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詳細情況解析
發布時間:2017-08-22 10:11:12 第一物流網

消費升級的升溫,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必然趨勢,高品質、便利化的用戶體驗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即時物流作為能夠滿足用戶極速、準時配送需求的產物應運而生。
本報告通過對即時物流發展背景、現狀及典型企業商業模式的分析,旨在為大家梳理當下即時物流發展的全貌,并希望能借由對趨勢的洞察給從業者帶來啟發。
報告中的重要觀點:
1、2016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超過56億單,環比增長102.2%;
2、即時物流行業在歷經探索期、爆發期、整合期后,形成阿里和京東兩軍對壘局面,點我達、新達達、美團等成為行業主流玩家;
3、行業難點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均有所體現;
4、單量密度和品類多樣化是企業競爭的關鍵點;
5、為降低成本并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傳統的人工調度必將被智能調度系統所取代。
即時物流定義及特點:直接門到門的即時、準時送達服務
即時物流在餐飲外賣等行業有所涉及。2009年,“即時物流”概念由點我達創始人趙劍鋒提出。2016年8月,點我達接受阿里巴巴近10億元投資,“即時物流”概念廣泛傳播。2016年11月召開的互聯網大會上,美團點評和餓了么相繼強調“即時配送”業務。區別于傳統物流方式,即時物流的核心特點在于即時性,滿足用戶提出的極速、準時的配送要求。目前,即時物流以同城、小件領域切入,拓展到生鮮、商超配送領域,再逐步擴展到更為廣泛的快遞末端領域。
.png)
一、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環境
政策:“互聯網+”和新零售背景下,物流業發展政策利好
2016年8月和11月,國家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支持鼓勵物流業發展,并加大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力度。2017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中再度關注快遞業,要求“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快遞末端共享網絡的建設受到諸多代表委員的熱議。互聯網+和新零售的政策利好,促進傳統物流朝向信息化、數據化高效發展。
.png)
經濟:網絡購物快速增長,即時要求日漸提升
近年來,網絡購物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消費者在習慣網購的同時也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及時、準時等需求引發末端配送方式的變革。
.png)
二、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現狀
阿里、京東兩軍對壘,發展動力將從外賣延伸至快遞末端
近年來,即時物流行業不斷涌入新的企業,也有不少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相繼倒閉。在經歷了探索期、爆發期、整合期后,形成了“阿里+點我達”、“京東+達達”兩軍對壘的局面。目前,即時物流行業普遍選擇外賣領域為切入口,表現優秀。隨著商超、生鮮領域需求的不斷增長,即時物流業務也將擴展到相應領域。未來促進即時物流行業發展的最終動力將擴展到廣闊的快遞末端市場。
.png)
商超宅配成為增長新動力,新零售概念豐富想象空間
隨著商超宅配的興起和發展,即時物流在外賣配送之外找到了新的市場增長點。目前商超宅配O2O行業滲透率較低,不足2%,但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長率,成為即時物流新的增長點。另外,“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將通過數據和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實現消費模式的深刻變革,其中物流的價值和重要性日益凸顯。
.png)
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產業鏈圖譜
.png)
行業規模穩步提升,商超宅配、快遞末端配送興起
2015年,外賣O2O增速迅猛,同時C端市場也逐漸打開,即時物流在2015年出現一次發展高峰。隨著外賣市場的增速放緩,即時物流訂單量增長率小幅下降,但整體規模仍保持上升態勢。另外,商超宅配、快遞攬派、鮮花配送、跑腿等服務領域正逐步興起,上升空間大,將成為即時物流未來發力點。
.png)
即時性配送需求提升,導致物流成本增加
消費升級的主要表現之一,在于消費者對消費體驗期望值的增加。即時物流由于快捷、便利的典型優勢受到消費者的熱捧,需求逐漸提升,從而導致成本增加,側面反映整個即時物流行業走勢良好,擁有巨大發展空間。
.png)
自建、加盟、眾包適應不同發展場景
快速成長階段,O2O平臺多選擇混合模式,同時使用自建、加盟/代理、眾包模式,以自有運力保證基本運行,通過加盟代理和眾包模式迅速擴大運力。三種方式對應不同的管理顆粒度,有各自的適用場景。
.png)
發展難點:訂單分布不均限制配送效率
市場發展的初期,訂單量增速會非常快,企業需要匹配足夠的配送人員。然而訂單時間、地點分布的不均與運力穩定之間存在天然矛盾,午高峰、晚高峰時很可能出現運力不足的情況,波谷時則會產生運力過剩,造成資源浪費,也影響配送效率。
