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阿里千億巨資下注菜鳥,電商物流不規范競爭或再起

發布時間:2017-10-09 09:29:48 通信信息報

阿里巴巴增持菜鳥網絡,或將占得物流領域一席之地?對此有很多說法。包括進一步布局新零售、與京東物流、蘇寧云商的自營物流布局相抗衡等等。

 
阿里增持菜鳥意欲何為?
阿里在紐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將投資菜鳥53億元。增資完成后,阿里持有菜鳥的股權將從原來的47%增加到51%,拿下菜鳥過半控制權。作為電商帝國,阿里一直宣稱不會搶快遞飯碗。那么這次阿里巨資注資目的是什么?
阿里集團CEO張勇表示,對菜鳥的增持和持續加大在物流領域投資,是阿里想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物流體驗決心的體現。
對此,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楊國英分析道:“就當下而言,阿里巨資增持菜鳥,毫無疑問是為了協同配合其新零售的整體戰略。”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易觀流通行業高級分析師楊亞瓊,她認為阿里加碼菜鳥是為了進一步布局新零售,而阿里選擇這個時候發布消息,則是因為雙十一即將到來。
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卻做了另一番解讀,他表示,從整體電商來看,包括京東物流、蘇寧云商等,其物流體系均為自建,但菜鳥是平臺運營理念,從對整個阿里系電商發展的保障力度來看,不如前者。阿里通過增持至51%的股權,意在實現對菜鳥的絕對控股,從而加強對菜鳥的把控力度。
 
智慧物流大戰一觸即發
在阿里巴巴的計劃中,未來1000億元將投入除了繼續投資數據技術等領域的研發,還將主要用于和物流伙伴共同推進智能倉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推動技術成果快速應用于物流履約效率提升和供應鏈優化。
對此,中國電商協會物流專家黃剛表示,這一信號暗示,馬云自建大物流生態開始了,這一戰略背后就是阿里全面推動自建智能化的物流供應鏈大生態體系,而不是傳統的倉干配的物流網絡。在他看來,阿里和京東的血拼才剛剛開始。
實際上,京東菜鳥雙方早就有“對壘史”,在今年8月初,京東的無人分揀中心在昆山宣布啟用,京東自稱是目前“全球首個”正式落成并運營成功的全程無人分揀中心,次日,菜鳥網絡也宣布,自己打造的“中國最大”機器人倉庫已在廣東惠陽投入使用。此次在阿里緊鑼密鼓增持菜鳥的同時,京東也獲得英偉達助力。英偉達提供的基于Jetson超級計算機模塊,能為京東無人機匹配高性能、低能耗。京東方面表示,未來5年內將投放100萬臺無人機,航速為每小時100公里。這些無人機能幫助拓展因交通設施落后,導致交易困難的農村市場。
對此,艾媒咨詢分析師劉杰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快遞業依靠人海戰術和低價勞動力的市場環境已經發展轉變,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物流運輸將實現自動化和最后一公里無人配送的運輸方式變革。
物流作為電商的核心,各巨頭正加強布局,對此,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惲綿表示,電商供應鏈發展的趨勢在規模化、寡頭化,現在這個格局已經形成,馬太效應很明顯。
 
電商物流格局生變或引發不規范競爭
雖然作為電商帝國,阿里一直宣稱不會搶快遞飯碗,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松對快遞的要求,未來1000億元注入后,菜鳥從追趕者變成超越者。實際上,快遞企業對菜鳥普遍比較擔憂,中國日均快遞包裹超過70%在菜鳥系統上,加之阿里有貨源支配權,因此地位更為強勢。
快遞企業的擔憂不無道理,阿里巴巴正揮舞著龐大的觸角,構建起橫跨商業、金融、互聯網、大數據、傳媒、文化甚至安全領域的龐大帝國網絡。網友表示,從阿里近來的投資收購動作來看,阿里的野心不小,或有壟斷全行業的趨勢。而互聯網實驗室發布近日的一份題為《中國電商平臺與壟斷的研究報告》的電商行業報告,從剔除返利網站、商家“二選一”行為不斷升級到“數據壟斷”從線上向線下延伸、禁用其他軟件等多方面,通過對阿里巴巴17年來的發展分析,指出其發展中的不規范競爭及壟斷行為給行業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已經對行業生態健康造成損害。
中國快遞業發展雖然迅猛,但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還不成熟。從產業鏈角度看,阿里和快遞企業之間的地位明顯不對等,雙方議價能力嚴重不匹配。菜鳥的快速崛起,或讓不規范競爭再次發生。之前,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就指出,“電商和快遞企業聯合起來就有壟斷嫌疑,不利于市場競爭,而這也會對其他中小型快遞企業產生影響。”對此,相關部門的及時介入協調必不可少,徐勇建議,行業規則應該由政府指導,行業制定,最后企業執行,如果全部由占有主導地位的企業制定,很容易發生摩擦。
劉杰豪也坦言,快遞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和政府的規范引導。在管理層面,一方面,政府須加快快遞行業戰略體系構建,加強快遞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持物流服務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快落實快遞行業服務規范出臺,以監管手段介入快遞企業低價惡性競爭,引導快遞企業多元化經營,避免同質化競爭。

相關閱讀

首頁