能逼近微信用戶習慣。這樣做,避免了用戶的PC機和碼槍的投資。
Q萬聯網記者: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能夠給客戶帶來的價值是什么?
A陳雪松:1、跨企業協同和跨企業采集數據,可以按照核心企業的需求,讓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個體靈活方便地采集數據。
2、方便高效地管理商務。我們的系統具有萬能計費引擎,可以讓客戶很靈活地管理商務,實現合同規則化,計費核算自動化。
3、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采購,物流,入廠物流)設置流程,滿足客戶的個性化管理需求。
Q萬聯網記者:您認為落地配企業未來的機會會在哪里?
A陳雪松:我認為未來的機會來自于貨源結構的調整。我們國家農產品流通主要是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商超,第二是批發市場,第三是電商。現在農產品電商占全部農產品流通的比例連5%不到,如果未來農產品電商的通道建設好了,這個比例提升到20%,那么縣域的貨源結構就會發生變化,縣域以下會變成貨源地,這個時候落地配企業的機會就來了,因為攬貨的收入永遠大于配送的收入。
國家目前有很多的政策推進農產品電商進城的發局。而落地配企業最難解決的是如何利用農村小店,農村閑散運力人力建設物流網絡,這個過程其實是利用信息化改造農村物流的過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