.png)
發展難點:消費者對配送要求進一步提高
消費者對物流配送的要求,在快速、安全、服務三方面均較以往更加嚴格。不僅希望能夠即時發貨、即時收貨,提高便利性,同時也更為強調配送安全保障。另外,消費者對服務的考核標準也在不斷細化和擴展,配送人員態度、商品品質是否新鮮等也將成為考核點。
.png)
發展難點:商品品類多樣、規格不同,配送難度增加
即時物流配送的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從最初的外賣,延伸到商超零食、生鮮以及電商快遞領域。不同品類特點的商品對配送要求不同。另外,商品規格的不同也增加了配送難度。
.png)
發展難點:配送人員流失率高
維持穩定的配送員團隊,對于配送平臺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即時物流行業存在配送人員流失率高的難題。究其原因,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求職門檻低、可替代性強,平臺對人員的約束力較弱以及基本保障體系不健全。
.png)
發展難點:運營門檻高,需和利益方建立良好信任合作機制
近年來,眾多即時物流平臺相繼涌現,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但平臺資質、配送員誠信問題仍令人擔心。目前各平臺只能依靠長期發展積累的口碑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隨著配送品類的擴展,用戶和平臺都面臨更高的風險。另外,利用同城直送服務進行的販毒、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讓即時物流平臺面臨監管問題。
.png)
發展難點:技術門檻高,中心化調度需人工智能技術和多維度數據積累
即時物流行業競爭激烈,隨著O2O平臺補貼力度降低和即時物流產品的不斷成熟,企業更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中心化的智能調度系統是近幾年的發展趨勢,需要企業掌握機器學習算法,還需要平臺積累大量的日常運營數據。
.png)
應對策略:從技術、管理、用戶體驗著手,提升平臺吸引力
針對當前即時物流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平臺需要以下三方面做好應對之策。
.png)
阿里和京東在物流領域的布局,點我達、達達背靠巨頭,形成對壘局面
電商與物流密不可分,阿里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紛紛在物流領域布局。在阿里體系中,點我達、蜂鳥配送作為快速增長的即時物流平臺在即時配送、末端配送方面發揮作用,與菜鳥的深度合作也讓點我達充分利用阿里的物流資源;在京東體系中,除自建物流外,新達達在即時物流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O2O戰略落地的基礎。
.png)
三、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趨勢
即時物流受上游產業影響大,單量和品類決定企業前景
即時物流依托O2O快速發展,其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與快遞行業有相似之處。在經歷了電商帶來的爆發式增長和激烈的價格競爭后,快遞行業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主要企業相繼上市,業務范圍逐步拓展。當前即時物流行業處于爆發期,豐富的訂單為行業的精細化運作提供基礎,但企業仍需犧牲利潤換取市場地位。與快遞行業類似,在上游產業發展趨于穩定后,即時物流行業也將進入成熟期。相對而言,單量品類越多,成熟期后受到的影響越小。以B端企業為切入點的企業存在天生訂單和品類數量的優勢,典型企業的競爭,其實也體現的是典型上游平臺的競爭。
.png)
業務范圍擴展,成為電商向“新零售”進化的必備基礎設施
快速、及時、實時的物流實現路徑是“新零售”的必備條件,即時物流在居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物流能力向下滲透觸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互聯網化提供現實基礎,未來新零售趨勢下的即時需求比重會逐步增加。
.png)
即時物流降本增效的核心將會是優化算法和增加訂單密度
2016年,O2O平臺逐漸開始降低補貼力度,目前大部分即時物流業務收取的配送費用仍不能彌補成本,降本增效壓力突顯,一方面需要不斷提升配送速度和時效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提高人效來降低成本。其中,根本任務是管理好商圈、商戶和配送員。
.png)
訂單數字化、管理系統化成標配,行業構建一定技術壁壘
隨著O2O的深入發展,即時物流在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時也開始豐富傳統物流方式,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完成配送任務,提高物流效率;與此同時,即時物流平臺憑借智能化的調度系統、大數據預測、新興的運力組織形式幫助行業提升效率。高效的數據運用必須依賴大量的運營數據,市場先入者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及系統化管理經驗,新入者在切入市場時必然會面對冷啟動和技術壁壘的障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