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實踐中,中小貨主企業如何探索物流服務升級之路
發布時間:2017-08-04 09:14:45 億歐網

最近走訪了一批浙江跟廣東兩省的中小生產企業,去實地了解了一下他們現在物流的痛點及對物流的需求。依據對他們現狀的了解及市面上隱約出來的服務體系,今天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做拋磚引玉,希望大家有更好的服務體系來服務中小企業一起探討交流。
這類中小企業的界定:月物流費用10~20萬左右(國內陸路運輸),非純電商或品牌商代工廠,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都有。
先看一下這些中小貨主企業現在經營的特點:
1、自有企業品牌影響力不強,商品價格沒有品牌溢價的收益,更多靠性價比、薄利多銷來盈利;
2、商品銷售渠道多樣性,線上淘寶、1688、慧聰網;線下批發商、夫妻老婆店、代加工給品牌公司等;
3、銷售訂單結構,線上訂單隨機性為主,線下有一批老顧客,給品牌代加工訂單計劃性為主;
4、公司內部物流部一般都是兼職部門,很少有獨立的專職部門;
5、銷售區域線下一般是在300~500公里經濟圈內,線上淘寶2C訂單需要看快遞公司的一口價城市范圍,1688跟慧聰2B訂單的物流價格加商品價格競爭力在300~500公里經濟圈內;
6、這兩個城市內的代收貨款競爭力大的行業會考慮作為增值服務,一般行業都是不再做代收貨款;
這些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帶來的物流特點:
1、物流價格時效跟他們的銷售半徑成反比,銷售半徑現在主要控制在300~500公里內(越遠量約小);
2、B2B非計劃性貨運訂單跟計劃性貨運訂單聯合捆綁采購物流服務;
3、非計劃性貨運訂單獨立找物流公司也存在一些情況;
4、物流需求種類較多,快遞、快運、專線零擔、整車。
這些中小企業的物流特點帶來的物流問題:
1、貨運區域性物流服務需求為主;
2、計劃性單跟非計劃訂單捆綁導致總物流成本較高;
3、非計劃性訂單獨立找貨運物流公司,無議價能力、無穩定物流價格;
4、物流成本跟時效制約無品牌企業的銷售半徑。
在廣東省看到針對中小企業的物流特點及痛點出來的新的服務方式:
1、這種服務方式的主體有兩種類型群體轉型過來:
傳統快遞加盟網絡轉型做了中小企業的物流部
傳統整車黃牛升級
2、這種主體的服務方式:給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綜合服務執行策略
此種類型的網點或黃牛的服務特點及價值:
1、加入了多個快遞、快運、大票零擔網絡平臺,實現價值:依據客戶訂單公斤段代替客戶判斷哪家服務性價比最好,同時跟蹤貨物在途,及送貨到終端。
2、使用了多個整車調貨平臺,實現價值:依據客戶車輛需求類型到不同車平臺上進行調車,審核車輛,協調司機裝車,跟蹤到貨。
3、自己一般是有一塊是主營為主(以前最早是快遞網點或最早是黃牛),然后主營模塊賺差價,其他模塊賺貨主的服務費(類似成為貨主的物流部延伸部門,但又比貨主自設物流部成本低)。
4、前端的小票訂單自己安排車輛提貨,然后依據自己的比價體系得到每票貨物的最優路由伴侶,然后送貨到各個路由體系內。
看到這種場景后,有兩個問題在此拋磚引玉:
1、在廣州陸陸續續有很多快遞網點或黃牛已經轉型成為中小生產企業的物流顧問(具體這類群體叫什么名字待定,此處暫叫顧問吧),那么這些群體如何能夠形成一個組織便于形成規模化呢?
2、后端這些提供路由產品的快遞網絡、快運網絡、大票零擔干線網絡、非計劃性整車資源供給者,到底如何能夠抓住這個群體,服務好這些群體呢?
是專注自己的路由產品化(依據網絡覆蓋能力、公斤段)還是往前走讓自身的網點變成這樣的組織呢?
非計劃性的整車平臺核心粘性到底是什么還是就打算只收取會員費來生存呢?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