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公路貨運健康生態 由暴力抗法與灰色執法說開去
發布時間:2017-08-10 08:58:12 物流北京網

剛剛過去的7月,我國公路貨運領域出現了兩起暴力抗法事件,引起行業人士關注。
事件一:7月8日,河南衛輝境內一輛“百噸王”逃避治超執法檢查,最終逃跑中撞毀執法車。
事件二:7月22日,安徽鳳陽一輛“套牌”卡車逃避治超檢查,司機駕車逃竄中撞上執法車,推行數十米后逃離現場。
以上兩例事件幸無人員傷亡,但均有視頻在網上流傳。網友對此解讀也各有不同。究竟為何存在暴力抗法行為,霸道執法是否確實一再上演?對此,《現代物流報》記者做了簡單盤點與梳理。
治超頻繁遭遇暴力抗法
多數肇事司機心存僥幸
網上搜索關于治超執法中的暴力抗法報道時,記者發現:近年來,暴力抗法事件層出不窮。
首先,舉例:2017年以來各地暴力抗法事件頻發。
河南省年初至3月份開展了“史上最嚴”治超行動,但在近百天內屢遭暴力抗法。同時,今年上半年,重慶、湖南、湖北等地均有類似事件發生。
事例一:2月6日,重慶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行駛至某服務區時,遇執法檢查,駕駛車輛的趙某夫婦拒不配合檢查,在僵持3小時后,趙某下車持棍打砸執法車,后被民警帶回派出所調查。
事例二:6月29日,湖北涇陽交警發現,一重型自卸貨車未懸掛機動車號牌并涉嫌超載,遂將該車攔截檢查,司機徐某拒不接受檢查,并通過電話聯系了車主家屬竇某駕車趕到執法現場阻撓執法。
如此眾多暴力抗法、阻撓執法事件時有發生,每每登上當地媒體的頭條位置,令人不勝唏噓。
其次,分析:對抗者大都懼怕罰款、心存僥幸。
為什么會有暴力抗法出現?就以上沖撞執法車的事件來說,司機不停車接受檢查的原因是由于違法超載超限在前,對隨后停車必然遭到處罰的情況心知肚明。
同時,執法車攔截大貨車的危險性大,司機可能預測到或可僥幸逃脫。另外,一些司機采取的過激行為,可能存在對于執法人員、治超政策等的抵觸情緒。
再次,討論:難逃處罰,對抗實乃下下策。
針對抗法的類似事件,記者采訪了部分一線貨運司機,大多數人認為應尊重執法者,積極配合。
司機任先生說,自己沒有遇到過類似事件,但對治超等執法,司機同行們多是主動配合,爭取寬大處理。
但有的司機也表示,有時也很無奈,有些執法人員以各種理由罰款,比如以遮擋號牌為由,“其實有時候就是車輛在土路上行駛久了掛了土。”一位司機這樣說。但無論如何,暴力抗法都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
總之,在對人對己都將造成不利的抗法行為中,司機選擇配合執法利于解決問題,不能控制情緒積極處理問題,抗拒執法甚至暴力抗法始終都是下下策,還可能導致發生更嚴重的違法犯罪事件發生。
更重要的是,在以上列舉的暴力抗法事例中,司機最終都難逃處罰,嚴重者更以擾亂執法秩序罪論處。
霸道執法確實個別存在
手持法器牟取個人私利
在自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關于霸道執法以權謀私的曝光總是不時出現,那么,這類事件是否屬實呢?
首先,求證:霸道執法在個別地方確有上演。
事例一:鏡頭回到2016年7月份的衛輝。
網曝視頻顯示,一名道路交通執法者手持石塊,正砸向卡車車窗。事件中,執法者向卡車司機喊話檢查,但由于執法者的言行令司機不敢開門,于是矛盾激化,執法者破窗而入。
事例二:2017年3月,南昌石埠治超點被指霸道執法。執法人員砸毀卡車車窗,脅迫司機接受檢查。許多車主反映,他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動不動就打砸車輛”“怎么搞都是他們贏”等。而媒體報道上述事件之后,對于這類執法事件造成車主損失,治超站雖口頭承諾賠償,但事后卻不予理睬,甚至再次威脅車主認定車輛違規等。
并且,搜索相關內容顯示,類似以上這些霸道執法的例子雖不具備普遍性,但在一些地區確有上演。
其次,分析:執法機構成某些人的搖錢樹。
在上述治超過程中,霸道執法因何而產生?
