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7-26 09:58:56

“油你掌控,效傲天下”,7月24日,中國重汽曼技術產品實況挑戰賽在江蘇蘇州傳化公路港打響第六戰。
中國重汽集團宣傳部副部長李躍致開幕詞
比賽規則
此次比賽,選手們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就高達46度的高溫環境,賽事組強制選手使用空調,以最大限度秉承“實車、實貨、實際路況”的“三實”原則,還原選手的日常運營情況。本站比賽用車由客戶提供正常在用車輛,滿載砂石料貨物,車貨總重49噸,以石牌服務區作為比賽起止點,由石牌服務區進入常州上海方向-轉上海方向-轉常熟昆山方向–轉G15W2方向返回石牌服務區,總里程70公里,比賽限時90分鐘。
出發前參賽選手合影
參賽女選手成為亮點
比賽地點及用車
本站比賽地點-蘇州處于長江三角區地帶,當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是重要的物流行業集散地。當地交通公路、鐵路、水路運輸交織成網,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三位一體的大交通格局。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江蘇及周邊高端重卡車輛的市場需求較高,其所的蘇浙皖區域近年來汕德卡保有量達1800臺以上,表明中國重汽曼技術產品憑借良好的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操控性,越來越受到市場用戶的認可,市場銷量也不斷呈現直線增長趨勢。
本站賽事用車為汕德卡540馬力6X4 柴油版牽引車,也是該賽事首次選用汕德卡車型作為比賽用車。該車型原版引進德國曼TG系列整車技術,配置MC13系列發動機、采埃孚(ZF)變速箱、曼技術MCY13后橋,市場定位為進口重卡替代型。其歐洲標準超大車身、寬體駕駛室左右地板前后全平、駕駛室四點懸浮懸架系統、腰部氣墊的空氣座椅(可自由調節駕駛姿勢)、頂部大儲物箱、氣動助力調節方向盤等人性化設計,具有操作方便,美觀實用,舒適如家的駕乘優勢。
MC11/MC13系列發動機為德國曼D20/D26發動機國產化型號,該發動機采取集成化設計,零部件總量比國際上同類型的發動機減少了25%,大大減少了故障率;蠕墨鑄鐵材料在氣缸體具備更高抗張和抗疲勞性,自重更輕(MC11僅955kg,MC13僅975kg)、動力更強,最大功率高達540馬力;B10壽命150萬公里,發動機換油里程達到10萬公里,其運輸效率、維護成本在物流車品牌中均名列前茅。隨著市場對汕德卡認可度的迅速提高,2017年1-6月份,汕德卡總銷量同比大增249%,迎來爆發式增長。
“智能通”助力實時油耗更清晰
在本次比賽中,使用“智能通”系統不僅簡化了主辦方的測量稱重環節,也方便了選手和關注比賽的社會人士,通過一個簡單的手機APP,即可獲取每一位選手的駕駛情況。
“通過駕駛室內安裝的車隊管理系統的實時回傳,選手的駕車實況可以在20秒內顯示在‘智慧重汽’智能系統的PC端和手機頁面。而此次比賽的各項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平均車速、發動機平均轉速、各賽段實時油耗等一目了然。”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用戶服務中心副經理張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通”系統運用在比賽中早已不是新鮮事兒,西安站的“首秀”已經讓多位選手見證了它的“厲害”。
比賽現場超過40攝氏度高溫
當天比賽現場溫度已經超過40攝氏度,高溫天氣對于比賽也有很大的影響,由于天氣炎熱,比賽中車輛發動機散熱系統、空調壓縮機均在高負荷運轉,動力損耗較多,且輪胎與地面摩擦阻力變大,路面受熱軟化,燃油密度減小等因素,均導致車輛會出現比常規天氣更高的油耗。
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角逐,最終選手夏衛華以百公里28.27L的成績奪冠,毛海軍以百公里29.62L的成績居于亞軍,而焦誼品以0.06L的微小差距落后于毛海軍,最終成績為百公里29.68L,位列第三名。他們分別獲得10000元、6000元、4000元現金獎勵,其他參賽選手也分別獲得3000元現金獎勵。
獲獎選手合影
另外,本屆比賽還得到埃克森美孚、VOSS、倍耐力、朝陽輪胎、三角輪胎、美鋁車輪、正興車輪等公司的贊助,為挑戰賽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中國重汽品牌、合作用戶品牌傳播高度,實現了品牌營銷升級。
8月20日、21日,中國重汽將會在上海舉行下一站曼技術產品實況挑戰賽!大家敬請期待!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