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成順豐增長最快新業務,但快遞外賣頻繁切換
發布時間:2017-09-04 11:04:26 億歐網

近日,順豐速運發布半年財報顯示,在今年的前6個月實現營業收入321.61億元,同比增長23.28%,與三通一達相比,凈利潤依然居首位。
但記者發現,這份半年報中,讓人意外的是,順豐最新拓展包括外賣在內的同城配送等業務,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80倍,成為增長最快的新業務。
順豐跨界送外賣,玩的不亦樂乎!
讓快遞員送外賣,看來順豐是認真的。順豐快遞員兼職外賣早已不是新聞,2016年7月,順豐就與百度外賣展開合作,在用餐高峰期順豐快遞員負責百度外賣核心商圈的部分訂單配送工作,在北京合作嘗到甜頭后,今年,雙方將陸續在上海、廣州、深圳、青島等10余城市開展聯合配送服務。
在與外賣平臺合作后,近期,順豐又與品牌餐企麥當勞宣布合作,推出“麥樂送狂歡節”,順豐快遞員負責全國300+家麥當勞門店的配送。而此前,順豐控股已經與肯德基、漢堡王、德克士等餐飲主流品牌達成合作。
2016年5月順豐控股還推出了面向目標用戶的第一款互聯網物流配送體系,同時針對中高端餐飲、商超細分市場進行重點設計、研發了定制化產品功能。
“快遞員真的做起了送外賣的生意”,日常生活中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你的外賣可能是由穿著順豐制服的快遞小哥送到;正忙著送快遞的小哥心里想的是還有一份餐沒送到。
快遞與外賣頻繁切換,快遞員壓力太大
一方面順豐在為同城配送業務的高速增長欣喜時,另一邊的快遞員臉都綠了。事實上,傳統的快遞員一直以流程化的工作模式為主,外賣配送是即時性需求,兩種不同的模式兼容,快遞員直呼壓力太大。
1、即時需求難兼容,快遞員慌亂不堪
當工作標準化的快遞員與即時性的外賣送餐結合,首先兩者從配送時間上,就很難兼容。
一位快遞小哥描述了他在快遞與外賣之間慌亂切換的場景:“以前我只送快遞,自從開始兼送外賣,壓力更大了,在送外賣的時候后臺給你下單去收快遞,去收快遞的路上外賣又超時,送外賣的時候快遞又超時,那一分鐘急的都想把東西給扔了。”這位每天忙著應付取送快遞的小哥,外賣訂單的突然到來讓他很是措手不及。
傳統快遞作為一個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每天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配送固定數量的快遞,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時間完全由自己掌控。而外賣作為一個即時性的需求,尤其是現時段30分鐘標配的限制,要求對每個流程的時間都有嚴格的預估,商家出餐時間、配送路程、到達時間,都要精確到分鐘級別,且在早中晚高峰期,外賣單量激增。
快遞員頻繁地在快遞與外賣之間切換,不僅增加了快遞員的工作程序,在時間的要求上,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散點配送難契合,區域分配協調差
傳統的快遞企業對快遞員有清晰的分配結構,固定的小區、固定樓層,固定的配送網絡都具體到人,物品通過區域站點分撥、運輸、最后一公里送達目的地,配送員對整個流程時間和地點都有清晰的時間把握,是一點對多點的配送。
而即時性外賣配送,則是覆蓋周圍三到五公里分散配送,且在商業區、居民區各個區域外賣單量不同,附近餐館的布局也有差別,是多點到散點的配送,對配送員地點靈活性要求較高。
這樣一來,兼送外賣的快遞員除了要負責本來區域的取送件,還要多區域靈活奔波,“剛到送快遞的區域,然后就有單子去送外賣,送外賣跑到幾公里外,回來還要繼續去取件”,這不僅使快遞員的勞動強度加大,且對順豐后臺網絡來講,靈活流動的快遞員行蹤不定,不同區域對快遞收取件的分配難度加大,在人員調配方面難以協調。
3、餐飲服務標準難統一
快遞員兼職送外賣,那么送快遞的標準與送外賣標準能否相適應,包括送餐制度、送餐裝備與送餐服務。以固定流程工作,使用電動三輪車作為裝備的快遞員,能否適應同城配送以消費者導向為主的調度和個性化的生產流程?
因此,有人疑問,用剛剛搬運、挑揀快遞的雙手,馬上去接一份剛出爐飯菜,用帶有鐵箱的三輪車去取外賣?快遞員的裝備和服務意識能否符合外賣送餐員的標準,食品衛生健康能否保證?外賣配送員雖然是非標準化的行業,但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行業規范,快遞員送外賣在人員審核方面如何規定?
面對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等多樣化的商家,不同類型餐廳的服務要求和服務標準不同,順豐怎么做到專業化、標準化?
謀出路?順豐自建城配隊伍靠譜嗎?
順豐在年報中顯示,為了發展同城配送業務,順豐組建了一支4000人的配送團隊,獨立于快遞業務之外。順豐城配產品負責人孫海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順豐做城配業務,一種是順豐小哥兼職做外賣,在快遞崗位基礎上植入一些碎片化和長尾的服務;另一方面在業務量大、客戶多的商圈會有配送專職員工。
眾所周知,在眾包物流盛行的當下,各商家都在自降物流成本,那么,順豐自建同城配送專職團隊靠譜嗎,如何收回龐大的人力成本,同城配送業務能否抵消團隊的支出?順豐在與麥當勞的合作中,顯示30分鐘到達,一些人表示,既然都是30分鐘到達,那么順豐快遞員與美團外賣、餓了么配送員相比有何優勢呢?
近年來,傳統快遞業務量增長放緩,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順豐和三通一達的業務量增速相比去年也都開始放緩,順豐的快遞單量和快遞收入增長上比整個行業要略低一些。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同城配送萬億級市場的爆發,傳統快遞企業開始跨界,尋求更多的盈利模式,順豐跨界同城外賣配送業務,也正為了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增強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但其在布局同城配送業務時,雖然在快遞行業積累的品牌和服務有一定的優勢,但面對一個即時需求的多樣化配送場景,還有諸多難點和痛點,需要探索更多的行業契合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