其一,霸道執法背后有索賄機會。
拿南昌石埠事件的例子來說,其中一位車主反映,他一周三次被查超載。最令人氣憤的是,這樣的舉動,似乎給了執法者親口索賄的機會。由于第二次查扣車輛,司機有些不配合,治超人員向他索要三條青花瓷香煙及1600元賠償費。
其二,隱含利益鏈在作怪。
也是在此事件中,一位車主被告知要處罰7000元時,治超站的“黃牛”便上前搭訕,承諾4000元平息此事。于是,車主將錢付給“黃牛”后,從治超站點開出了查扣的車輛。
在親自索賄、“黃牛”作怪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一些治超執法機構的霸道之舉背后并非是鐵面無私,而是有著利益索求。在這些不法之徒眼里,執法機構成了他們的搖錢樹。
法律和生命面前不可任性
綜合治理以確保市場公平
一面是暴力抗法,一面是霸道執法。
這兩種違法行為都應受到懲處,誰也不可任性。
首先,從管理層面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根本上改善貨運市場的競爭秩序。
這其中,一方面物流企業發展要靠拼服務,而不是靠拼價格求生存。另一方面,各地要大力發展龍頭物流企業,依靠規范經營品牌服務獲取貨源,將個體司機群體納入龍頭企業和平臺企業的組織管理之中。
超載也是司機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人人都不超載,市場正常秩序會慢慢恢復。
有業內專家表示,執法是遏制超載超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全部。國家還通過一系列手段,如吊銷執業資格,將違法者納入信用體系黑名單,甚至擬將暴力抗法者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入刑等辦法,以規范行業發展。
同時,執法過程規范化也一直是有關部委重視和強調的,包括執法現場記錄儀的使用,加強執法監督,接受投訴等方面。
記者獲悉,目前在規范執法方面,各地相繼出臺了一些對應舉措,包括打擊貪腐、整風等行動。部分地區還開啟了“非現場執法系統”,開始摸索規范化、標準化等的執法模式。相信這些手段的利用,對于杜絕霸道執法,會有明顯的實效。
其次,從行業角度,打擊超載以及“百噸王”集中出現的渣土、渣石等特種運輸領域,鼓勵企業合法化運營。
有物流行業專家表示,超載以及“百噸王”的問題多發生在特殊的渣土車、渣石車等特種運輸領域,多見超載車輛固定在短途路線運行,很多車輛甚至是套牌甚至無牌、報廢車。
此類業務經營者大多與個別利益相關人甚至黑社會勢力相關,沒有長期經營意識,只追求短期暴利,因此在行政部門嚴格執法時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抗法現象,行政部門加強了執法力量和人力,也就難免會出現強力執法的現象。
所以,除了摒棄低價競爭、規范市場外,還應該把打黑、規范渣土渣石招投標,鼓勵企業合法化,解決車輛大部分違規的問題,才最終解決嚴重的超載問題。
為此,行業人士呼吁,在加大對暴力抗法、霸道執法等違法行為懲處力度的同時,還要總結經驗,特別要吸收國外治超工作的相關經驗。
記者同時發現,目前我國治超工作在“一超四罰”“超載入失信黑名單”等做法上,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關做法相似,但是相對超載處罰而言,其力度還沒有足夠的震懾力。
雖說我國貨運行業粗放式增長時代雖然已然過去,但是實現規范化發展,還需要一個合理引導的過渡期。而單純的強制執行、大力度整治、“一刀切”式的執法手段,或是行業出現諸多不適的直接原因。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