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源”電子回單:首次將定位科技與人工智能融合,解決貨運跟蹤之痛
發布時間:2017-09-29 16:48:33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在公路長途運輸中,如何對在途貨物位置進行跟蹤查詢,一直是困擾物流企業和貨主的一大問題。多年以來,物流人在實際運作中,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多種嘗試,解決方法可謂層出不窮,但種種傳統解決方式卻均顯示出不同的弊端。
直至最近,上海南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軟科技”)首次將定位科技與人工智能緊密融合,自主研發了“物流源”電子回單并正式向市場推出,創新解決了貨物層層轉包難以跟蹤的物流痛點,實現發查貨及時準確,電子簽收安全可靠。
在途貨運跟蹤:傳統解決辦法各有弊端
眾所周知,物流公司作為承運方,為了滿足貨主對在途貨運跟蹤的服務需求,一直以來所采用的最傳統解決方法便是電話查貨。為了達到跟蹤目的,電話查貨往往要求承運司機的手機全程開機,一旦出現查詢時關機的情況就扣減司機的運費。然而,通過這種方式來跟蹤長途運輸中的貨物,既增加人員成本和電話費用,更大的問題是讓司機在長途駕駛中接電話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此外,為了提升查貨效率、解決貨運跟蹤,物流人近年來也做了各種其他嘗試,包括安裝車載GPS、手機基站定位、安裝手機APP等,但每種方式一直留存積弊。具體而言,車載GPS對車輛定位跟蹤,發貨方、收貨方難以實時查詢監控,且貨物經過層層轉包更是難以跟蹤;手機基站定位,一樣無法解決貨物層層轉包跟蹤難題,且對司機的隱私也構成侵犯;手機APP定位則需要每位司機安裝APP,推行難度很大,更是難以實現。
那么,有沒有一種解決方法,既能做到對貨物在途跟蹤準確、解決貨物層層轉包難題,同時又對司機不構成侵擾呢?近日,南軟科技推出的“物流源”電子回單為物流人提供了一個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創新解決方案:“物流源”電子回單呈現四大特點
物流科技的進步和創新,不僅推動著物流行業的變革,也為各行業的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據南軟科技產品研發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物流源”平臺可謂“十年磨一劍”,是公司多年來厚積薄發的重大成果。其中,“物流源”電子回單首創定位科技與人工智能緊密融合,創新解決長途運輸中的貨物跟蹤難題,適用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生產制造、貿易等供貨企業。其主要功能特點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小巧便攜,無需安裝,用完即走。“物流源”電子回單的體積只有名片大小,與出發貨物訂單線上綁定后,由司機隨手攜帶,中途無需做任何安裝和操作,對司機的干擾為零;從個人隱私角度,電子回單只有在司機運輸貨物時,才將其位置信息給發貨方、承運方及收貨方,不會侵犯司機的生活動態和個人隱私。
二、查貨及時準確,貨物運輸全程可視化。發貨方、承運方、收貨方可通過大數據應用、電腦、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多種形式實時監控貨物動態,使運輸過程全程可追蹤、更透明、更高效,解決貨物多層轉包的追蹤問題,實現業務全程可視化。
三、預警預報,風險管控。“物流源”電子回單預到達提醒、到達通知、超時預警等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了物流信息的快速、準確和高效反饋,實際避免貨物運輸異常問題的出現,確保貨物安全送達。
四、電子簽收,安全可靠。貨物運送到收貨方后,收貨方可使用微信掃碼電子回單二維碼,輸入預到達提醒短信驗證碼,對貨物一鍵簽收,回單信息將實時同步,發貨方、承運方都可以通過“物流源”實時查閱。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紙質回單存在的遺失和回收等問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物流源”電子回單的出現,不僅降低了運輸風險,提升了物流服務品質,破解了在途貨運跟蹤傳統方法存在的物流信息滯后、不準確等頑疾。同時,也大大縮減了因電話查貨等所需的人力及話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運營成本。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